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700138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蒙古(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蒙古(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内蒙古(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内蒙古(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迸化理论的理解,错误的是A. 如果没有突变,基因重组也就没有意义,生物就不可能进化B.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在进化中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不都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D. 在进化过程中,一种生物的灭绝可以为其他物种的兴盛腾出空间【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解】如果没有突变,就不可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基因

2、重组也就没有意义,生物也就不可能进化,A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仅是在进化中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B错误;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不都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也有互利共生关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C正确;在进化过程中,一种生物的灭绝可以为其他物种的兴盛腾出空间,D正确。2.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

3、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 75%B. 50%C. 42%D. 21%【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已知两个种群一样大,且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则两个种群合并后A的基因频率=(80%+60%)2=70%,a的基因频率=(20%+40%)2=30%。【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合并后的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70%,a的基因频率为30%,让该种群的个体随机交配,根据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270%30%=42%,故选C。【点睛】解答该题的基本思路是先计算出两个种

4、群合并成一个种群后的基因频率,然后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自由交配后代特定的基因型频率。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生物的细胞都需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B. 内环境即细胞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C. 细胞内的各种酶促反应需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D. 无论机体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内环境始终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

5、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有些细胞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如肺泡壁细胞,A错误;B.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B错误;C.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正确;D.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具有一定限度的,D错误。故选:C。4.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 营养不良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 淋巴回流受阻【答案】C【解析】【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

6、、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详解】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使血浆渗透压低于组织液,组织液从血浆中吸水,导致组织液量增多,引起组织水肿,A不符合题意

7、;花粉过敏,组织细胞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血浆中的蛋白质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结果增加了组织液的浓度而降低的血浆的浓度,从而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吸水引起组织水肿,B不符合题意;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将会使组织液中的一部分水分进入血浆,故不会引起组织水肿,C符合题意;淋巴回流受阻导致组织液增多,形成组织水肿,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以组织水肿为题材,考查内环境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合理解释各种现象引起的组织水肿问题。5.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特异性识别的物质B. 神经

8、递质作用于,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 都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D. 图中所示生理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信息交流的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详解】A、突触后膜上有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A正确;B、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错误;C、突触小泡的膜、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C正确;D、突触前膜释放递质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突触后膜识别递质后,膜电位的变化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作用,D正确。故选B。【点睛】易错点: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和

9、抑制性递质,可能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6.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表示反射弧中的部分结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是位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B. 发生反射活动时,兴奋传导的方向是C. 给b点一个足够强刺激,a、c两点中只有c点可测到膜电位变化D. 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着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答案】A【解析】【详解】A、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可以位于脊髓,A项错误;B、发生反射活动时,皮肤中的感受器产生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入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指令”沿传出神经传达到效应器,B项正确;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给b点一个足够强的刺激,a、c两

10、点中只有c点可测到膜电位变化,C项正确;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项正确。故选A。7.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的_,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_,通过有性生殖中的_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_,其产生的方向是_,其来源包括_、_和_。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_,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_。进化的实质是_。 (2)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

11、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_。(3)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请问A的基因频率为_,a的基因频率为_。【答案】 (1). 基因库 (2). 等位基因 (3). 基因重组 (4). 变异 (5). 不定向的 (6). 基因突变 (7). 基因重组 (8). 染色体变异 (9). 原材料 (10). 方向 (11). 基因频率的改变 (12). 2106 (13). 65% (14). 35%【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

12、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1)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的总数/种群中该等位基因的总数100%;(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详解】(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的基因库,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中的基因重组而产生的,使种群中

13、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其产生的方向是不定向的,其来源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2)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107104210-5=2106。(3)根据种群中某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的总数/种群中该等位基因的总数100%可知,A的基因频率=(352+60)/200100%=65%,a的基因频率=1-65%=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

14、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发生生殖隔离。8.下图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人的体液是指图中标号_,而内环境不包括其中的标号_部分。(2)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从组织细胞到达毛细血管的(用图中的标号表示)_。(3)组织细胞所需营养物质通过_、_等系统才能到达各种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终产物要通过_、_、_等系统才能排出体外。(4)由此可见,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没有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这些细胞只有通过_才能与外界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5)外界的O2 进入组织细胞并被利用至少通过_层磷脂双分子层。【答案】 (1). ABDE (2). E (3). EAD (4). 消化 (5). 循环 (6). 循环 (7). 呼吸 (8). 泌尿 (9). 内环境 (10). 11【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组成成分及图象识别,A组织液,B淋巴,C红细胞,D血浆,E细胞内液。二氧化碳的排除需要经过细胞内液组织液到达血管血浆。消化系统吸收相关营养物质,循环系统负责运输,泌尿系统负责排泄,分工明确,各个系统密切合作维持内环境稳态。【详解】(1)人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指图中标号ABDE,而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不包括E细胞内液。(2)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从细胞内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血浆,即组织细胞中的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