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上市公司收购与重大资产重组律师实务教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1685738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上市公司收购与重大资产重组律师实务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编】上市公司收购与重大资产重组律师实务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编】上市公司收购与重大资产重组律师实务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编】上市公司收购与重大资产重组律师实务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编】上市公司收购与重大资产重组律师实务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编】上市公司收购与重大资产重组律师实务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上市公司收购与重大资产重组律师实务教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市公司收购与重大资产重组律师实务 讲课人:郭律师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记录人:贾明军(贾律师点评:郭律师东北口音,人很直率,不过更慎重,举例引用都有经有据。这一块业务我不熟悉,听听参与一下。因为侧重于国内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大部分又是国资,因此,没有太用心。不过,感觉中伦律师还是很牛的,特别是在非诉讼领域。)热烈掌声欢迎郭律师:很高兴就上市公司收购重组交流。做自我介绍,本科人民大学,学的是经济学。毕业后,在农业部、北京大学、美国留学、纽约州律师资格,原来在金杜、又德衡、现在中伦。主要从事IPO。去年我也讲过,讲半天。目前拿的讲义,和去年类似,但去年上市公司重组办法做了调整,因此,我又重新做了

2、一个PPT。上午讲的是概括性介绍,下午重点介绍我接触的显现的法律问题,个案。我今天讲的上午的内容,主要分成四部分:1. 相关法规;2. 重组动因;3. 审核备忘录;4. 相关案例分析。从资产置换、换股、定向增发等方面,包括案例分析、法律问题。首先,我们看一下相关法规。讲重大重组之前,我们常讲借壳上市,这两者紧密相连。中国上市很困难,要审批,要排除。美国注册制,强调信息披露,真实、完整、准确的信息披露,就可以了。搜狐上市时是亏损的。新浪上市我也参与了,当时是2000年左右。中国有发审委,中国企业上市难于上青天,前几天是指标制;后来中小板民营企业上的越来越多;09年开的创业板,从93年到现在,也没

3、有超过3千家。而在国外,纽交所,一家就1万家。上市资源在中国很少。一些企业就想走捷径,有专门的授课老师讲IPO的要求,三年连续赢利,很多公司走IPO之路漫长、比如还有房地产行业,现在没有办法批,目前有金地、天虹宝业。我也做过一家,浙江卧龙置业,这是2007年的事。这就产生了借壳上市的事。壳资源卖给另一个老板,另一个老板把自己的资产(可能是高科技)注入,完成控股的同时,上市公司资产发生了大的变化。上市公司原有的资源,可能通过出售给老股东退出。这两年壳卖的事少一些,国家加强了借壳上市的力度,尤其是去年,借壳上市基本上是IPO,对于你之前的赢利能力差不多就可以了。以前松一些,前几天绝大多数是房地产公

4、司,现在宏观调控,导致来源下降,借壳上市成本高,但房产行业利润高,因此房地产行业多。资本市场大门关上后,这种案例少了。为什么两者联系?100%的借壳都构成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总资产、收入、利润三个指标50%,就构成“重大”,超过70%,就要上重组委审核。这种情况下,大家注意到,借壳上市,原有资产退出,基本资产是100%或超过50%变化。随之的利润和收入就会发生变化。上市公司重大重组,并一定是借壳上市。重组,有一种,是原股东(比如央企)。好资源上市后,母体里还有其它资产,有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还可能存在上下游产业链。国资委鼓励央企整体上市,注入上市公司,体量很大,可能走出原有上市公司的规模,

5、这样一定构成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我在09年做了三峡集团,长江电力,是负责三峡的运营。这个项目09年竣工,16台机组,注入,超过原来的规模。走的是重组委的程序,顺利过会。注入后,避免同业竞争问题。所以说,重大资产重组和借壳上市是有区分的。借壳上市,从未来的趋势,应该是逐渐落没的。国外一般是注册制,想发行股份,只要上交到证券交易所和SEC机构,真实准确完整,就可以了,而不做实质审核。未来IPO会加快速度,门槛会降低。借壳上市成本高,允许你借壳上市并再融资。原来只能上市后定向增发。另外,很多人搞借壳,不是为了上市公司的重生,而是为了炒股票。黄的哥哥操作山东的另一家上市公司,连续几十个涨停板,最后

6、,二级市场是他自己在买,赚的钱很多。房地产行业的问题,资产注入未完成,但二级市场钱赚了(构成内幕交易)。一些老板借上市之名操纵股票。ST公司,SST公司,都是代壳上市的预期对象。随着政府证监会对内幕交易的打压力度增加,这种情况大有改善。证监会有相关部门设置,我们前一段时间请了一个处长讲了内幕交易的讲座,他讲的很透彻,打击力度增加,客观上抑制了借壳上市。很少有人再考虑借壳上市。因此,重大资产重组上市公司大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打造完整产业链。还有同行业的上市公司,比如,中国医药合并天方药业。现在停牌了,可以讲。两者互补。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河南,实际控制人都是央企,现在想合并。但有一种,我做的一家中小

7、板上市公司,09年启动了重大资产重组,合并科技企业,华邦制药产人用药,两者都是农大同学。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了非上市公司,构成了重大资产重组,定向发行股份。被吸收合并扣注销。实际控制人,18个合计才拿到20%的股权,原来董事长还是实际控制人,占有50%多。以上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当然还有现金购买。未来这种趋势会越来越多。未来是资本市场的永恒主题。未来IPO会越来越简单,律师的工作量会降低。重组,很重要,在座律师为主,重组涉及面广(贾明军:看来IPO业务未来不如重组业务)。最终所有的交易结构都是由律师拍板。其它的财务、会计都是次要的。合法、合规才是前提。另外一点,刚才讲了,业务会越来越多,大家精力放在

8、这儿,可能另癖溪径,一个IPO要三四年,但一个重组一般一两年。大家有兴趣,做证券业务,重组并购,这个业务有前途!重组有关的法规,公司法首当其冲。然后是证券法。具体内容不讲了。上市公司的合并、分立,基本要求等。上市公司重大重组办法,这个决定是08年出台、2011年修订的。更早还有,一个19号文,2001年的,还没有现在的安排和内容。只是后来慢慢突破的。08年5月份的这个规定,很重要。大家注意一点,刚才提到50%、70%指标,从资产、收入指标,如果重组形式是发行新股购买资产,不论多少,哪怕10%,也要适用重组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还有,证监会为了重组的配套,有一些相关规定,比如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9、本身是一个独立的、有效率的部门规章。借壳上市一定伴随着上市公司的收购。因为中国收购的概念,不是说简单地取得控制权,才叫收购,达到一定比例时,也要收购。我刚才讲,大股东注入资产也叫收购。这些规定,很多交织在一起的,做一单业务的时候,要把相关法规考虑周全。重组和再融资都是证监会很重视的工作,有一系列的格式指引,网上都有。从证券法的角度,更多讲上市公司收购、IPO,没有太多讲重组。证监会有三个,IPO管理办法,上市公司重大重组办法,还是一个是上市公司发行证券管理办法(再融资办法),这三个规定,很重要,大家要学习下。还有一个,上市公司收购办法。证监会还有公司债管理办法;这里面主要针对固定收益这一块。交

10、易所从信息披露角度出台了很多指引,大家要学习。牵涉到各方,至少买、卖两个交易主体。涉及到其它部委,比如国有企业,国资委,关于国资的相关规定;包括国有资产的相关规定,等。这些规定,大家要研究。国资委和重组的规定,联系很密切,国企重组等业务。我从业十几年,对国资监管的法规很复杂,国务院国资委,这一块国有资产的律师,可能会很累,边界不是很明确。有些上市公司,涉及外资,有的是再融资中引入了外国投资人,商务部颁布了10号文,里面的规定被修订或突破。这个办法出台的时候,正是全民对资本外逃敏感时期。这个前面有一些基本规定,有一些特定行业,比如医药,有相关部委的规定,要熟悉。具体业务,林业公司还有其它规定。上

11、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以公司法、证券法为大法,还有部门规章,还有交易所规则、指引,其它政府部门配套的规定,组成了这些总体的法律规定。大家不要局限于一个部门法,要统盘考虑。大家可能要考虑到合同法、劳动法等。第二部分:重大资产重组的动因1. 整体上市。比如,二家钢铁公司,山东钢铁也在动作。这些都是整体上市的概念。集团把优良集团,或山东省把省内优资重组。山东钢铁合并一波多折,N次才成。其它的公司可能相对顺利。2. 资产重组。湖北能源借壳三环股份是一个例子。还有星马汽车收购华菱汽车。还有借壳上市的原因、其它原因(体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些特点)。比如,吉林高速与黑龙江高速捆绑上市。后来双分立,分立方式,有

12、一些法律问题需要探讨。第三部分:共性问题如果大家没有做过重组,没有形象的认识。大家我下午讲完重要法律问题后,反而能够清楚一些。1.交易价格的公允性。一般按评估做价。如果收益法评估,对收益法(三年内)无论是现金还是股份,利润符合评估的利润。收益法嘛,利润是核心指标。达不到要赔。在重组中有明确规定。原来有一段三年利润承诺,3、5、8利润,三年内达到,合计,就可以了。现在从严,如果第一年没有达到。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方法有不同。中国IPO允许企业三个人回答问题。重组需要财务顾问、股东方、包括资产注入方、律师、评估方接受质询。重组委对价格可能和评估师交流。定向增发可以打九折,再融资管理办法,和重大资产

13、重组适用的规定还不一样。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较为公允。重点强调的是注入上市公司资产价格的公允性。一进一出,出的过程也原则上要有公允性。国有的资产,无论卖、买,都要公允性。刚才提到了赢利能力的预测,重组给人感觉是由坏变好,至少不会再变坏,RENEW这个词吧?这个赢利能力不是简单评估报告,而是大的产业背景。比如,房地产,基本不批,因为国家要抑制的产业。国家要消灭高利润、高回报。重组委对注入资产进行考核。我也经常接触一些老板提出想法,资产大、利润够,不是有利润就一定可以,还要看有无上升空间、有无连续性。传统行业上市难度就大。置入资产的产权是否清晰、是否完整?大家经常看到土地没有证、出让金交了,但是没有

14、证。还有,房屋没有走报建手续,拿 不到证。还有一些历史上有纠纷,比如知识产权。证监会对权属不清的资产,基本上是否定态度。我今天不会讲程序,程序很复杂。预案阶段,正式方案阶段。大多数要有一董、二董(事会)讨论预案、正式方案。资产权属没有瑕疵,清晰,也不一定要求100%,要看权重的问题。如果有瑕疵的资产占的比例高,就不行。老板掏的钱、政府也让盖了,就不一定没有问题。没有证,就不行,问题就大。重组角度(上市公司公众股东利益至上)。不是100%无瑕疵,个别可以考虑,非核心资产可以考虑。还有同业竞争的问题,重组的目的,三峡卖给另一个公司,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我拿 房地产为例,在北京有高档写字楼,注入上市公

15、司。外地也有资产,不行,虽然地域不行,但同类,涉及同业竞争。想说明,借壳的时候,证监会要求把你同一控制下的资产最好放进来,如果没法解决 ,不能借壳。央企好一些,三峡案子。中铝把山铝、兰铝收购;中石油的重组,这些也是为了解决 同业竞争的问题。央企会给一个时间表。还有一个就是关联交易。证监会对关联交易关注,操纵利润,要么给上市公司输送利润;要么上市公司给实际控制人输送利润,高买低卖,不公允价格。人为操纵的可能性大。证监会的原则,尽量避免和降低关联交易。这个比例,不好说,IPO有时候说不超过30%,我认为也是偏高。重组的资产和保留的资产超过30%,也不是特别合适。关联交易问题重要。持续经营能力不说了。内幕交易,ST公司往往可以鸡变凤,飞龙涨了十倍,里面还有名人、影星。为什么有异动?3天20%?有重组的想法,就得公告,就得有重组预案的制订阶段。没有超标,但股价有异动,这里面证监局就可能会查。某省一个很大的企业,准备注入ST公司,一个高管用亲属的股票账户买,后来被举报查实,这个就是内幕交易。你说我不知道,不行!我推定你知道。这种情况下,这个交易受阻。稽查局要查,行政处罚下完后,审批材料再继续。股票涨了很多,私募二级市场游资买入,查了一年,拖了很久。提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