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_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同步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1680789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一_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同步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一_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同步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一_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同步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一_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同步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一_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同步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一_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同步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一_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同步试题(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一、美苏“冷战”1背景(1)二战后期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也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2序幕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3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表现美国的政策苏联的对策政治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经济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对欧洲经济援助

2、计划,即马歇尔计划1949年,苏联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1949年,美、英、法等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北约组织成立1955年,苏联和波兰等国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成华约组织 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基本特征“冷战”开始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军事包围,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2主要史实(1)德国分裂:二战后,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战争:二战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朝鲜分裂:后来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抗美援

3、朝: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抗美援朝,打败了“联合国军”。(3)越南战争:二战后,越南人民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1961年美国发动对越南的侵略战争,1973年美军被迫撤出越南。(4)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1面对二战所导致的世界格局的变化,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反映了怎样的格局变化?二战彻底打破了数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促使世界历史从一个欧

4、洲列强主宰的旧时代,逐步过渡到一个两极格局的新时代。2两极格局可归纳为“一、二、三、四”(1)一个核心:“冷战”。(2)两大特征:以美苏对抗为标志;斗争形式以“冷战”为主,热战为辅。(3)三个领域:政治、经济和军事。(4)四大影响:德国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3下面漫画反映了“冷战”期间的哪一事件? 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各国。主题一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史料探究材料一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材料二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

5、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马歇尔于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据材料一分析杜鲁门的立场及实质。(2)为“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重大举措的本质目的是什么?提示:(1)立场:美国有责任维护世界和平。实质:公开干预别国的内政,谋求世界霸权。(2)措施:马歇尔计划(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目的:通过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稳定西欧资本主义秩序,从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 拓展升华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1)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

6、延续和扩大,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它既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具体表现,又以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2)实质: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各具特色。它们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意图建立世界霸权、遏制共产主义发展的手段。(3)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地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苏。对点训练1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C其目的都是反苏 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解析:

7、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关系和实质的理解。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反苏、维护美国的自身利益,但杜鲁门主义主要是靠政治手段,而马歇尔计划主要是靠经济援助手段。故选B。主题二美苏“冷战”的形成史料探究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杜鲁门总统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国会的咨文材料二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

8、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冷战风云(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总结“冷战”阴影下国际关系的具体表现。提示:(1)美国之所以对苏联实行“冷战”,是由于苏联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2)德国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归纳总结美苏“冷战”的影响(1)积极影响:美苏实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世界的整体发展;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2)消极影响:政治上,严重

9、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经济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对点训练2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的武装冲突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解析:选D“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故选D。A项说法正确但与本题无关;B项说法错误,“冷战”期间

10、,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局部热战;C项说法错误,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冲突。考点一美苏“冷战”命题角度1.考查杜鲁门主义 2考查“冷战”的表现及目的典题例析 例1(福建文综)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冷战”的实质。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 答案D题组冲关 1.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

11、鲁门主义出台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A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C实质上是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实施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解析:选A本题考查美国冷战政策。B项错在“武装进攻”,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它并没有诉诸武力;C项错在因果关系,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新应用; D项的标志事件应是华约组织的建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旨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1947年3月)材料二美国应尽力协助

12、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材料三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北大西洋公约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冷战”政策的哪些内容?指出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目的。 (2)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解析:本题以二战后初期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及其影响为主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信息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即可回答;“目的”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第(2)问,结合材料三的出处进行分析作答。答案:(1)内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目

13、的: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称霸世界。(2)措施:1955年苏联和东欧组成华约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或意味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考点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命题角度1.考查对德国分裂的认识 2考查古巴导弹危机典题例析 例2(海南单科)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冷战”

14、阴影下的国际关系。解题的关键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选项史论分析判断A材料强调苏联针对美、英等国的分裂措施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本项材料未体现错误B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错误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虽然正确,但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错误D1948年冷战已经开始,美苏展开全面对抗,但避免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这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正确答案D题组冲关3.对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发生在二战后的联邦德国境内与美国的“冷战”政策有关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制约体现了雅尔塔体系的特点A BC D解析:选D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向盟军投降,德国领土被分为四个占领区,分别由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管制。1949年5月23日,美国、英国、法国占领区合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苏联占领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被称作东德。4时人曾作诗描述古巴导弹危机:“后院洞开美梦醒,海空封锁欲断臂,前倨后恭成笑话,试看天下谁懦夫?”“前倨后恭成笑话”描述的是 ()A美国称霸全球的企图破产B苏联力求战略平衡的计划受挫C“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泡影D美苏争霸使双方国际形象大损解析:选B“前倨后恭”指的是1962年,苏联为改变在核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