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弟子规纲要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21700892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弟子规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国学弟子规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国学弟子规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国学弟子规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国学弟子规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弟子规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弟子规纲要(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 弟子规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经典诵读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主讲教师:班主任教学材料:选编经典弟子规等内容为主;辅以名言、对联、谚语、古诗词名句、歇后语等内容。授课时间:每周一课时,每学期16课时。授课对象:一六年级全体学生 一、课程开发背景 经典文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待继承与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根据相关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在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一重要精神,明确地指出了今天我们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不能离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 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深远,尤其是在“重礼明德”方面更是值得今人传承的。诵读如弟子规等经典,必将对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方向上给予指导,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深远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阅读量,并明确提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怀”,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古典文化积累、书写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经典文化,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

3、良好的学习习惯。”。古文中的经典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重视古典文化积累,诵读经典,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学校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的体现:我校的“健康发展,一个都不能少”的办学理念有比较深广的内涵,包括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古典文学经典作品中的许多思想也折射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于形成良好的人格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需求:教师在拓展型课程的实践中体验并实践多元化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基础型课程教学方式的丰富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我校的经典诵读集积累、背诵、书写于一体,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4、导,以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活动为载体,学习、践行弟子规为重点,全面推动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把学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学校。 三、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校园充满“弟子规”的文化氛围,全体学习能践行“弟子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探索出传承经典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学校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学生、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并从中得到做人做事的启迪。 学生发展目标: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经典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用弟

5、子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已的言行,践行弟子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全体学生能背诵弟子规,唱弟子规歌,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教师发展目标: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课程理论,实现角色转变,具备科学的课程意识、娴熟的课程开发艺术、精诚合作的精神,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学校发展目标: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促进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三、各年段课程内容及要求 低年段:以读为主,以读促背

6、。能按照一定的韵律诵读和背诵,通过故事了解意思;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行为。中年段:读书贵在实践,习惯重在养成。背诵全文,能说出重要句子的意思;开始写行善日记,引导学生一周做一件好事,课上把好事记下来讲出来。 高年段:在弟子规学习基础上,适当进行经典名句拓展。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内容,积累名句,并在生活和写作中能加以运用。 四、课程组织开设时间:每周一课时开展培训与研究活动组织教师学习课程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搜集、提供信息资料。阶段性小结和经验交流。 五、课程实施建议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驱力。因此,要坚持把激发学生兴趣贯穿于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定期组织学生读书,指导上网浏览

7、经典文化和欣赏书法艺术作品等。注重环境熏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阵地的育人作用,在橱窗、展板、墙报、读书角悬挂和展示经典书籍、名言等,形成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学科渗透各学科要根据学科特点,结合经典文学的内容,在教学中渗透经典文化,尤其是语文学科,加大指导力度。如:师生共同诵读、学生展示诵读等。开展系列活动建立班级图书角,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班主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量登记。经常为学生读书讲故事,让他们在听书或故事的过程中受到感染,从而爱上读书。利用班会、校夕会等时间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在校本课程成果汇报中推出经典诵读中的典型,进行表彰。 六、课程评价对校本课程的评价:

8、实行全程评价。采用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纲要等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及时改进。对学生评价:根据学生兴趣、态度、诵读及获奖情况,按照优、良、合格的等次,结合学生自评、班级互评、教师点评的多种评价方式。及时推广和宣传典型。对教师的评价: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记入教师工作量,纳入教师的业绩考核。传统文化选编(国学经典选读)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背景 “人类在21世纪还要生存下去的话,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1988年诺贝尔奖金得奖主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时大会宣言。作为中国人有何理由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素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中

9、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浓缩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是我们迈向新世纪、走向现代化的基石。再者,现在社会各界不断呼吁加强青少年人文素养的培养,国家课程较注重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人的素质不仅是技能、技巧方面的能力,应是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人文学科的学习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力保障。技能、技巧的缺失可以通过训练弥补。而人文学科的缺失是难以补回来的,它是学生文化底蕴积淀过程,能潜移默化到学生生命个体中。 以“学生成长体验”为出发点,植根于儿童阅读生活领域,借助经典文学这一载体,让学生认识人类文化的丰厚博大,让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多元优

10、秀文化的营养,能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充分享受童年的多彩与快乐中得到和谐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引导他们从小就去接触、去感受、去照做、去领悟先贤们的谆谆教诲,指引人们迈动蹒跚的脚步,一步步走向成长、走向未来。 (二)具体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国学经典,认识国学经典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学生掌

11、握主题式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朗读和诵读,乐于背诵积累国学经典精粹篇章,增强文化底蕴, 滋养语文素养。 3、形成一定的收集、整理、传播、交流、运用信息的能力; 4、学生具备一定的与人和谐共处的能力。 5、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初步建立良好的道德心理机制; 6、欣赏并感受国学经典精髓的自然美、人文美,提高语言审美鉴赏力; 7、激发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体会国学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人文素养。 三、课程内容设置 1、课程内容:校本课程读本国学经典选读。 2、实施对象:一到六年级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并按教育逻辑进行序列化,由易到难,螺旋上升。 3、实施形式: 背一背:以弟子规为主,辅

12、以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节选。 读一读:充分利用学生的国学经典选读,培养朗读能力。 写一写:通过抄写巩固积累,养成“读写结合”的好习惯。 评一评:改变“告状式”的评价,推广“互动式、鼓励性”的评价方式,进行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 四、课程实施管理 (一)课程实施方式 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成语诵读的教学向课外延伸,为在这方面有爱好和能力的同学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1、利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每周一次。 2、学科渗透。每门学科根据内容,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增加相关内容,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3、

13、围绕经典文学诵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诵读比赛。 4、合理安排1天时间。a、早自习、每节课前的三分钟,让学生诵读经典; b、家庭作业每天花十分钟诵读,并读给父母听,或与父母一起读。 (二)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成 员: (三)课程管理措施 (1)加强对学校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采取派出去,请进来,校内推选教师辅导的形式和采用学习理论、实践运用、互相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2)学校提供校本课程开发后勤保障和时间保障。 (3)每一个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汇编出开发设计(教案)一个。 (4)组织学生成果展示。 (5)建立激励机制。对在学校课程开发方面取得成果的教师予以奖励。 (四)

14、课程实施建议 1、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单位,组织各类比赛活动,在合作活动中学习积累语言,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 2、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诵读经典、演经典、搜集经典故事、办报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经典、讲经典、用经典的积极性。 3、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协作的关系,使学生能“欣赏优美、理解智慧、感悟善良、学以致用”。 (五)课程评价标准 1、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实行全程评价。采用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纲要等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及时改进。 2、对学生评价:根据学生兴趣、态度、诵读及获奖情况,按照优、

15、良、合格的等次,结合学生自评、班级互评、教师点评的多种评价方式。及时推广和宣传典型。诵读经典,积累精华,陶冶情操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设计 课程名称:国学经典诵读 授课对象:1-6年级学生 课程指导思想: 贯彻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语用函20106号)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提高国人的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教师师德和知识积累;让青少年在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所积淀的精美华章的滋养中建立道德行为规范,通过背诵积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本学期开始,我校开发“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在全校实施。 课程目标: 1、通过全面开展国学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其人格修养;通过背诵,培养学生挑战自我,勤奋学习的态度和毅力。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阅读国学经典作品的兴趣。 2、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