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署山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10月试题鸭201911280123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679063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署山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10月试题鸭20191128012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署山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10月试题鸭20191128012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署山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10月试题鸭20191128012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署山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10月试题鸭20191128012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署山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10月试题鸭20191128012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署山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10月试题鸭2019112801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署山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10月试题鸭20191128012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10月)试题(选考)本试卷共8页,4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

2、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这反映了孔子A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B会通古今的历史视野C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D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2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A思想内涵的丰富性B核心理念的多样性C治国措施的深刻性D传播阶层的广泛性3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提到:“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英国

3、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两者对道家思想高度肯定的主要依据是道家A哲学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B“无为而治”的理念影响深远C对世界本原进行了深刻探讨D经典著作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4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为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的是A学术气氛空前浓厚B出现百家争鸣局面C养士之风极为盛行D学术适应政治需要5“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

4、思想和价值取向。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B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C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D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6先秦某一思想家认为:“即欲人之爱利其亲也,然即吾恶先从事,即得此。若我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爱利吾亲乎,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该思想家A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B对秦始皇统一全国影响较大C希望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社会D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7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其推崇的理想治国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于“礼治”之君子,而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这说明当时理想的治国理念是A外儒内法,大

5、一统B无为而无不为C仁为本,为政以德D礼法并施8东汉时期,注释律令章句的叔孙宜、郑玄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儒;元明清三代,统治者一般认为只要通经就能明法。这表明古代中国A在法学上没有建树B以儒家经典取代法律C当时缺乏法律人才D法律具有儒学化特征9公元前178年,齐太仓令获罪当处肉刑,其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为官奴,替父赎罪。文帝怜悲其意,遂下令曰:“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己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亡繇至,朕甚怜之。其除肉刑,有以易之;具为令”。据此可知A汉文帝主张外儒内法 B汉代刑制受儒学影响走向文明C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D“德主刑辅”被定为治国方略10西汉末年,一些方士儒生宣扬“汉运将终,应

6、更受命”。汉哀帝决定“再受命”改年号为“太初元将”,以应天命。这反映了A儒学神学化的影响B道教神仙观念渗透C君主专制遭到削弱D方士儒生宣传理学11汉代统治者在选择政治指导思想的过程中,把忠孝之道奉为至德要道,用于规范人们的观念和制约人们行为选择的政治伦理准则,对于汉代统治者来说,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大经大法”,具有其他“治道”所没有的特殊功效。汉代以忠孝治天下A推动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B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C遏制了思想界的活跃局面D是对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践12在汉代儒者看来,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政治变迁严重破坏了三代以来延续已久的“天命有德”的政权合法性理论,汉武帝继承了儒家“天命靡常,

7、惟德是辅”的理念,确立了基本的礼制。这种“礼制”A突出天命的神圣性和绝对性B以道德教化来稳定统治秩序C为专制集权提供了理论基础D儒家天命思想学说开始确立13北宋儒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万物变化发展中使用了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用语。据此,对太极图说评述正确的是A属于唯物主义哲学B带有封建迷信色彩C汲取了佛道的思想D完成儒学重建任务14思想家陈亮曾言:“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曰学道爱人,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作者批评的是A道学空谈心性无益于世B士人耻于修养世风日

8、下C阳明心学尽废天下之实D官者以实践理学为风尚15唐宋之前,孟子在儒家的地位不高。唐宋儒者出于同佛教斗争的需要而自觉地抬升孟子的地位;孟子被南宋朱熹列入“四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孟子A具有较强的思辨性B构建了完整的儒学体系C继承了孔子的思想D与佛教思想相冲突16有学者指出,程朱理学的理性主义特征使人们从宗教感情中解脱出来,从鬼神迷信中清醒,从汉唐经传注疏的胡同中走出,这说明程朱理学A有利于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B确立了理学官方哲学的地位C破除了宗教的精神束缚D改变了传统的治学方式17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

9、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材料意在强调A社会传统信仰改变B儒学正统地位已动摇C儒学自身存在不足D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18某思想家曾作诗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由此推知,该思想家主张A天人感应限制君权B格物致知在于明道德C反省内心恢复良知D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19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这表明在政治上他主张A主权在民B君民平等C反对君主专制D实行君主立宪20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

10、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A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B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C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D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21有人记述李贽点评水浒传时写道:“盖和尚(李贽)一一肚皮不合时宜所评水浒传,玩世之词十七,持世之词十三,然玩世处亦俱持世心肠也,但以戏言出之耳,高明者自能得之语言文字之外。”这体现出李贽A深受佛道思想影响B文学修养极高C具有社会批判精神D对儒学的反叛22中国历史上,明代的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在许多重大问题中,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

11、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的场面。明代言官这些行为A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B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C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D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23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秦汉和唐朝是两个高潮,主要是围绕王朝行政体制的优劣主题进行争论。明末清初,这一争论又出现一次高潮,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对有关“封建“问题的讨论,寓以了新的意涵。“新的意涵”之核心是A提倡经世致用B反对君主专制C挑战宋明理学D弘扬唯物思想24有学者认为,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这种自然崇拜反映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甲骨卜辞A反映了我国早期社会的真实状况B促进了自然与人的和谐C影响了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D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25下列重大科技成果与图6中的事件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图6 A黄帝内经的出现B九章算术的成书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D授时历颁布推行26中国传统数学采用的是实测实算的方法。明朝中后期,西方传教士带来了数学著作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物理学著作泰西水法奇器图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