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宣贯标准材料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21700172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5.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宣贯标准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宣贯标准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宣贯标准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宣贯标准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宣贯标准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宣贯标准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宣贯标准材料(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宣贯标准材料 一 前 言 二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三 附 录 储集体描述及地震预测技术目前已成为特殊及隐蔽油 气藏勘探的重要手段 为在不同勘探阶段井位部署中合 理有效地运用碎屑岩储集体预测技术 为满足隐蔽油气藏 进一步勘探的需要 编制本标准 前 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主要地质任务 4 基础工作与要求 5 碎屑岩储集体预测的基本技术流程 6 四种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储层预测技术 7 检查规程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主要碎屑岩储集体预测的内容及工作程序 本规范分别适用于预探和详探两个油气勘探阶段主要碎屑岩

2、储集体的预 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 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 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 SLSLJ 0748 三维地震勘探解释规程 Q SLSLJ 0815 区域与区带地质综合研究要求 Q SLSLJ 1245 探井单井评价 Q SLSLJ 0751 地震资料人机联作解释规程 Q SH1020 1580 2003 砂岩储层地震横向预测技术规范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3 主要地

3、质任务 利用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手段进行主要碎屑岩储集体的精细解释 描述和 预测 4 基础工作与要求 4 1 按Q SL0748完成研究区目的层构造精细解释 4 2 按Q SL0815完成研究区区域和区带的地质综合研究 4 3 按Q SL1245完成主要含油气井的地层 储集层 油气层 油气藏的 单井评价 4 4 解释人员应掌握地震勘探技术原理 软件功能 具备熟练操作软件 的技能 同时要具有较强的地质综合分析能力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5 1 地质综合研究 5 2 基础资料分析与评价 5 3 地质模型建立 5 4 储层预测的工作程序 5 5 效果评价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5

4、 碎屑岩储集体预测的基本技术流程 碎屑岩储集体预测必须充分利用地震资料提供的信息 采用相应 的技术方法实现碎屑岩储集体的预测 具体的地球物理技术规范详见 附录A 同时鼓励使用各种新技术完成碎屑岩储集体预测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5 1 地质综合研究 研究本区及区域地质 物探资料 对区域地层和构造特征 地层 层序及接触关系 各层系的厚度及平面分布特征 生储盖组合特征 沉积类型和分布 物源方向进行研究 分析成藏的主控因素和影响储 层预测的关键问题 5 碎屑岩储集体预测的基本技术流程 5 2 基础资料分析与评价 5 2 1地震资料品质分析与评价 对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信噪比和采样率 进行品

5、质分析 评价其是否适宜做储层预测 预测结果能否满足地质要求 以及该品质 资料下能够达到的预测精度 地震储层预测 要求优先使用保幅处理后的地震资料 5 2 2测井资料准备 针对由于泥浆的浸泡 井壁坍塌以及测 井仪器故障和刻度误差等造成测井曲线的测 量不准或畸变的情况 对测井曲线进行拼接 处理 环境校正 基线漂移等预处理工作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Y126Y125K76K623K621 5 3 地质模型建立 综合利用地震 地质及测井资料 建立合理准确的地质模型 确保储 层预测方法的合理性 5 3 1合成记录标定 利用钻井资料及VSP资料 进 行合成记录制作 精确标定储集体 顶面或有效储

6、集体的发育部位 5 3 2综合标定 进行多井标定 研究储集体的地 质 测井以及地震响应的变化特征 确定井间储集体连续性 连通性 及高低关系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地震层位 地质 分层 过XX井 XX井 XX井 XX井 XX井的连井标定剖面 XX井 过XX井 XX井 XX井 XX井 XX井的地质解释剖面图 XX井XX井XX井XX井 5 3 地质模型建立 5 3 3岩性组合特征研究 进行岩石类型 岩性组合 单 砂体厚度 物性 围岩性质的统计 分析 确定岩性组合特征及有利的 岩性组合 5 3 4电性特征分析 分析伽玛 声波时差 深度 伽玛 密度 深度 伽玛 声波时 差 密度及其它曲线之间

7、的关系 综合建立速度 密度及岩性的变化 关系 5 3 5 物性特征分析 根据岩心样品的测试数据 分 析储集体的孔隙度 渗透率及含水 饱和度特征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泥岩 油泥岩 油页岩 粉沙岩 砂岩 含砾泥质砂岩 砾岩 含砾砂岩 砂质泥岩 泥质砂岩 含砾砂质泥岩 灰质泥岩 泥质灰岩 灰质砂岩 砂屑灰岩 深度 米 速度 m s 泥岩隔层较厚或 速度变化较大时 储层反射特征为 中强振幅 薄储层无反射 5 3 6 地震响应特征分析 通过振幅 频率 相位 连续性分析 确定目标储集体的地震响应特征 5 3 7 地质统计分析 对碎屑岩储集体岩性 地层 物性与 地震属性进行地质统计学分析 建立

8、地 震属性参数与岩性 地层和物性的关系 5 3 8 储集体地震异常的地球物理表 征方法与属性参数的选择 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及地震响应特征的 研究 选择针对性的预测方法和地震属 性参数组合 5 3 9 模型正演研究 建立碎屑岩储集体的地质模型 进行 模型正演 验证所选地球物理表征方法 的合理性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5 碎屑岩储集体预测的基本技术流程 5 4 储集体预测的工作程序 a 通过目的层系的构造解释 确定构造特征 b 进行地震相分析 划分地震相单元 c 研究沉积相 确定有利储集相带 d 进行波阻抗反演与属性分析 确定储层的横向展布特征 e 进行

9、储层综合解释 描述有利单砂体或砂层组 编制砂体顶 面构造图 砂体等厚图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5 5 效果评价 5 5 1分析是否预测到目前已钻遇的 砂体 与实钻井资料符合率如何等 评 价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5 5 2分析所预测砂体是否符合地质 变化规律 5 5 3通过钻后跟踪分析验证储层预 测结果的可靠性 5 5 4通过效果分析后评估 进一步 完善研究区的储层预测方法和属性参数 的选择 6 四种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储层预测技术 本标准制订了四种主要碎屑岩储集类型的储集体预 测技术规范 除对预探阶段完成的工作进行特殊声明外 规范规定的流程详探阶段全部执行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10、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6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储层预测技术规范 6 1 陡坡带砂砾岩扇体 预探阶段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的研究要解决的关键 问题是确定可能的砂体类型和分布规模 详探阶段是 进行砂砾岩扇体的内幕识别及有效储层的确定 6 1 1利用古地貌分析技术 按照沟 扇对应的原则确定砂砾岩扇体发育的 有利区带 陈家庄凸起陈家庄凸起 郑411 郑40A 8古冲沟 坨121古冲沟 盐1A 8古冲沟 盐16古冲沟 永A 85 永922 永921 盐20 坨73 坨124 坨76 坨122 坨深1 坨71 利9A 8 利561 东营凹陷北部 陡坡带古地貌 沟扇对应 找扇体 地震特征定期次 6 1

11、2 地震相分析确定沉积相带 预测有利的储集相带及砂体类型和分 布规模 6 1 3 利用属性分析 时频分析 三维可视化等技术 对扇体进行描 述 划分扇体的叠合期次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自然伽玛数据体 砂砾岩有效 储集体 孔隙度数据体 多井约束 反演 伽玛体 砂泥岩孔隙度体 有效储集体 罗9 试1 6 1 4采用波阻抗反演技术进行内幕的识别和砂体的描述 6 1 5 按Q SL0751编制相应图件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6 1 陡坡带砂砾岩扇体 6 1 6 提交图件 按编制不同图件的技术要求提交相应的图件 6 1 6 1预探阶段应提交的图件 a目的层构造图 b目的层段沉积相

12、图 c 古地貌分析图 d 单井合成记录 或邻区相关井合成记录 e 反演剖面 f振幅类 频率类 时间频率类属性分析图 g 砂体顶面构造图 6 1 6 2详探阶段在预探阶段提交 图件基础上增加 a目的层段沉积亚相图 b连井综合标定图及相应的地质解 释剖面图 c有利相带相关预测图 或砂体综 合评价图 d砂体或砂层组厚度图 6 1 7 效果评价按5 5执行 6 2河流相 曲流河 砂体 针对河流相砂体的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预探阶段要确定河道砂体的展布 详探阶段还应确定河道单砂体分布及边缘亚相 并描述砂体厚度 6 2 1 通过地质分析进行古水域条件的分析 分析河道的发育规模与迁移规律 6 2 2 通过地

13、震相分析和正演模拟技术确定河道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河道 河道 河道 河道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6 2河流相砂体 6 2 3 应用相干技术 地层切片 三维可视化解释 属性分析技术等对河道砂体 进行描述 6 2 4 应用谱分解解释技术等进行河道边缘亚相的解释和薄层河道砂厚度的计算 6 2 5 按Q SL0751编制相应图件 时间厚度 时间厚度 振 幅 频 率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6 2河流相砂体 6 2 6 1预探阶段应提交的图件 a 目的层构造图 b 目的层段沉积相图 c 相干分析图 d 单井合成记录 或邻区相关井合成记录 e振幅类

14、分频类属性分析图 f 砂体顶面构造图和厚度图 6 2 6 2详探阶段在预探阶段提交 图件基础上增加 a目的层段沉积亚相图 b连井综合标定图及相应的地质解 释剖面图 6 2 6 提交图件 6 2 7 效果评价按5 5执行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6 3 滩坝砂体 针对滩坝砂体的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预探阶段要根据本区 或邻区资料的分析结果 确定滩坝砂体有利的岩性组合和砂泥岩百 分含量的平面分布特征 详探阶段还要根据坝砂的发育规律 描述 坝砂的分布范围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6 3 滩坝砂体 6 3 1利用古地貌分析技术预测有利的滩坝砂发育的相带 6 3 2通过正演模拟确定有

15、利岩性组合的地震响应特征 通过统计分析确定 地震属性与砂岩百分含量的统计关系 预测目的层段的砂岩百分含量趋势 6 3 3 以波形分析技术为核心 结合针对性 反映砂岩百分含量 单层厚 度 的属性分析 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确定坝砂的分布区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梁108井原始合成地震记录 1砂组 坝砂 a 原始合成记录道 b 砂岩厚度减少 c 砂岩全部替换为泥岩 a b c 去砂试验 1 砂 组 a L 108 6 3 4 描述砂层组 计算砂岩累计厚度 6 3 5 按Q SL0751编制相应图件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6 3 滩坝砂体 6 3 6 1预探阶段应提交的图件 a主

16、要目的层构造图 b主要目的层段沉积相图 c单井合成记录 或邻区相关井合 成记录 d古地貌分析图 e振幅 相位等属性分析图 f砂泥岩百分含量趋势图 g砂体顶面构造图 6 3 6 2详探阶段在预探阶段提交 图件基础上增加 a连井综合标定图及相应的地质 解释剖面图 b测井约束反演剖面 c有利相带相关预测图 或砂体 综合评价图 d砂体厚度 或砂层组 图 6 3 6 提交图件 6 3 7 效果评价按5 5执行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6 4 1选择地震相分析 波形 分析 属性分析等技术 结合 岩心相 测井相的分析结果 进行沉积相和沉积亚相的分析 6 4 2采用常规波阻抗反演技 术或用同相轴追踪方法 描述 可能的浊积砂体展布 坨143井区 坨143井区地震属性预测图 6 4 浊积砂 扇 体 预探阶段浊积砂体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确定浊积砂体有利的分布相带 详探阶段主要是去除灰质泥岩影响 识别有效的浊积砂体 6 4 浊积砂 扇 体 6 4 3采用地质综合分析 属性分析 特殊反演技术剔出灰质泥岩 描述浊积砂体 6 4 4按Q SL0751编制相应图件 主要碎屑岩储集体地震预测技术规范 夏70 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