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政治哲学1_5课练习题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1681824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二年级政治哲学1_5课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二年级政治哲学1_5课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二年级政治哲学1_5课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二年级政治哲学1_5课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二年级政治哲学1_5课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二年级政治哲学1_5课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二年级政治哲学1_5课练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word格式 .高二政治哲学1-5课练习题出题人:吴燕双 审题人:宫晶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哲学和我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是( )哲学和我们的生活的关系不大 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人人都懂哲学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A、 B、 C、 D、2、有关世界观与哲学联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哲学和世界观都可以自发形成 B.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不是每个人都是哲学家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D.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3、 “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切,仰观宇宙之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舆,抚四海于一瞬。”这段话说明( )A.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规律 B.哲学是

2、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C.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4、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思维能力、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自然科学的繁荣发展,也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上述材料体现了( )A.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 哲学是人类对其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5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

3、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6“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分别代表了下列哪些哲学派别(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7“气者,理之依也”“未有此气,先有此理”“心外无物”“动恒动,静恒静”这些观点依次是(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A B C D8、2008年5月,四

4、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机理及及后续灾情科学分析的紧急科学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本次地震是青藏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的映秀北川断裂发生错动的结果,破裂以逆冲为主兼具右旋走滑分量。这说明( )A.存在决定思维 B.思维与存在不可分离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9、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 ) A、是又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B、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C、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D、是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的上的伟大变革,他第一次实现了(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

5、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A B C D11庄子与惠施有一次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庄子看见一条鱼在水里游动,就说:“鱼从容出游,是鱼之乐也。”惠施则回答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耶?”庄子反问道:“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耶?”惠施马上说:“吾非子 ,固不知子之乐矣;子非鱼,固不知鱼之乐也。”惠施的观点属于()A唯物论 B唯心论 C不可知论 D可知论12.右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 ( ) 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存在就是被感知D天不变、道亦不变13、马克思

6、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根本上说是它坚持( )A.科学的观点 B.唯物的观点 C.辩证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14下列关于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B.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C.没有哲学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哲学不是15古希腊哲学史上关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 A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 B前者是唯心主义,后者是唯物主义 C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D前者是诡辩论,后者是辩证法16、下列属

7、于物质范畴的有( )阶级和阶级斗争 路线、方针、政策 公式定理 生产关系 法律A、 B、 C、 D、17、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是(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18、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有“谈虎”可能“色变”的情况,这说明( )A.意识源于个人的内心体验 B.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

8、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19、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月亮绕地球转 新陈代谢 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 生存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苹果落地 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 水往低处流A、 B、 C、 D、20、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D、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1、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

9、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 B、 C、 D、22我们每一个人在活着的几十年中,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始终是我们自己,而不会变成张三和李四。这表明了( )A.事物有时是运动的,有时是静止的 B.运动是绝对的C.静止是相对的 D.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23宗教观念、神话故事、科学幻想、梦境奇遇等都是( )A人的头脑主观自

10、生的 B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了人脑的结果C人脑对客观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D现实生活中完全找不到24、上海新建成的长江大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场馆“鸟巢”,都是先由工程师设计图纸,后由建筑工人按图纸施工建设。这说明( )A人的意识能够决定客观事物产生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D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先于物质产生25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之所以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因为 ()A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人脑的机能 B意识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D只有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有决定作用26

1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说明意识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A B C D27、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的说法。这说明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2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意识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意识的能动作用总有一天会超过物质的决定作用B、人类总有一天会穷尽对一切事物的认识C、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 D、人类永远也

12、摆脱不了作为自然界奴隶的命运29、“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能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精神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时有时无人类社会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指导作用精神力量往往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力量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的A、 B、 C、 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回答3033题:30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这说明( )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B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

13、的心理有本质区别C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 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31“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C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D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32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一种物质活动 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C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 D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3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