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专题读书笔记

上传人:l****y 文档编号:121701815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7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专题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专题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专题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专题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专题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专题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专题读书笔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种群专题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同种个体(只有1种) 群落所有生物(所有种群) 生态系统所有生物(群落)+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1、种群特征种群密度(最基本特征)出生率、死亡率(决定数量)迁入率、迁出率(决定数量)性别比例(影响种群数量)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幼年多,老年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将变大 各年龄比例相当。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幼年少,老年多。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将变小一、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 注意: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答:不一定。如果有大规模的迁入迁出,自然灾害,传染病等种群数量就有可能会变化

2、。2、种群特征间的关系注意:除了图中的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会影响种群密度二、种群的空间特征:三种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三、调查种群密度估算(1)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a、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常丛生或蔓生,不容易辨别数目) b、活动能力弱、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蚜虫、跳蝻); 昆虫的卵; c、趋光性动物(灯光诱捕) 样方选取 a、样方大小:适宜b、取样关键:随机 c、取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样方计数 a、样方内的个体全部计数 b、样方边线上的,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计算种群密度 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2)标志重捕法确定调查对象 活动能力强、活

3、动范围大的动物第一次捕获并全部标记(个体数为N1标),再将其全部放回 第二次捕获(重捕)并计数:重捕总数(N2总),含标记数(N2标)估算公式如下: N1标 = N2标 N1总 N2总 N1总为该种群个体总数,再除以面积才为种群密度注意事项: a、随机取样 b、调查期内无大量迁入迁出、出生死亡 c、标志必须维持一段时间,不能过分醒目,不能影响动物的生理活动第二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一、种群的数量变化-增长1“J”型增长(1)形成原因: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无敌害。(2)数学模型NtN0t(3)曲线特点: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2“S”型增长(1)形成原因:环境资源和空间有限 。

4、(2)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大 种群数量达到K时,增长速率为0,数量停止增长(相对稳定)(3)应用不同曲线模型中“K值”与“K/2值”图中A、B、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值。比较“J”型曲线“S”型曲线 数量曲线 形成原因 (条件) 食物和空间充裕、 气候适宜、无敌害 环境资源和空间有限 特点增长率(Nt+1Nt)/Nt100%增长速率(Nt+1Nt)/单位时间 K值无有二、种群的数量变化-波动和下降 (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人为因素: 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1)用液体培养基

5、、无菌条件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借助于显微镜和血细胞计数板。(2)对一支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3)实验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稍等片刻,等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的底部,再开始计数。(4)注意事项: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该 振荡 试管,目的:为了是酵母菌分布均匀; 如果计数时发现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再增加稀释倍数后再计数; 实验不需要做对照实验,因为自变量是时间。但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需要做重复实验; 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

6、菌应该:(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5)计算公式(400个小格里酵母菌数目104稀释倍数)显微镜下计数的酵母菌包括活菌和死菌例:(一)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计了如下左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利用如下右图所示的计数室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请分析回答(1)无菌空气出口设计成长而弯曲胶管的目的是 。(2)在其他培养条件均处于最适状态的情况下,若关闭培养液出入口流速控制阀,则装置中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为 型曲线。(3)在对取出的样液用无菌水进行稀释时,为什么不考虑酵母菌细胞会膨胀破裂? (4)图示计数室为边长为1mm的正方形,刻度为25中格16小格,装入液体

7、后,液体高度为0.1mm,则应计数哪五个中格中的酵母菌? 。为清楚观察到计数室网格,显微镜下的视野亮度应调 。计数时应调节显微镜的_ 以便观察到不同深度的酵母菌菌体。(5)如果经过计数与计算,求得每个小格中的平均酵母菌数为A个,且已知稀释倍数为B,则1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为 个。(6)为了检测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了酒精,常用的试剂是 。(二)针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有人提出了新的问题,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0.1 28B 10 0.1 5C 10 0.1 28(7)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

8、 。答案:(1)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2) S (3)酵母菌有细胞壁(4)四个角上及正中央 暗一些 细准焦螺旋(5)4AB106(6)(酸性)重铬酸钾 (7)探究温度和培养液营养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群落水平研究问题: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演替一、物种组成(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群落的物种越丰富。实验:(1)取样器取样法 适用对象: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的土壤动物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直接数个数。适用于个体较大、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

9、(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 (2)调查物种丰富度 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进行统计比较。(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不知道名称的动物也必须统计可记为“待鉴定”(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如图表示的是两种采集土壤中小动物的装置,请分析:(1)甲装置的花盆壁丙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什么?提示甲装置的花盆壁丙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2)利用该装置采集主要利用了小动物的什么习性?提示甲

10、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3)乙装置采集的小动物保存的主要方法是什么?提示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 (3)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二、种间关系(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类型曲线图例箭头图例种间关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如地衣、根瘤、白蚁与鞭毛虫等。捕食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图中B为被捕食者。竞争曲线图中的结局是A取代B;竞争关系的结局还可以是:两种群间形成平衡;两种

11、群在空间、食性、活动时间上产生生态位的分离。寄生寄生种群A得利,宿主种群B有害,寄生物一般比宿主小 如蛔虫与人。三、空间结构(1)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分层现象。陆地森林中群落的分层,与光的利用有关,从上到下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的分层依赖与植物的分层。因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2)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同地段上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3)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四、演替:1、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注意演

12、替过程中是优势取代,并不是完全取代。例如森林阶段,群落中还是有草本的。2、裸岩上的演替:(初生演替)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地衣能分泌有机酸可以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地衣被苔藓取代的原因是:苔藓比地衣高,在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草本被灌木取代,以及灌木被乔木取代的原因都是后者比前者高。3、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次生演替) 一年生的杂草多年生的杂草小灌木乔木注意:如果是在干旱地区,群落演替很难形成树林,或许只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4、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原先没有植被或原有植被彻底破坏失去原有植被,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火山爆发、沙丘、冰川泥弃耕农田、火灾、过量砍伐的森林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生物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