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中三年级语文一模试题与答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1679945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中三年级语文一模试题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中三年级语文一模试题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中三年级语文一模试题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中三年级语文一模试题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中三年级语文一模试题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中三年级语文一模试题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中三年级语文一模试题与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专注2017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语文一模(附答案)一、积累应用(10分)1.默写填空。(5分)(1),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千营共一呼。(卢纶塞下曲)(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4)王先生买了一套房子,朋友向他祝贺,他却引用了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名句来表达自己的惭愧心情。他引用的名句应该是: , 。(5)很多市民往往认为市级大医院的医疗水平一定比其他医院高,其实韩愈在师说中就说过“ ”,有些二级医院在某些病症上的医疗水平远远超过大医院。2.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5分)(1)李白好饮酒,对酒放歌,常

2、成名句,如“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B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C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有些同学总想在学习上走捷径,却不知孔子早就说过“ ”。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D君子上达,小人下达(3)如果杜甫给李白写信,那么信中用的称谓应该是: 。 A自称甫,称对方白B自称甫,称对方太白 C自称子美,称对方白D自称子美,称对方太白(4)皇皇古柏道,每一段时光总会有不同的人经过, ,如今都已化作云烟,只有古柏还依然屹立,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守护者。 A.或英雄豪杰,或仁人志士B. 或芸芸

3、众生,或匹夫匹妇 C.或骚人墨客,或一介书生D. 或仕宦商贾,或贩夫走卒(5)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我们可以“看云识天气”,即根据云的形状来判断天气。那些薄云,;那些厚云,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A云是天气的招牌 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B它是天气的招牌 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C云是天气的招牌 象征着晴朗的天气D它是天气的招牌 象征着晴朗的天气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6分)在国际舞台上,过去20多年来,我们不断见到有政治家为本国政府的罪行公开道歉。政治学家格拉汉姆多兹整理了囊括数百年的“一个相当全面的重要政治道歉编年目录”。他的目录始于1077年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4、亨利四世向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就政教纠纷道歉,皇帝本人赤脚在雪地里站立三天”。此后,历史等待了600多年才见到另一次政治道歉,1711年,马萨诸塞向萨勒姆驱巫审判的受害者家庭道歉。20世纪的第一个道歉来自德国,德国在1911年的凡尔赛合约中承认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是这个道歉也许不能作为鼓吹道歉的合适案例。但最近20年的一连串道歉的确标志着各国自我展示的新时代。有史以来,各国领导人第一次将历史事实与国际和解置于国家一贯正确的面子之上。在这一时期,德国为纳粹集中营道歉,美国为拘押美国日裔道歉,苏联对“二战”期间杀害波兰俘虏道歉,英国人向爱尔兰人、印度人和毛利人道歉。人类社交节目单上的道歉和其他和解

5、姿态真的能够打破复仇的循环?政治学家威廉朗和彼得布莱克在他们2003年的著作战争与和解:冲突解决的理性和情感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选择了114对在1888年至1991年间有过国家间战争的国家,外加430场内战,结论是:对国际纠纷而言,情感姿态没有任何作用。显然,成功不取决于象征性的姿态,而是依赖发出代价更高昂的信号。朗和布莱克说,有些时候,那些厮杀了几个世纪的宿敌可以成为好朋友英国和法国,英国和美国,德国和波兰,德国和法国但是,这样的和好是几十年和平共存的结果,而不是某个和解姿态的直接产物。然而在国际冲突中没有意义的和解姿态,在结束内战方面却有自己的作用。毕竟,内战的双方同处一道国境之内,国旗

6、和足球队给了他们某种想象上的联盟。朗和布莱克研究了1957年以来发生的11个象征性结束了内战的和解活动,其中有7个(64%)没有复发暴力。而在没有经历任何和解活动的冲突事件中,只有9%看到了暴力的终结。他们发现,成功的共同条件既不是完美的公正,也不是完全没有公正,而是在一套和解仪式之下实现象征性的和不完全的公正。南非的和解过程是内部冲突和解的典范。援用科萨人的兄弟概念,尼尔森曼德拉和德斯蒙德图图确立了修复性司法,而不是报复性司法,用以愈合种族隔离统治下数十年的暴力压迫和反抗给南非造成的创伤。正如权利革命的各种策略,曼德拉和图图的修复性正义既得自于非暴力解决冲突的思想库,又是对此思想库的新贡献。

7、朗和布莱克发现,莫桑比克、阿根廷、智利、乌拉圭和萨尔瓦多的国内和平都得益于类似的项目。在很多人看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是最可怕的冤冤相报。即使最最天真乐观的人也不敢说知道如何解决巴以问题。但是,以色列小说家阿默斯奥兹对解决纷争的想象得到了“和解应用心理学”的支持:悲剧只有两种终结方式:一是莎士比亚式,一是契诃夫式。莎士比亚悲剧结束时,尽管天空上也许盘旋着某种正义,舞台上却已经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尸体。与之相反的是契诃夫的悲剧,结尾时每一个人都感到幻灭、苦涩、心碎、失望、精疲力竭,但是都还活着。对于巴以悲剧,我想要一个契诃夫式的结局,而不是莎士比亚式的。(选自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

8、少,有删改)3.与第段中“鼓吹”一词词义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A.宣传B. 鼓动 C. 鼓励 D. 吹嘘4.根据上下文和图示,填入第段划线处的句子应是。(2分)( )A.图一显示我们这个时代是更有感情的时代。B.图一显示政治道歉是这个时代的一个标志。C.图一显示最近20年各国领导人的政治进步。D.图一显示了长久困扰人类的战争有了转机。5.第段作者列举了多个数字的作用是。(3分)_6.第段中,作者在南非之后列举了莫桑比克、阿根廷等一系列国家的用意是。(3分)_7.概括第段中“契诃夫式”结局的内涵。(3分)_8.根据全文,概括打破复仇循环的要素。(3分)_(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3题。

9、(16分)荒野的消逝王开岭早上跑步,遇到件有趣的事:园子深处有一条僻径,两畔是大树和灌丛,少有人及,我跑过去时,一切正常,可原路折返时,忽眼前一晃,一条亮晶晶的丝拦住去路。我呆住,一只大蜘蛛正手忙脚乱。原来,趁我来去的间隙,它已在两棵树之间设下埋伏。我不敢惊扰这桩阴谋,在欣赏够了这个自以为是的家伙后,吹起口哨,绕道而行。这给了我一天的兴奋。此前,我并不欣赏这个园子过度修饰和文明的外表。现在,我重新注目她,因为在那种整齐的美之下,她仍活跃着一缕野性的能量,尽管微弱、隐蔽,甚至可以被忽略不计,但是,它已扭转了这园子的气质。这正是一份叫“野”的元素。这份“野”代表着一种诞生了亿万年的原始力量和生物激

10、情,它在文明之外。我亢奋的秘密在于:我撞上了大自然的力。蜘蛛要俘获的不是我,但等来的却是我,在它眼里,我和它是平等的野物,荒野的成员,我为突如其来的“平等”所晕眩,我被蜘蛛的逻辑粘住了,我被它邀请和一视同仁了,它奖励了我一个古老身份,一个和文明无关的洪荒身份,这是值得大声欢呼的。当然,这有非分之想的成分。在北京这座大城市的腹部,向一座人工园子索取更多野趣,无论如何显得有些矫情。这个细节也激起了我对“野性”的遐思。何谓野性呢?为何人们一边毫不犹豫清剿着身边最后一抹野趣,一边又憧憬着“可可西里”“罗布泊”式的荒凉?美国环境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说:“每一条河流,每一只海鸥,都是一次性的事件,其发生由

11、多种力、规律与偶然因素确定。例如,一只小郊狼蓄势要扑向一只松鼠时,一块岩石因冰冻膨胀而松动,并滚下山坡,这分散了狼的注意力,也使猎物警觉,于是松鼠跑掉了,这些原本无关的元素撞到一起,便显示出一种野性。”我觉得,这是对野性最好的阐述。野性之美,即大自然的动态、偶发和未知之美,它运用的是自己的逻辑,显示的是蓬勃的本能,是不受控制和未驯化的原始力量,它超越人的意志和想象,位于人类经验和见识之外。在北京,有一些著名的植物景点,像香山的红叶、玉渊潭的樱花、北海的莲池、钓鱼台的银杏每年的某个时节,报纸电视都要扮演花媒的角色,除渲染景致的妖娆,并一再叮嘱寻芳的路线、日程、方案等细节。比如春天,玉渊潭网站的访

12、问量就会激增,关于早、中、晚樱的花讯,像天气预报一样准。美则美矣,但这种蜂拥而至的哄抢式消费,尤其被人工“双规”: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的计划性绽放,再加上门票交易环节,使得这一切酷似一场演出。除了印证已知,除了视觉对色彩的消费,它不再给你额外的惊喜。日子长了,诸景在北京人心目中,便沉淀为一种季节印象,甚至代指起了时间,如很多文章开头会写“当香山枫叶红了的时候”“玉渊潭的樱花又开了”,这样的花开花落,呼应的是旧闻和经验,精神上往往无动于衷。种植型风景,本质上和庄稼、高楼大厦一样,属人类的方案产品和预定之物,乃劳动成果之一。它企图明晰、排斥意外、追求秩序和严谨,如玉渊潭樱树,每一株都被编了号,依品种

13、、花期、色系、比例,分配以特定区域、岗位和功能,总之,这是一套被充分预谋和策划的美学体系,像鸟巢升起的奥运焰火,其“盛世”颂语早就被一笔一画灌注在了火药配方里。一个人注视绚丽焰火和瞥见天际流星,感受截然不同,前者是工程之美,后者属野性之灿。荒野的最大特征,是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它和文明无关。文明诞生前,世界皆荒野,直到人类身份确立,开始了拓荒运动,荒野才有了独立涵义,并作为“文明”的对峙价值和反向力量而存在。的确,肉眼望去,野地杂乱无章,不承载任何生计资源和经济利益,是生产力的死角,故人们一有机会即铲除它,像一个农民,瞅见庄稼地有杂草即不舒服,即欲拔之,这堪称“文明的洁癖”。该洁癖的后果,即我

14、们的生活视线内,尽可有精致的绿地,却不容忍一块天然野地。这一点,留意一下我们的身边即可证实。除了农田和牧场,几乎所有地表都像书封一样被覆了膜,或水泥或沥青或瓷砖。在北京城,你几乎凑不齐一盆养花的泥土。除了专职绿地,连一片自主呼吸的裸地都难找。这些年,蝉鸣稀疏,因为大地被封死了,蝉蛹无穴可居,无地气可养。原生态的自然初象,在人类的主流栖息区,已难觅其踪。我们似乎总难遏制这样的欲望:在所有的自然成就之上覆盖以人类自己的成就。比如发生在长江三峡、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南北极乃至月球上的事,无非旨在“鬼斧神工”上加一把人类自己的斧子。11我们似乎坚定地以为,所有的自然成就皆为人类成就的基础和原料,皆为人类生产力的试验场。如今,当绝大多数动物已进入人类这种特殊动物的笼子或牧栏,唯极少幸运者仍栖息在纯粹的大自然成就里,而寄存这项成就的荒野,正愈发萎缩,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