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 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资料

上传人:r**** 文档编号:121698278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5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 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 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 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 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 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 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 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资料(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1社会发展的规律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热点追踪 达标检测 内容索引 自主学习 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 含义 1 社会存在 是指社会生活的方面 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 2 社会意识 是指社会生活的方面 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2 辩证关系 1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 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 发展社会意识的变化 发展 物质 生产方式 精神 决定 决定 试判断 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提示错误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所以 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 而不是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提示 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时

2、间上说 社会意识有时会社会存在 有时又会社会存在而变化 发展 从性质上说 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的推动作用 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作用 温馨提示并不是所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起促进作用 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落后于 先于 先进 积极 落后 阻碍 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 地位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 作用 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 的更替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 发展 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 2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它

3、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作用 生产活动 社 会形态 生产关系 变革 适合 阻碍 3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状况时 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当它经济基础状况时 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它促进生产力发展 推动社会进步 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阻碍社会进步 适合 不适合 4 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 状况的规律 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生产力 经济基

4、 础 三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的 的 发展的过程是的 2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1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在社会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 在阶级社会里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 前进 上升 曲折 基本矛盾 阶级斗争 直接动力 试判断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提示错误 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改革 提示 3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的矛盾 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 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改革

5、的根本目的 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的发展 使上层建筑适应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非对抗性 生产力 经济基础 强大动力 请思考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关系吗 提示错误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不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关系 而是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提示 我的总结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问题诱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 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议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 运用

6、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所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必然反映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 革命的 科学的社会意识能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答案 2 你知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吗 答案在当代中国 发展先进文化 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文化 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育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答案 归纳提升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例1 2017 浙江11月学考 中华各民族经过迁徙 杂居 通婚和其他各种形式的不断交流 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 这表明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典型例题 答案 解析 解析经过迁徙 杂居 通婚和其他各种形式的不断交流 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 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当选 B C与题意不符 D表述错

8、误 探究点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问题诱思 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要坚持把解决好 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 加强城乡统筹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促进农业基础稳固 农村和谐稳定 农民安居乐业 1 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有哪些 答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改革的根本目的 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

9、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2 列举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两件大事 答案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农村开始了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为主要形式的经济改革 2016年实施农村土地 三权分置 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 为中国农民增收提供了制度保障 答案 准确把握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 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 对社会发展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 它规定着社会的本质 是人们应该首先或者着重加以解决的矛盾 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

10、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归纳提升 例2 2016 浙江10月学考 判断 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和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答案 典型例题 答案T 探究点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问题诱思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并讲话 他深刻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性贡献和重大现实意义 强调中国将继续做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率 同国际社会一道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同时指出 建设和谐世界绝不是一两代人可以完成的 需要世世代代潜心探索和艰苦奋斗 期间充满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矛盾和斗争 1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体现了社会历史

11、发展总趋势的哪些道理 答案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上升的 中国将继续做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率 同国际社会一道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但是 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和谐世界的建立绝不是一两代人可以完成的 需要世世代代潜心探索和艰苦奋斗 期间充满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矛盾和斗争 一些曲折 经验与教训都需要世界各国人民认真总结与把握 2 你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吗 答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答案 分清社会进步的内涵 原因和趋势 归纳提升 例32017年7月11日 大检察官研讨班在贵阳市开

12、班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出席会议并强调 全国各级检察机关要坚定不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从哲学上看 这是因为 改革是对我国司法体制的彻底改变 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A B C D 答案 典型例题 解析 解析司法体制改革 属于对上层建筑的调整 其依据在于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符合题意 改革不是彻底改变我国司法体制 错误 题目没有涉及生产关系 排除 热点追踪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 热点素材 新中国建立初期有4亿多人口 当时国家没有

13、限制生育 提出 人多力量大 人多好办事 人们也觉得 多子多福 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 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 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 1978年 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 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 写入宪法 此后 中共中央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 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 国家的富裕和富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 2012年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 2013年底 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 人口老龄化加速 社会负担加重 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如保持

14、生育政策不变 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 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 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 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 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

15、子女赡养负担加重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 国家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社会存在要适应社会意识的变化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A B C D 创新演练 答案 解析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错误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落后于也可能先于社会存在 错误 符合题意 2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 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 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 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 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这说明 社会意识能够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

16、推动作用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改革能够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能够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A B C D 答案 解析 解析人口政策的调整属于上层建筑的改革 符合题意 错误 3 结合材料 请运用唯物史观有关知识 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 答案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不断变化 人口政策也要作相应调整 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人口政策的调整 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答案 达标检测 1 2017年是孔子诞辰2568周年 全球祭孔联盟将继续以此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倡导孔子思想 传播儒家文化 孔子能够生存于今天世人的心中 最根本的还在于他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这说明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1 2 3 4 5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几千年前的孔子能够生存于今天世人的心中 最根本的还在于他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