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课时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683624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课时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课时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课时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课时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课时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课时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课时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的物质性一、选择题12018年7月,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直径300米的小行星,它与地球有着相同的公转轨道,并始终在地球前方“打转”。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A B C D答案D解析小行星的发现印证了自然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意识的产生,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2面对日益缩小的森林面积、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有识之士发出“绿色可以没有我们,但是我们不能没有绿色”的呼声。这呼声蕴含的哲理是()A人类必须服从自然B必须将承认自然的客观性作为认识和改

2、造自然的前提C人类可以利用但不能改造自然D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答案B解析“绿色可以没有我们”表明,离开人类,自然界依然存在;“我们不能没有绿色”表明,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和前提是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按自然规律办事,B符合题意。A说法过于绝对。C中“不能改造自然”说法错误。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3“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这一命题的错误在于()扩大了物质概念的外延缩小了物质概念的外延没有表达出物质概念的可知性没有表达出物质概念的唯一特性A B C D答案D解析“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这一命题缩小了物质概念的外延,像磁场、规律,看不见摸不着,但也是物质的,故错误,正确;材料中的命题

3、没有涉及物质概念可知性的知识,不符合题意;物质概念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材料中的命题也没有表达出客观实在性,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4“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以下对于物质概念理解不正确的是()A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答案D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先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具有客观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

4、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具有可知性,A、B、C均正确,不符合题意;物质不包括精神现象,D错误,符合题意。5某一动物死后,它所有的生理机能都停止了活动,当把它焚烧后,这一动物就不存在了。这说明()A物质的运动停止了B物质的运动形式没有改变C物质有生有灭D被改变的只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答案D解析运动是绝对的,A说法错误;物质是永恒存在的,有生有灭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具体形态变了,其运动形态也随之改变,故D正确,B、C说法错误。6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与“事物”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客观与客体的

5、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A B C D答案B解析“物质是永恒的”指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说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故二者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客观与客体的关系。本题选B项。7恩格斯说,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中的生产和再生产。这句话说明()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的物质性B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是生产和再生产C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的物质性D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与自然界没有关系答案C解析题干强调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答案为C。A与题意不符,材料说的不是自然界。B错误,因

6、为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D表述错误。8人是古猿进化而来的。由于地球自然条件的变化一部分古猿逐步由森林迁徙到草原,其生活方式也由林栖转为地栖。地栖的生活方式对古猿的协同行动、群体规模、组织程度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生活环境的变化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自然因素。这表明()A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B自然界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具有客观物质性D地理环境在从猿到人的演化中起决定作用答案C解析人类社会的形成是生活环境的变化推动的,整个过程都具有客观性,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具有客观物质性,C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生活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社会形成产生的影响,不涉及

7、劳动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是自然界的发展,而是人类社会的发展,B不符合题意;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D观点错误。答案选C。9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本质是一致的,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是完全一样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具有物质性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一切活动无须人的意识的参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客观物质过程A B C D答案B解析“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主要表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性,入选。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不可能完全

8、一样,同时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表述错误。10有人认为:“人类社会是有意识的人参与的,故不具有物质性。”下列能反驳该观点的是()A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B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以及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C从大自然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D世界上物质的唯一特性在于其客观存在性答案B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查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的依据,B观点符合题意。A讲的是自然界的物质性,不符合题意。C指出了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但不能证明其物质性,不符合题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说法错误。11宇航员对其他天体和宇宙物质的观察分析证明,诸天体基本都是由构成地球的那些化

9、学元素和基本粒子构成的。这说明()A无机界和有机界是统一的B各类生物之间,人与生物界之间是统一的C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是统一的D天与地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答案D解析诸天体基本都是由构成地球的那些化学元素和基本粒子构成的,这表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天与地是统一的物质世界,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答案为D。12当布鲁诺因传播“日心说”而被处死的时候,熊熊烈火中的他仍不停地高呼:“就在这一刻,地球还在转动啊!”地球还在转动,这说明()人的意识不能正确反映存在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A B C D答案C解析地球还在转动,这说明地球

10、的转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表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故符合题意;错误,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存在;不符合题意,地球的转动属于自然现象,不属于人类社会的范畴。故本题答案为C。二、非选择题13甲、乙两同学对物质概念进行争论:甲:“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请从哲学的角度对甲、乙两同学的观点加以评析。答案甲、乙的观点都是正确的。甲的观点是对物质概念而言的,乙的观点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而言的。甲认为“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是在概括物质世界的共性客观实在性,是针对整个物质世界而言的,是正确的。乙认为任何“事物”(指的

11、是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有其特殊性和规律性,同样没有脱离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也是正确的。解析本题属于辨析题,应指明甲、乙两同学观点是否正确,并有针对性地阐述原因。本题考查的是物质概念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和联系,结合材料阐述即可。14近年来,我国干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北方冬麦区发生严重气象灾害,春夏之交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长时间干旱灾害,南方地区发生多次强降雨过程,一些江河支流发生超警戒、超保证水位的洪水,局部地区发生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我国政府组织动员灾区干部群众奋力抗灾救灾,水利部门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监测预报预警,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加大技术指导

12、力度,有关部门团结协作、共同抗灾,夺取了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的阶段性胜利。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答案由于气候原因,我国干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体现了自然界是客观的。我国政府组织动员灾区干部群众奋力抗灾救灾,水利部门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监测预报预警,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夺取了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的阶段性胜利,体现了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生活物质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整个材料体现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解析世界物质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两个角度。首先,可以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物质的,是有其规律的角度说明,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体现了自然界是客观的。其次,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物质的角度分析即可。-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