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21686613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7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7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7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7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汇总(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的汇总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第一节 接案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一)接案前的准备1.接案的目标是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后续的预估和介入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以便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能以此为起点一起工作,实现社会工作的助人目标。2.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类型(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主动求助的、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工作者外展(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自愿型、非自愿型(3)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服务对象(4)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3.做好会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会谈提纲(1)资料准备:服务对象材料、是否接受过服务、是否有特殊事项、走访社区(2)拟定面谈

2、提纲(二)会谈1.会谈的目的和会谈时间场所的安排时间安排上:配合服务对象时间地点安排上:会谈室2.会谈的主要任务(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寻求帮助的原因、对自己的看法、期望达到的目标(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3)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5)达成初步协议:提供的服务、问题界定、角色期望和时间长度(6)决定工作进程:终结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步助人阶段。3.会谈的技巧主动介绍自己沟通倾听(三)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1.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资料的内容: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与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环境2.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询问,向服务对

3、象和服务对象有关的系统询问,会谈、问卷、角色扮演咨询,向专业人士咨询观察利用已有资料问卷调查(四)做接案会谈记录首页,个人资料知情同意,解释机构提供的服务、专业责任和专业伦理,以及保密等二、接案应注意的事项(一)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二)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三)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四)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第二节 预估一、预估的目的和任务(一)什么是预估预估是依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征推论出有关服务对象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二)预估的目的达到对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问题以及所处环境的了解,并形成概念化的认识,从而建构一个计划去解决或消除问题。(三)预估的任务1

4、.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服务对象的背景材料、所处环境、问题发生与持续的时间,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与使问题延续的因素4.识别服务对象与环境中的积极因素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与内容二、预估的基本步骤与过程了解:(一)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求(1)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求(2)描述问题如何发生、原因是什么、发展状况(3)描述服务对象处境及生活中的社会系统(4)探究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5)描述服务对象的生命历程及发展阶段(6)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的资源状况(二)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做出预估摘要1.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2

5、.列出服务对象的目标及先后次序3.决定介入的策略4.撰写预估摘要撰写预估摘要的要求对服务对象自身系统的预估对服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第三节 计划一、服务计划的构成(一)目的及目标(二)关注的问题与对象个人、家庭、小组/群体、组织、社区(三)介入的方法和介入行动二、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一)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二)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三)详细和具体(四)要与工作的总目标、宗旨相符合三、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一)设定目的和目标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4.目标陈述要明白易懂,重在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5.目标要可测量、具有

6、操作性和现实性6.与服务对象探讨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7.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二)构建行动计划1.选择介入系统2.选择介入的内容(1)危机介入(2)资源整合(3)经济援助(4)安置服务第四节 介入一、介入的分类(一)什么是介入(二)介入的分类1.直接介入以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为关注对象,针对他们直接行动。2.间接介入社工代表服务对象,改变环境的策略。3.综合介入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一是增强个人的生活适应能力; 二是增强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个人需要的回应。二、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一)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以服务对象利益为核心,注重服务对象的参与(二)个别化:针对特殊性采取行动(三)考虑服

7、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对个人要协助完成生命任务,对家庭或群体要考虑特殊阶段相连的特殊任务(四)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共同开展工作(五)瞄准服务目标:围绕目标开展行动(六)考虑经济效益:最小的成本或最大的改变结果,找准介入目标第四节 评估一、评估的目的(一)评估的含义(二)评估的目的(1)考察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三)评估的类型1.过程评估评估重点是对服务对象的表现及工作者的工作和技巧进行评估,了解服务对象改变的进展,适时修正介入方案,改善工作技巧。2

8、.结果评估在工作过程的最终阶段进行评估,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二、评估的方法(一)收集评估资料的途径收集服务对象档案进行评估、收集服务对象对介入过程和结果的意见与看法、使用调查方法收集介入效果的数据和事实资料。(二)基线测量1.什么是基线测量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到的程度。2.应用范围3.建立程序(1)建立基线:确定介入目标、选择测量工具、目标行为测量并记录(2)进行介入期测量。(3)分析和比较。(三)对服务对象影响的评估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差别影响评分(四)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评估五个等级:没有进展、

9、极少实现、部分(五)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评估目标核对表、个人目标尺度测量三、评估应注意的事项(一)注重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与反思(二)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评估过程(三)评估的方法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吻合,并注意保密(四)要切合实际需要第五节 结案一、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总结工作(二)巩固已有改变回顾工作过程、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给服务对象积极支持(三)解除专业工作关系(四)撰写结案记录二、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一)结案的类型1.目标达成的结案2.因服务对象不愿意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专业关系的结案3.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转介或转移)4.社会工

10、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二)服务对象的正面反应肯定正面反映并适时的强化、以增强其信心(三)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否认、倒退、依赖、抱怨、愤怒、讨价还价、忧郁(四)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1)与服务对象一起讨论他们对结案的准备工作(2)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的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3)逐渐减少与服务的接触(4)为服务对象提供有帮助的资源系统的支持(5)必要时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分享各自的收获,互相鼓励三、结案后的跟进服务1.跟进服务的意义2.跟进服务的实施方法(1)电话跟进(2)个别会面(3)集体会面(4)跟进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第一节 儿童的特点和需要一、

11、儿童的定义儿童为未满18周岁的自然人,与“未成年人”同义二、儿童的特点(一)社会属性的特点1.儿童是每一个人人生的基础2.儿童是每一个家庭的基础3.儿童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二)成长发展的特点1.快速性2.阶段性:婴儿、幼儿、学前、学龄(6-12岁)、青少年(13-18岁)3.顺序性:身体、社会心理4.不平衡性5.个体差异性:不同于整体特征6.分化与互补性:身心发展,协调性三、儿童的需要(一)生存的需要:生命存在、社会存在(二)发展的需要:良好家庭生活、受教育机会、足够的休闲与娱乐(三)受保护的需要:免遭伤害需要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儿童忽视(生活照料与医疗照顾的忽视、教育需要的忽视

12、、社会化发展的忽视)、儿童剥削(童工形式的劳动剥削、性剥削)(四)社会化需要:基本生活技能、自我观念发展、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品德四、儿童面临的问题(一)儿童生存的问题:新生儿健康问题、儿童营养问题、儿童户籍问题(二)儿童发展的问题:贫困的问题、家庭监护的问题、受教育的问题(三)儿童保护的问题:免遭伤害需要1.儿童遗弃的问题:遗弃的婴幼儿2.儿童遭受体罚和肢体虐待的问题3.儿童被性侵的问题4.儿童被忽视的问题5.儿童被拐卖的问题五、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一)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把儿童作为工作和服务的对象,以儿童权利为价值理念,以儿童发展的科学知识和社会工作实务理论为依据,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

13、方法,结合所在社会的环境资源,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保护儿童免遭伤害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层面微观:围绕儿童个体本身的个案工作中观:围绕家庭或团体开展的小组工作宏观:社会组织或社区、政策倡导等工作(三)儿童社会工作的类型1.支持性儿童福利服务:全体儿童及家庭2.补充性儿童福利服务:亲职能力不足的儿童及家庭,提供经济援助、亲职教育等3.替代性儿童福利服务:亲职不当和亲职缺失的儿童,家庭收养、寄养和机构养育等4.儿童保护服务:遭受人为伤害的儿童及家庭六、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1)明确了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2)界定了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范围(3)聚焦亲职能力建设,突出家庭

14、监护服务(4)兼顾了专业理想和本土化实务路径之间的平衡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一)传播儿童健康成长理念和知识母婴保健(婚前保健服务、孕产期保健)、婴儿早期喂养理念和实践、幼儿早教、亲职教育(二)提供家庭支持服务亲职辅导、婚姻辅导、家庭辅导、亲子关系辅导(三)开展儿童支持服务儿童问题服务、儿童的娱乐和休闲、儿童的社会化引导(自我认同、技能学习、团队精神、社会责任)二、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一)补充和改善经济状况连接现有政策资源、困境父母就业援助(二)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亲职教育、课后服务三、救助和保护儿童(一)儿童收养问题发送信息、家庭招募、评估、培训、适配、办手续、送养、收养后跟踪、评估结案(二)家庭寄养服务寄养家庭的招募、筛选合格家庭、评估申请合格家庭、寄养家庭培训、儿童与寄养家庭适配、儿童家庭寄养跟踪和评估服务、儿童家庭寄养服务结案(三)机构养育服务将家庭监护缺失儿童集中安置在儿童福利机构中,是由机构工作人员集体看护的一种照料模式。第三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1.家庭中心方法定义2.方法要素以家庭为单位、聚焦家庭功能、家庭全程参与、建立良好关系、连接资源网络。3.方法理念家庭是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