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679125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经济发展水平B. 绘画技术进步C. 政治权力干预D. 儒家思想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在服饰上比较保守。由材料中佛像的衣衫单薄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塑像艺术受到儒家思想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经济发展、绘画技术及政治权力不属于佛像变化的主要因素,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文化对佛像的影响,ABC选项排除。2

2、.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A.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B.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D.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说明了人要适应自然的发展,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故C项正确;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是道家的主张,故A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不符合是荀子,故B项错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主张,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道家和

3、儒家的共同主张,解题的关键是找出选项中各自的个性,进行排除即可。3.西汉时,一大夫随武帝外出打猎,武帝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即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体现的思想是A. “兼爱”B. “以仁入法”C. “心即理也”D. “致良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可知,董仲舒的断案体现的思想是“以仁入法”,故答案为B项。A项,“兼爱”是墨家思想,排除。C项,“心即理也”是南宋陆九渊提出,排除。D项,“致良知

4、”是王守仁的思想,排除。4.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 王国势力强大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 现实统治需要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期修养生息、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选项符合题意。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选项排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5、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选项排除。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无法体现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选项排除。5.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着向近代社会演变的因素有:( )男女平等 议会至上 工商皆本 实行众治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项正确,体现了近代平等的观念;项正确,体现了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要求;项正确,体现的是近代民主的理念,故选C。项错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并未提出议会至上。所以本题排除,答案选C项,A、B、D三项说法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进步

6、思想家的思想。6.“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A. 孟子的“仁政”B. 黄宗羲的“人民为主”C. 王阳明的“心学”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干,作者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要“明道”、“救世”,主张只是做些诗文,弄些雕虫小计,有什么大的好处呢?所以体现是经世致用思想,故D正确;没有治学思想;中“人民为主”没有体现;中属于作者反对的。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顾炎武思想【名师点睛】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可归纳为“一、二、三、

7、四”(1)一个范畴:封建传统的儒家思想。(2)两个局限:没有从根本上冲破封建思想藩篱;没有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社会形态的跃进。(3)三点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4)四个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7.王守仁认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在此他强调了A. 伦理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B. 三纲五常的合理性和永恒性C. 认知天理的渐进性和深刻性D. 信仰儒学的正当性和必然性【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中“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说明王守仁认为天理就是我内心的良知(伦理道德),强调了伦理道德的主宰性,“一念发动

8、处,便即是行了”表明王守仁坚持“知行合一”的学说,知行合一,一方面强调道德意识的自觉性,要求人在内在精神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重视道德的实践性,指出人要在事上磨练,要言行一致,表里一致,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三纲五常的合理性,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天理的认知过程,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出信仰儒学的正当性和必然性,故D项不符合题意。8.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宋明理学吸收了佛教与道教的思想,把

9、儒家的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强调封建伦理道德高于一切,形成统一的规范,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故正确;宋明理学中并没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是错误的;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9.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以上史实说明了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的需要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

10、制有重要指导意义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国家统一”可知第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由题目中的信息“中国的考试制度欧洲应加以采用”可知第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儒家思想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第项中“符合”、第项中“推翻”的表述错误。故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大一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的政治选官制度10.初唐诗人陈子昂率先举起“诗歌革新”的大旗,声讨齐梁文学绮靡文风,追求充实刚健的诗风。他的诗歌成就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和杜甫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可知A. 齐梁文学表现出统一时代文化气度B. 唐代是诗歌形成与发展的

11、重要阶段C. 诗歌为历史研究提供大量有用信息D. 盛唐时期诗歌以浪漫主义最为流行【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初唐“诗歌革新”声讨齐梁文学绮靡文风,对盛唐诗歌影响深远,这是齐梁至初唐再至盛唐的历史变革在诗歌领域的反映,说明诗歌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有用信息,故C正确;齐梁时期并没有实现国家统一,故A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唐代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故B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盛唐时期诗歌以浪漫主义最为流行,故D错误。11.明朝后期的“三言两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50多篇。“二拍”80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

12、的有4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A.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B. 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C. 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 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成就。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言两拍”以商人和城市的商业为写作题材,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偏离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在古代中国由于重农抑商,商人的社会地位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13、名师点睛】在做此类试题时首先审准题目的设问明确答题的方向,其次审清题目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因为其实好多选择题都是在设问、时间和空间等信息上设置陷阱,特别注意有些隐性的时空信息,必要时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12.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科举考试内容的不断变化城市经济的繁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从整体上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

14、达形式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市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取决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艺术的发展发展趋势13.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 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 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 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 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答案】B【解析】材料是唱脸谱中的歌词。“蓝脸的窦尔敦”,蓝色在脸谱中寓意刚烈勇猛,所表现的人物大都是绿林豪杰和勇猛剽悍的将领。京剧脸谱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判断B项正确。脸谱来源于

15、生活,又是实际生活的放大、夸张,排除A、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如“白脸的曹操”,白色寓意奸诈自负,否定了曹操的历史贡献。【考点定位】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京剧14.当时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A. 讨论主题不同B. 价值取向不同C. 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D. 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儒家的民本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等级秩序打破,封建专制的等级秩序正在形成的情况下出现的;智者学派的人文思想是在民主秩序下,当时正处于雅典民主制度的高潮时期,因此二者背景的主要不同是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故C项正确。AB两项是内容,不是背景,应排除。中国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均处于奴隶社会,故D项错误。点睛:题目问当时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