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梦** 文档编号:121699609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人教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人教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人教部编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快乐读书吧指导方案“十万个为什么”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次“快乐读书吧”以“十万个为什么”为主题,引导学生读科普作品,阅读苏联作家米伊林所著的十万个为什么,激发学生对科普读物的阅读兴趣。教材由导语、“你读过吗”、小贴士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等部分组成。在阅读的过程中,能运用课堂学过的方法,理解科普作品中的科学术语,并且能和别人谈谈自己的看法。再用同样的方法阅读其他的科普作品。教学目标1学习阅读方法,并把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2尝试用课上学过的方法理解文中出现的科学术语。3能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4在阅读中认识更多的优秀科普作品,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苏联米伊林

2、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2搜集不同的科普作品资料。 3制作教学课件。学生准备: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为什么铁会生锈?为什么面包放久了会发硬?为什么水能带走脏东西?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快去读一读科普作品吧!二、读书有方法1交流自己的读书方法。同学们,拿到一本书,你是怎么读的呢?预设:生1:我一口气把书读完,不读完,饭都不想吃呢!生2:我先看看哪里好看,先看好看的地方,再慢慢看完整本书。2小结:阅读也要讲究方法。今天老师先教大家如何认识一本书。 3认识封面。(1)一本书的每个部分都能告诉我们这本书的信息。封面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观察自己的书籍封

3、面。课件出示不同书籍的封面。学生通过比较得出结论。预设:生1:我从封面中知道了这本书的作者是苏联作家米伊林。(相机介绍作者,课件出示作者资料)生2:我从封面中知道了这本书的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生3:我从封面知道了这本书的出版社。 生4:我从封面知道了这是一本科普读物。(2)小结:通过看封面,可以知道这本书的题目、作者、出版社、译者等信息。4认识目录。(1)你会看目录吗?目录有什么作用呢?(2)出示书籍目录。(3)交流。(4)小结:目录可以让我们快速了解书籍的内容。目录可以让我们快速检索喜欢看的内容。 三、欣赏片段,感受语言特色1介绍书本内容。作者在这本书中,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屋内旅行,对自来水

4、龙头、炉子、桌子、灶台、锅架、餐具柜、衣橱等,提出了看似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2课件出示选段。(课文选段)3学生自由读,你喜欢这段文字吗?为什么?预设:生1:作者讲的都是科学知识,但是我一点也不感觉到枯燥。生2:作者像在跟我们讲故事。生3:作者的话一点也不深奥,不难懂,一看就明白了。4小结:是啊,作者站在一个求知心旺盛的孩童的角度,把好奇的眼光停留在居室内的几个角落:自来水龙头、炉子、桌子、灶台、锅架、餐具柜、衣橱等。每日常用常见、平淡无奇的事物顿时绽放异彩,引出一个个为什么:水为什么能灭火?我们为什么要喝水?擅长讲故事的米伊林就这样以文学的手法来表达科学,二者融为一体,用活泼生动的语

5、言为我们送上精确的科学解释。5自由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内容阅读,再次感受语言特色。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1在阅读科普作品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不理解的科学技术呢?如果有,你是怎么解决的呢?(要运用在课上学过的方法,试着去理解也可以做上记号,可以通过查字典、询问老师、查资料等方法解决)2谈谈阅读感受。3师总结: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考:这本书讲得有道理吗?关于这个问题,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呢?我们还要学会读书做笔记,可以在书上给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也可以圈画自己喜欢的语句,还可以在侧边栏写写批注。假如你有一定的感受,还可以把它写下来。4拓展阅读:(1)介绍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2)介绍其他的优秀科普作品。五、布置作业1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准备参加知识竞赛。 2阅读其他优秀的科普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