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提高宝钢制水系统综合制水率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21698121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快速提高宝钢制水系统综合制水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快速提高宝钢制水系统综合制水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快速提高宝钢制水系统综合制水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快速提高宝钢制水系统综合制水率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快速提高宝钢制水系统综合制水率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快速提高宝钢制水系统综合制水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快速提高宝钢制水系统综合制水率(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组概况 单 位 宝钢分公司能源环保部制水分厂 小组名称 提高制水率QC小组 成立时间 2007 1 4 课题编号 ny070200041 课题类型 现场型 小组组长 辅 导 员 活动日期 发布日期 小组近年来取得荣誉 近几年小组成员共开展自主管理课题5项 其中2项参加宝钢自主管理发 布获得三等奖 小组拥有技术秘密五项 一篇论文获得宝钢科技论文二等奖 取得经济效益合计159万元 小组成员简介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岗位 职称组内分工 1大专 操作 班长 现状调查 数据收集 2高中 操作 实施过程操作支撑 3大专 管理 作业长 效果检查 巩固及标准化 4高中 操作 实施过程操作支撑 5高中

2、操作 实施过程操作支撑 6大专 操作 班长 实施过程操作支撑 7本科 仪表技术 工程师 仪表技术支撑 8研究生 工艺技术 工程师 工艺技术支撑 9大专 仪表点检 组织仪表实施 10高中 机械点检 组织机械实施 小组计划自2007年1月4日起开展活动及现状调查 随即制定目标 在1月中旬 进行原因分析及要因确认 在2月1日 3月31日制定对策和完成实施项目 4 5 6 月份进入巩固阶段 7月开始效果检查 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背景介绍 2006年至2007年 原材料价格上涨及能源需求的增加对宝钢生产 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大 要提升宝钢的市场竞争实力 必须加强成本控 制 降低各种消耗 作为宝钢制水系统员工

3、从自身岗位出发 进一 步降低制水系统的生产成本是责无旁贷的 名词解释 综合制水率综合制水率 供水量供水量 原水量原水量 宝钢制水系统工艺流程 1 生产用水系统工艺流程 2 生活水工艺流程 原水管 纯水用户 过滤水用户 工业水用户 沉砂池 沉淀池 工业配水池 过滤器 过滤水池 纯水离子交 换塔 纯水配水池 泥浆坑 反应槽 斜管沉淀池 原水旁通备用 原水管 废水坑 原水槽 过滤器 配 水 池 用户 一 选题理由 制水率是宝钢制水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 直 接反映制水成本高低 2006年我们制水系统生 产用水和生活水综合制水率为96 47 而2007 年能源环保部将制水系统综合制水率指标定为 97 5

4、因此我们小组将提高制水系统综合制 水率作为我们的课题开展活动 二 现状调查 根据2006年消耗原水量和生产用水以及生活水产量获得制水率数据如下表 制表 图 人 凌艳艳 时间 2007年1月5日 月份1 23 4 5 6 7 8 9 101112 平均 生产用水 制水率 97 09 98 38 98 97 98 69 98 28 96 75 97 86 96 80 98 64 98 4698 38 98 96 98 10 生活水 制水率 89 01 90 01 94 85 91 22 88 29 88 14 88 41 92 56 98 87 98 94 89 2686 51 91 24 综合

5、制水率 95 89 96 72 97 28 96 63 96 09 94 32 95 65 94 99 98 75 98 54 96 01 96 75 96 47 图表显示 在2006年我们生产用水制水率平均在98 以上 而生活水制水率平均值在 91 24 生活水系统制水率远低于生产用水系统制水率 因此影响综合制水率 结论 生活水系统制水率低是综合制水率低的问题症结 单位 三 设定目标 目标可行性分析 按照制水系统工艺要求 综合制水率要达到97 5 而生产用水制 水率上升空间很小 我们将目标锁定在生活水制水率 按照生活水工艺要求 损失率应 5 即生活水制水率应该大于 95 要完成能源环保部下达

6、的综合制水率97 5 的要求 我们作计算如 下 生活制水率最少为 06年总水量6661 2万吨 97 5 06年生产总 水量5741 5万吨 98 1 06年生活水量902 5万吨 95 5 通过活动 将生活水制水率提高到96 那么目标是完全可以 达到的 四 原因分析 生 活 水 制 水 率 低 运行系统故障反应不够迅速运行和维护人员沟通不到位 程序累计方式差异大原水流量计与能中EMS数据相差较大误差较大计量 过滤器阀门易泄漏阀门的使用频度高设备 采样水为常流水水易流失 工艺 斜管沉淀池积泥多 泥发生量多 斜管沉淀池 排泥效果差 沉淀池支管与总 管内径比例不合 理 吸泥总管吸 泥效率低 过滤器

7、采用单滤料 石英砂 过滤周期偏短 过滤器反洗水量偏大 单层石英砂滤料易板结 五 要因确认 一 末端原因一 泥发生量多 确认方法 水质分析 确认标准 技术规程 YBFH001010010 中浊度控制在500NTU以下 确认情况 2006年1 12月原水浊度情况折线图 目前原水水质状况稳定 浊度比较低 全年在6 30NTU之间 制图人 陈文林 制图时间 2007年1月15日 结论 非重点要因结论 非重点要因 论证人 凌艳艳论证人 凌艳艳 论证时间 论证时间 20072007年年1 1月月2020日日 NTU为浊度指标 五 要因确认 二 末端原因二 沉淀池支管与总管内径比例不合理 确认方法 现场实测

8、 确认标准 岗位规程中排泥1次 2h 确认情况 根据节点流量原理 Q流进 Q流出 当支管截面积之和大于总管截面 积 则排泥量大小是由总管截面积决定的 即排泥量 总管流量 支管流量之和 目前斜 管沉淀池每组2根吸泥支管和总管管径同为DN210mm 如下图 支管截面积之和2倍于总 管截面积 造成当排泥阀打开排泥时 因流速减慢而影响吸泥能力 据2006年现场实际 操作统计 基本上排泥次数为1次 1 5h 随着斜管沉淀池运行时间的增加 底部污泥 越积越多 为了减少该情况的出现 必须增加清扫沉淀池的次数 缩短了斜管沉淀池运 行周期 降低了产水量 结论 结论 重点要因重点要因 论证人 姚红梅论证人 姚红梅

9、 论证时间 论证时间 20072007年年1 1月月2626日日 五 要因确认 三 末端原因三 采样水为常流水 确认方法 现场观察 确认标准 岗位规程 ZBFJO020X0080 节水管理 确认情况 采样水从各过滤器出水流出 经过一个小的不锈钢水槽回 到配水池 流量可调节 虽为常流水 但只要调小流量 不使水到处 飞溅 对制水率不产生影响 结论 非重点要因结论 非重点要因 论证人 张建华论证人 张建华 论证时间 论证时间 20072007年年1 1月月2626日日 不锈钢水槽 五 要因确认 四 末端原因四 过滤周期偏短 确认方法 调查设备运行条件 确认标准 岗位规程中过滤周期 40h 沉淀池出水

10、浊度控制在3NTU 确认情况 2007年1月斜管沉淀池进出水浊度调查表 生活水丁班统计 上表显示过滤周期按规程标准控制在40h 且沉淀池出水水质控制在标准范围 内 说明过滤器运行还有潜力 根据目前同行业情况调查 过滤周期最高已达到 50h 所以我们有必要修改岗位规程中的过滤周期标准值 制表人 姚红红梅 制表时间 2007年2月1日 结论 结论 重点要因重点要因 论证人 姚红梅论证人 姚红梅 论证时间 论证时间 20072007年年2 2月月1 1日日 日 期 4589101112151617 进水浊度 NTU 97 55 23 944 63 743 53 7 出水浊度 NTU 2 22 12

11、12 02 32 42 22 32 22 4 日 期 18192223242526293031 进水浊度 NTU 2 68 59865 65 13 43 12 9 出水浊度 NTU 2 02 42 32 12 12 12 22 42 12 4 五 要因确认 五 末端原因五 过滤器反洗水量偏大 确认方法 调查设备运行状况 确认标准 岗位规程 ZBFJO020X0080 中反洗流量 650m3 h 确认情况 2007年1月10日反洗流量数据表 目前使用的单层石英砂滤料反冲洗水流量 为790m3 h 这说明反洗再生参数运行造成 一定的反洗水浪费 制表人 陈文林 制表时间 2007年1月11日 结论

12、结论 重点要因重点要因 论证人 陈文林论证人 陈文林 论证时间 论证时间 20072007年年1 1月月1111日日 编号 1 2 3 4 5 6 7 8 平均 过滤器反洗流量 m3 h 781787812807782774813766790 五 要因确认 六 末端原因六 单层石英砂滤料易板结 确认方法 开罐检查 确认标准 水处理专业教材P4 3中运行压差 0 35MPa 确认情况 1 8台压力过滤器 反洗过程 在过滤器中 细小的不能沉淀的矾花颗粒被拦截在石英砂滤料层中 在运行 过程中逐渐向下层滤料中渗透 并黏结在滤料表面 现采用的反洗方式不能将其 完全冲洗下来 时间一长 滤层容易板结 制图人

13、 林震宇 制图时间 2007年1月12日 5分钟后反洗结束 5分钟 15分钟15分钟排水气反洗水反洗静沉 满水洗净 五 要因确认 六 2 3号过滤器2006年11月2日2007年1月10日压差数据 实际运行发现每30个反洗周期左右 过滤器运行压差会有所上升 有时会超 过0 35MPa 制图人 林震宇 制图时间 2007年1月12日 结论 结论 重点要因重点要因 论证人 林震宇论证人 林震宇 论证时间 论证时间 20072007年年1 1月月1212日日 五 要因确认 七 末端原因七 阀门的使用频度高 确认方法 生产运行工况 确认标准 岗位规程 ZBFJO020Y0020 中运行每班二次巡检 确

14、认情况 过滤器阀门数量比较多 8台过滤器每台7个阀门 包括排气阀 虹吸阀等 使用频度较高 特别是运行和反洗进出水阀切换时都承 受相当的水力冲击 使阀门密封部位极易泄漏 根据运行记录情况看 2006年1月 12月数据 发现了12次阀门泄漏而及时更换 没有造成 水的泄漏 结论 非重点要因结论 非重点要因 论证人 王益良论证人 王益良 论证时间 论证时间 20072007年年1 1月月1515日日 五 要因确认 八 末端原因八 程序累计误差大 确认方法 数据比较和统计方式调查 确认标准 仪表累计偏差不超过 2 确认情况 1 现场控制室与能中EMS流量瞬时值读取及累计方法示意图 制图人 陈磊 制图时间

15、 2007年1月16日 流量计PLC 4 20mA 能中EMS 瞬时流量值 现场 HMI 画面 瞬时流量值 流量累计值 能中 HMI 画面 流量累计值 五 要因确认 八 2 2007年1月1日 15日数据差异统计表 制表人 陈磊 制表时间 2007年1月16日 日 期 1 11 21 31 41 51 61 71 8 控制室原水量3554333757319203688930928298152759727390 EMS数据原水量3391334315307233200732007287182688126681 差值 16305561197488210791097716709 偏差百分比4 5 1

16、6 3 7 13 2 3 4 3 6 2 6 2 5 日 期 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合计 控制室原水量29126304312988028917290432913228681860218 EMS数据原水量28573298812887428462282792845627914836177 差值 553550100645576467676724041 偏差百分比1 9 1 8 3 3 1 6 2 6 2 3 2 6 2 8 上半月差异为2 4万吨 差异率2 8 按照能源环保部规定 原水量以能 中EMS数据为计量依据 目前原水计量不准确 直接影响制水率 结论 结论 重点要因重点要因 论证人 陈磊论证人 陈磊 论证时间 论证时间 20072007年年1 1月月1616日日 五 要因确认 九 末端原因九 运行和维护人员沟通不到位 确认方法 运行 维护实际情况调查 确认标准 岗位规程生产管理篇 编号 ZBFJO020X0010 确认情况 运行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之间联系图 2006年1 12月完全按照此流程执行 制图人 陈文林 制表时间 2007年1月26日 结论 非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