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梦** 文档编号:121699904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人教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人教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人教部编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学目标1.对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2.能自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3.了解科学世界里的奥秘,乐于分享阅读感受。教学重难点保持对科普作品的阅读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能自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教学策略1.将以前学习的读整本书的方法迁移到本单元“快乐读书吧”荐读作品的阅读中去。2.迁移前面课文中习得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写批注等。3.利用“小贴士”的功能,指导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4.运用“联结”策略,加深学生的阅读

2、体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教学课时 机动第1课时(读前指导课)课时目标1.对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初步感知十万个为什么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2.能自主阅读十万个为什么,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教学过程板块一 提出问题,导入阅读主题1.明确单元主题。(1)课件出示单元导读:蓝天、森林、大海,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2)生齐读。2.引导提出问题。(1)师引导: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其实面对身边最为平常的事物,我们也可以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要喝水?为什么水能灭

3、火?为什么水不会燃烧?请大家也试着提一提吧!(2)生尝试提出问题。3.推荐科普作品。师引导:这些平淡无奇的事物,引发了一个个“为什么”。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吧”,到科普作品中去寻找答案吧!(课件出示:读科普作品)【设计意图】紧扣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采用“提问”的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入科普作品这一阅读主题自然就水到渠成。板块二 激发兴趣,感知全书梗概 1.猜测书名。课件出示: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卢吉卜林师引导:今天我们要读一本科普书籍,它的书名与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卢吉卜林的这句话有关,你们猜猜是哪本书?(课件出示:十

4、万个为什么)2.导读封面。(1)师引导:当我们捧起这本书,最先做什么事?(课件出示书籍封面)(2)师指导阅读:请仔细阅读这本书的封面,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3)师相机介绍作者:米伊林,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可以说是“十万个为什么”的鼻祖,他的科普作品深受我国读者喜爱。(课件出示作者简介)3.导读封底。(1)师指导阅读: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封底,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生交流)(课件出示封底图片)(2)师梳理小结:封底也有书名,还有书的价格和条形码。条形码用来存储书的相关信息,比如价格、出版社、出版日期等。4.介绍扉页。(1)课件出示扉页。(2)师引导: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出

5、版的?这已经是第几次印刷?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生交流)(3)课件出示十万个为什么相关资料链接。5.阅读目录。(1)师设置悬念: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如此吸引读者,它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目录。(课件出示目录内容)(2)生自读。师引导:你从目录中发现了什么?(3)小组交流;师指名交流。6.简介内容。(1)教师点拨:目录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这是一本“边走边写的书”,伊林在他们家里走了20多步,就写了一本有趣的小书。(2)课件出示作品内容介绍。作品采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选取了六个“旅行站点”:自来水龙头、炉子、餐桌和炉灶、厨房锅架、碗柜、衣柜,针对每站点中常见的事物,提出了许多

6、看似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7.共读结尾。(1)师设疑:这本有趣的书结尾写了些什么呢?(2)课件出示“屋内导游”部分:我们的旅行就要结束了(3)师生合作朗读:生读第1自然段,师读第2自然段,生读第3自然段【设计意图】引用英国作家的名言,引导学生预测书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导读封面、封底、扉页、目录、结尾,引导学生发现其中隐含的信息,初步了解整本书的大概内容及独特的写作形式。板块三 品读文段,指导阅读策略 1.预测目录内容。(1)师引导:读了目录,你对哪个“旅行站点”感兴趣?猜猜伊林在这个站点可能会写些什么。(2)生交流,并相机浏览相关内容,印证猜测。2.阅读内容摘要。(1)课件出示“

7、屋内旅行记”部分内容。(2)生自由朗读。(3)师指名读,引导:读了这段文字,你们有什么感受?(课件出示:内容有趣语言生动)3.指导阅读策略。(1)师指导:这是一部科普读物,该怎么阅读呢?看看课本上的小贴士介绍了什么方法?课件出示小贴士。(2)师生合作朗读。师引读“阅读科普作品的时候”“读完后还可以想一想”,生接读后面部分。(3)师引导:根据你的读书经验,你认为阅读这类书籍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预设:看问题、找答案、记知识。(4)指导写批注。一边阅读一边写批注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读文章的时候,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都可以写批注。可以圈画相应的词句,也可以在旁边空白处写写批语。

8、(课件出示:写批注)4.自主选读章节。(1)师:赶快运用学到的方法,自由读一读感兴趣的章节吧!(2)生交流阅读章节,谈收获。【设计意图】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阅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目录预测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指导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主运用方法策略,初步感知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板块四 制订计划,指导课外阅读 1.指导制订阅读计划。师引导: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自己大概分几周看完全书,每天看多长时间。(出示表格)十万个为什么阅读计划表班级_ 姓名_ 时间阅读章节阅读时间小组交流时间第1周第2周2.指导写读书笔记。(出示表格)师引导:在“我的思考”栏目,主要围绕两方面填写:

9、作者的解释有道理吗?关于这个问题,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设计意图】根据科普作品的特点来设计阅读记录单,为学生搭建课外阅读的脚手架,对后续阅读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具体的规划和指导,以此推动学生持续而深入地阅读。第2课时(读中推进课)课时目标1.交流荐读书目的阅读方法及感受,探索科学世界里的奥秘,分享阅读的快乐。2.初步感知科普作品的语言特色。3.对阅读科普作品产生兴趣,能自主阅读荐读书目。教学过程板块一 聚焦内容,分享快乐1.活动一:我来问,你来答。(1)师引导:这两个星期,我们跟随米伊林在屋子里旅行,在知识的殿堂里漫步。伊林在书中提出了许多问题,你们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2)抢答游戏。师逐一出

10、示问题,各小组抢答。(出示课件)(3)小组交流:生轮流提一个问题,全班抢答。2.活动二:我来说,你来猜。(1)师引导:伊林给我们出了多个“谜语”,你们知道这些“谜语”的谜底吗?(2)猜谜游戏:师出示谜语,各读书小组抢答。课件出示:炉子烧着了,却没有火焰;空气从哪里进去,烟就从哪里出来。3.活动三:我来导,你来演。(1)师创设“旅行站点”,学生扮演伊林提问。师引导:站在他家的水龙头前,他开始思考有关水的问题。(生开火车提问:水为什么能灭火?人们为什么用水来洗涤?)走到他家的炉子旁,他开始思考有关火的问题。(生开火车提问)他家的餐桌,让他想到了许多问题。(生开火车提问)他家的厨房,又让他想到了许多

11、问题。(生开火车提问)他家的碗柜和衣柜,也让他想到了许多问题。(生开火车提问)(2)师过渡:你看,伊林把简单的事物想得如此有趣,让日常生活中平淡无奇的事物散发着科学的光!他还把科学知识变成了一幅幅插图,一个个故事呢!4.活动四:看插图,配上画外音。(1)课件出示炉子的图片,师指名讲述。(2)课件出示镜子的图片,师指名讲述。【设计意图】依据科普作品的文体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交流读书收获,丰富阅读体验,感受阅读的快乐。板块二 聚焦写法,品读文段1.师引导: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与一般的科普作品不同。他的讲述娓娓动听,让我们读起来津津有味。他给内容施了什么“魔法”呢?你们

12、发现了吗?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1)师引导生从以下3个方面交流:简明的叙述。有趣的故事。师引导:伊林擅长讲故事,书中讲述了哪些故事?生动的语言。(出示几组十万个为什么中的文段)赏读文段。生自由读文,说一说自己有什么发现。(示例:衬托、比喻、拟人,诗一样的语言)(2)补充名家评论。师引导:我国科普作家高士其爷爷这样评价这本书。(出示课件,生齐读)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思想活泼,段落简短。高士其师引导:高尔基评价米伊林的写作风格时说了这句话。(出示课件,生齐读)他有着简明扼要地描述复杂现象和奥妙事物的罕见才能。高尔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表达的奥妙,从关注“写什么”到关注“怎么写”,体

13、会作品的科学性和文艺性相结合的特点;品读精彩文段,补充名家对作品的评论,加深学生对作品表达特色的理解。板块三 聚焦话题,反思评价1.仿写书评。(1)小组讨论:你会向你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吗?为什么?(2)师指名交流。(3)写书评。课件出示例子。本书的语言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作者凭借他那生花的妙笔,逐一道破生活中的小秘密,让人印象深刻。生自由写,写完后,师指名全班交流。2.补充资料。(1)师引导:十万个为什么写于1927年,90多年过去了,由于科学的发展,我们今天读他的作品,可能会找到一些不足之处。关于书中提出的问题,你知道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师相机补充近现代的科普

14、知识。【设计意图】通过写书评及补充近现代的科普知识,引导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及写法进行思辨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板块四 聚焦文体,拓展阅读1.推荐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1)介绍背景: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是几代人的科学启蒙作品。1961年,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诞生了,书名借用了伊林的标题。作家叶永烈撰写篇目最多,当时他还是北京大学大二的学生。他小时候就是读着伊林家厨房里的科学故事长大的。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茅以升、苏步青等曾为该书第二版审稿。(2)简介内容: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丛书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书中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乘坐热气球能环游世界吗?时光能倒流吗?为

15、什么飞机不像鸟儿一样扇翅飞行?地球究竟正在变冷还是变暖(3)展示精彩片段。(课件出示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节选内容)(4)指导课外阅读。师引导对比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与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在内容和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吗?(出示课件)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 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实践活动:为十万个为什么设计一套试卷,题目包括10道判断题,10道多项选择题,2道简答题,并制订一份完整的答案。2.推荐阅读:优秀科普作品。师推荐:世界上还有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出示课件)3.指导课外阅读。(1)指导分组。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书目,按学生所选书目,成立读书小组。(2)指导方法。师引导:各小组的书目选好了,该怎么读呢?听听其他小伙伴是怎么说的。(播放微课)课件出示:生1:阅读科普作品的时候,碰到不理解的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