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提升练15 专题十五 聚集语境识别标志解答断句题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700053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提升练15 专题十五 聚集语境识别标志解答断句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标)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提升练15 专题十五 聚集语境识别标志解答断句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标)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提升练15 专题十五 聚集语境识别标志解答断句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标)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提升练15 专题十五 聚集语境识别标志解答断句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标)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提升练15 专题十五 聚集语境识别标志解答断句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提升练15 专题十五 聚集语境识别标志解答断句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提升练15 专题十五 聚集语境识别标志解答断句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五 聚集语境识别标志解答断句题 A组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贾敦颐,曹州冤句人。贞观时,数历州刺史,资廉洁。入朝,常尽室行,车一乘,敝甚,羸马绳羁,道上不知其刺史也。久之,为洛州司马,以公累下狱,太宗贳之,有司执不贳,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徙瀛州刺史,州濒滹沱、滱二水,岁湓溢,坏室庐,浸洳数百里。敦颐为立堰庸,水不能暴,百姓利之。时弟敦实为饶阳令,政清静,吏民嘉美。旧制,大功之嫌不连官,朝廷以其兄弟治行相高,故不徙以示宠。永徽中,迁洛州。洛多豪右,占田类逾制,敦颐举没者三千馀顷,以赋贫民,发奸擿伏,下无能欺。卒于官。下列对文中画波

2、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B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C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D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解析“曰”后是说的内容,要断开;陈述内容的主语分别是“人”和“吾”,其前要断开;“虽”“况”“遂”为连词,之前须断开。答案D参考译文贾敦颐,是曹州冤句人。贞观年间,(他)多次担任各州刺史,品性廉洁。(他)入朝任职时,往往是全家出行,一辆车子,极

3、为破烂,瘦弱的马套着笼头,路上的人都不知道他是刺史。很长时间后,(贾敦颐)任洛州司马,因公事牵累被捕入狱,太宗(下令)赦免他,有关官员坚持不赦免,太宗说:“人谁能没有过错?我只除去那些犯大错的人。如果全都绳之以法,即便是儿子也有不合父亲心意的,何况臣子侍奉君主呢?”于是(贾敦颐)得到了原谅。(贾敦颐)迁任瀛州刺史,州境靠近滹沱、滱两条河,每年河水泛滥,毁坏房屋,淹没数百里。贾敦颐为此筑立堤坝,河水不能泛滥,百姓(因此)受益。当时(贾敦顾的)弟弟贾敦实担任(与瀛州相连的)饶阳县的县令,(他)为政清廉,受到官吏和百姓的赞美。旧制度规定,凡是具有亲属关系的人为避嫌不能在相连的地区同时担任官职,朝廷认

4、为他们兄弟的政绩都很好,所以不调任他们以表示恩宠。永徽年间,(贾敦颐)升任洛州刺史。洛州有很多豪富大族,所占田地大都超过了规定,贾敦颐没收了三千多顷(土地),把这些土地分给贫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属下没有能欺瞒(他)的。(后来贾敦颐)死在官任上。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治官如治家,古人常有是训矣。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相时度力,敝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

5、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B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C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D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解析画波浪线部分有两个疑问词:“何”“奚”。另外“为”也有句末语气词的用法,由此判断出“何预我事”“自苦奚为”是两个疑问句,两句前后应该断开。另外,这句话中有“曰”,但这个“曰”不是表对话,而是用在句中,这一点,考生也应该注意。答案A参考译文治理

6、政务就像治理家一样,古人常有这样的训导。一个家庭的事情,无论缓急大小,都是应该知道的。如果有不知的事情,那么就会有治理不到位的情况。况且管理百姓的长官,是各种职责都集于一身的人,比如学校教育,比如驿站转运,比如粮草贮藏,比如刑狱案件,比如农田水利建设,比如桥梁堤坝设置,总共要管理的事情很多。(长官治理政务应该)观察时机,审度力量(及时去做应该做的事),看到破旧的修葺它,肮脏的清扫它,堵塞的疏通它,缺失的补上它,先前没有的东西要去营造它。如果说先前的官员没有整治好,那与我有什么关系?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就会被别人替代而离开,为什么要这样为难自己?这样的思想一旦萌芽,那么各种政务都会毁坏。前辈有言:“

7、对于国家的事务,如果有一点儿不尽心力,只是设法取得俸禄,他一定会在上天那儿获得惩罚。”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B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C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

8、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D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解析文段开头“者,也”是判断句,“事齐灵公庄公景公”承前省略主语“晏平仲婴”,“以重于”是用“于”引进施动者的被动句。答案C参考译文晏平仲,名婴(晏子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是莱州夷维人。先后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因为生活节俭、努力工作而被齐国国君看重。(他)辅政后,吃饭从来不吃两份肉(只吃一份荤菜),他的妾不穿丝质的衣裳。他在朝堂上时,国君有话问到他,他就慎言回答;无话问到他,他就谨慎小心行事。有利于国家的政治清明的主张,他就遵从政令行事;不利于国家的政治清明的主张

9、,他就权衡利弊斟酌办事。因此,他能接连辅佐三代君主,名扬诸侯。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常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

10、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解析此断句题最值得关注的是文言整句。先找准几个主语“冠”“衣”“身服”“首服”,再找到“足以,不,足以,不”“不,不”即可轻松断句。答案A参考译文景公询问晏子说:“我想穿上古代圣王的衣服,居住古代圣王的宫室,如果这样做了,那么诸侯们都会来朝见吗?”晏子回答说:“效法古代圣王的节俭就可以了;效法古代圣王的衣服,居住在古代圣王的宫室,没有益处。夏、商、周三王穿不同的衣服而统一天下,这说明不是因为衣服而使诸侯归附的。真心地爱

11、护百姓,果断地施行善政,天下人都感念他们的美德从而归附于他们的仁义,这就是他们穿衣服节俭而百姓高兴的原因。帽子只要足够用来表示恭敬就行了,不必追求装饰;衣服只要足够用来遮蔽身体抵御寒冷就行了,不必追求它的华美。身上穿的衣服不必色彩杂陈,头上戴的帽子不必镂刻花纹。曾有用柴薪搭巢和挖洞穴居住而不认为此种环境恶劣的古人,给予百姓财物,却不向百姓索取,天下人不是朝拜他们的宫室,而是共同归附于他们的仁义”B组综合提升5(2019成都第一次诊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慕容绍宗,慕容晃第四子太原王恪后也。尔朱荣即其从舅子也。值北边挠乱,绍宗携家属诣晋阳以归荣,荣深待之。及荣称兵入洛

12、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谓可尔不绍宗对曰:“公既身控神兵,心执忠义,忽欲歼夷多士,谓非长策,深愿三思。”荣不从。纥豆陵步藩逼晋阳,尔朱兆击之,累为步藩所破,欲以晋州征高祖,共图步藩。绍宗谏曰:“今天下扰扰,人怀觊觎,正是智士用策之秋。高晋州才雄气猛,英略盖世,譬诸蛟龙,安可借以云雨。”兆怒,禁止绍宗,数日方释。遂割鲜卑隶高祖。高祖共讨步藩,灭之。及高祖举义信都,兆乃抚膺自咎,谓绍宗曰:“比用卿言,今岂至此。”后高祖从邺讨兆于晋阳,兆自缢而死。绍宗遂携荣妻子及兆余众自归。高祖仍加恩礼,所有官爵并如故。天平二年,行扬州刺史,寻行青州刺史。丞相府记室孙搴

13、属绍宗以兄为州主簿,绍宗不用。搴谮之于高祖,云:“慕容绍宗尝登广固城长叹,谓其所亲云大丈夫有复先业理不。”由是征还。元象初,进爵为公,除度支尚书。侯景反叛,诏绍宗为行台,节度三徐、二兖州军事,与大都督高岳等出讨。于时景军甚众。与景接战,诸将无肯先者,绍宗麾兵径进,诸将从之,因而大捷,景遂奔遁。西魏遣其大将王思政入据颍州,绍宗与太尉高岳、仪同刘丰等率军围击,堰洧水以灌之。未几,与丰临堰,见北有尘气,乃入舰同坐。暴风从东北来,远近晦冥,舟缆断,飘舰径向敌城。绍宗自度不免,遂投水而死,时年四十九。三军将士莫不悲惋,朝廷嗟伤。赠使持节二青、二兖、齐、济、光七州军事,尚书令,太尉,青州刺史,谥曰景惠。(

14、节选自北齐书慕容绍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谓可尔不/B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谓可尔不/C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谓可尔不/D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谓可尔不/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本题适用排除法。“荣称兵入洛”是指尔朱荣举兵攻

15、入洛阳,句意完整,“入洛”后要断开;而“绍宗”是“私告”的宾语,二者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B项和D项。根据文意可知,“制驭”的宾语省略,而“吾”为后句的主语,故“吾”前面要断开,排除A项,选C项。答案C(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州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名,此处称呼“高晋州”,是以对方在晋州任职称呼其人。B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C节度是节制、调度的意思,唐代设立的节度使为地方军政长官,朝廷赐以旌节。D赠指追赠,是朝廷对退休的有贡献的官员或对已死的官员给予官爵等荣誉。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退休的有贡献的官员”说法有误,追赠的对象为死者。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绍宗善于识人,反对联合高祖。尔朱兆想联合高祖共同对付步藩,绍宗认为不能给高祖发展壮大势力的机会,尔朱兆不听,最后被高祖攻讨。B绍宗不徇私情,遭到小人诬陷。孙搴请求绍宗委任兄长做州主簿,绍宗没有答应,于是孙搴向高祖进谗言,高祖产生疑虑,将绍宗召回京城。C绍宗勇猛善战,平定侯景叛乱。侯景军队人多势众,同侯景军交战后,诸将都不肯冲锋在前,绍宗则挥兵快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