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舒城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679040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4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舒城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舒城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舒城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舒城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舒城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舒城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舒城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无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舒城中学舒城中学 20162016 2017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统考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统考 高二历史高二历史 时间 10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 单选题 60 分 1 图 8 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的影响力演变曲线图 从变化中看出 A 近现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和理论在西方一直保持最大的影响 B 70 年代以后 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C 80 年代以后 亚当 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再次占据统治地位 D 经济理论的影响力取决于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理论自身的完善 2 全球通史 中描述苏俄的经济时提到 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 品 几乎

2、所有的工厂都在为前线生产 由此可知当时苏俄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 新经济政策 B 农业集体化 C 战时共产主义 D 三大改造 3 有学者认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超越了客观历史阶段 而是战时客观现实的反映和 需要 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该学者强调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 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 是特定条件下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C 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不相符合 D 促进了苏俄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4 列宁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 苏维埃政权 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 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 组织 美国的国民教育 总和 社会主义 为此 苏联 A 直接引进美国科技发展国家资本 B 实行新经济政策来建设社会

3、主义 C 凭借斯大林模式实现了工业化 D 发展交通教育事业培养美国式人才 5 1921 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 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 最坚决的 最紧急的 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 为此 苏俄实施 A 余粮收集制 B 固定粮食税 C 农业集体化 D 削减农业税 6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必须更 加尊重市场规律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以下政策或经济体制在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 做 得 最 好 的 是 2 A 新经济政策 B 斯大林体制 C 自由放任政策 D 人民公社体制 7 宣传画是 看得见 的历史 图 和图 分别宣传 20 世纪前

4、期苏联 美国的某项措施 两 者 都 A 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 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C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D 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8 美国作家安娜 路易斯 斯特朗说 对我的西方朋友们 我得说 这是历史上一个富 于动力的伟大时代 他 斯大林 不仅改变了俄国的生活 而且也改变了全世界的生 活 她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 苏联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工业体系 B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 苏联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D 斯大林模式充分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 性 9 1930 年 苏联政府颁布的 农业劳动组合标准章程 中提到 过去用来划分劳动组合各 成员份

5、地的地界 一律取消 而使全体份地变为统一的大块土地 归劳动组合使用 材 料反映当时的苏联 A 积极建设人民公社 B 农业走集体化道路 C 开始实施计划经济 D 力图巩固工农联盟 10 有学者提出 从一定意义上说 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 但最终还是扮演 了守墓人的角色 他在此着重强调了赫鲁晓夫改革 A 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 只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小修小补 C 主张国家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D 后期趋于保守使改革陷于停滞 11 俄罗斯 晨报 报道 20 世纪苏联领导人好感度最新民调调查结果 勃列日涅夫成为 现代俄罗斯人最喜欢的苏联领导人 其中有 56 的受访者对勃列日涅夫持肯定态度 勃

6、列日涅夫得到肯定的理由是 A 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B 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耀 C 苏联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 D 冲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 3 12 苏俄 苏联 历史上先后出现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戈尔巴乔夫四位著名的领导人 下列关于四位领导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列宁 放弃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实行新经济政策 使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得到 恢复 B 斯大林 创建了斯大林模式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 行列 C 赫鲁晓夫 推行 新经济体制 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 取得一定成效 但没有 取得实质性突破 D 戈尔巴乔夫 以 人道的社会主义 为指导 全面改革斯大林模式 使共产党丧 失政权

7、 苏联解体 13 苏联改革 30 年 无处纪念只有祭 回顾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 苏联改革新概念迭出 所提愿景振奋人心 而中国改革显得就事论事 冲击力不足 苏联有 500 天计划 改 革方案 而中国长用改革的目标也只是 小康 当苏联人期待一步跨进西方式发达杜 会的时候 中国 慢腾腾 地提出改革要分三步走 继续强调自己是社会主义 初级阶 段 该则材料强调改革需要 A 对原有体制全面突破 B 有远大的愿景和目标 C 循序渐进 尊重规律 D 特别关注民众的诉求 14 下图是 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 1950 1984 示意图 造成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两国 粮食产量状况的相同因素主要是 A 政治

8、因素 B 自然因素 C 人口因素 D 外交因素 15 1932 年末 胡佛的最后一次竞选演说 我们的对手们 现在提出 要进行变革和 实行所谓的新政 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 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们的日常 生活 那就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也成为人们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这一论断 A 客观地评价新政的负面影响 B 与新政实施情况完全相符 C 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 主张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 16 下表是 1929 1933 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期间各国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 2 40 6 28 4 16 5 8 4 1 3 舒中高二统考历史

9、 第 1 页 共 8 页 4 外贸缩减 70 69 1 50 48 50 2 3 失业人数 1700 万 600 万 近 300 万 85 万 300 万 3000 万 表格中的数据 可以直接用于说明 A 经济危机破坏性大 B 危机爆发的根源 C 危机的持续时间长 D 危机下的各国矛盾 17 有学者认为 在某历史事件后 马克思共产主义 改良资本主义 破除传统自由资本主 义 法西斯主义开始在政治理论界逐鹿中原 该学者论述的事件是 A 大萧条爆发 B 希特勒组阁 C 罗斯福入主白宫 D 西班牙内战 18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 两者的根本相 同 点 在 于

10、A 都主张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B 都注重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 C 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 都注重从实际出发调整生产关系 19 光荣与梦想 中写到 罗斯福新政时期 蓝鹰运动 流行一时 凡是遵守法规的企 业 可以在厂门店门挂上蓝鹰徽 开汽车上街的消费者则在挡风玻璃贴上这个图案 时 代 周刊每期封面上也印上了蓝鹰徽 这场 蓝鹰运动 旨在 A 规范企业生产经营 B 扩大商品消费市场 C 强化社会保障机制 D 提高工人政治权利 20 罗斯福新政期间 部分资本家认为新政 敲诈富人 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 资本家 如此评价罗斯福新政的史实依据是 以工代赈 监督工业生产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保障体

11、系 A B C D 21 1933 年 美国国会通过 联邦紧急救济法 该法的实行有利于 A 缓解失业压力 B 缓和劳资矛盾 C 恢复银行信用 D 健全社保体系 22 有人指出 对资本主义的恐惧 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 而对社会主义的恐惧 则 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 下列组合中 与此说法最匹配的一项是 A 苏俄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欧美福利国家 C 戈尔巴乔夫改革 英国 1832 年议会改革 5 D 中国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 23 阅读 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 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 西方国家采取了 GNP 年增长 失业率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1968 197

12、2 年 4 3 3 2 4 8 1973 1975 年 2 4 5 3 9 4 大力发展 混合经济 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A B C D 24 下图是 20 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据图可知 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 下降趋势 以下对此现象的解读中 比较合理的是 A 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 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 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 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25 表 1 是美国 日本 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 1 1950 年 1970 年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农业 工

13、业 服务业 美国 7 2 36 9 55 1 2 9 31 7 64 7 日本 26 0 31 7 42 3 3 6 43 0 48 4 联邦德国 10 7 49 7 39 6 3 3 51 7 45 0 表 1 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 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 农业生产衰退 C 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 工业发展滞后 26 近现代西方的经济政策和理论经历了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混合经济的重大变革 由 此可以看出西方经济政策的调整 舒中高二统考历史 第 3 页 共 8 页 6 A 实质是生产技术进步的表现 B 实质是生产方式变化的表现 C 实质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D 逐渐合理对待政府和市场的

14、关系 27 从二战结束到 70 年代 美国虽然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但依然爆发了六次经济危 机 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由放任政策使商品的生产增长过快 B 科技的发展使大量落后企业纷纷倒闭 C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D 欧洲和日本的崛起侵占了美国的市场 28 学者辛子陵指出 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 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率问 题上有成就 两者必须结合 合成一个新东西 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 缺陷最少的社会 二战后 资本主义国家追求社会公正 实现社会平等的措施主要是 A 采取国家干预经济 B 进行企业自我调节 C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D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29 英

15、国社会福利支出占 GDP 的比重 在 1970 年到 l980 年的 10 年间 增长了 5 6 个百分 点 而在经济较快发展的 1980 年到 1995 年间只增长了 5 8 个百分点 材料表明英国 政府 A 经济计划获得重大成功 B 对民生问题未加以重视 C 在控制国家福利的规模 D 加大了经济干预的力度 30 克林顿执政期间 美国迎来了 新经济 时代 下列有关美国 新经济 时代的表述 不 正 确 的 是 A 基本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 B 指导思想是 宏观调控 微观自主 C 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D 富裕与贫困 竞争与垄断依然并存 二 非选择题 40 分 31 20 分 社会保

16、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 题 材料一 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 19 世纪八十年代俾斯麦执政时期的德国 当时的德国 随 着工业化的发展 由于种种原因 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一触即发的状态 在这种 情况下 俾斯麦被迫转向了软化工人与调和阶级对立的政策 在德皇威廉一世的支持下 帝 国议会通过了法令 先后于 1880 年 1884 年和 1889 年颁布了 疾病保险法 工伤保险 法 和 老年保险法 三项法案 其后 各资本主义国家陆续予以仿效 而社会保障制度真 正全面建立和发展是在美国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时期 这与本世纪二十 三十年代经济大萧 条 以及凯恩斯福利国家理论的诞生是分不开的 王梅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经验 教训和启示 材料二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后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陷入了重重困境 随着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 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 工会对福利的任 7 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 外逃 资本 外逃 反过来又加 剧国内的失业压力 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 即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