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679007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82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中学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中学 2017 20182017 2018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 题 含解析 题 含解析 一 选择题 一 选择题 共共 2525 小题 小题 每小题每小题 2 2 分 分 1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 认为君主受命于天 就应遵守自然规律 管理 好社会人亊 使百姓安居乐业 丰衣足食 这说明董仲舒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答案 A 解析 君主应遵守自然规律 管理好社会人亊 使百姓安居乐业 丰衣足食 这种观点发 展了

2、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故答案为 A 项 这种主张不是为了保护环境 排除 B 项 材料所 述是天与天子即君主的关系 排除 C 项 这种主张在儒家思想中本来就已包含 D 项材料不能 反映 排除 点睛 董仲舒以较为曲折的方式继承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 如宣扬天子无道 上天便会降 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 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 薄赋敛 省徭役 以宽民力 在一定程度 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2 战国中后期 思想领域出现融合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 A 克己复礼 B 礼法兼用 C 民贵君轻 D 选贤举能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克己复礼 是春秋晚期孔子的思想主张 体现儒家的思想 民贵君 轻 是战

3、国时期孟子的思想主张 属于早期的民本思想 选贤举能 是墨家的思想主张 ACD 项均没有体现融合的倾向 故排除 礼法兼用 是战国晚期荀子的思想主张 荀子广泛吸 收各家思想的精华 礼法兼用 体现了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融合 故答案为 B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3 朱子说 未有天地之先 毕竟先有此理 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 2 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A 从政治需要出发 B 从天人关系出发 C 从万物本源出发 D 从人的本性出发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阅读材料 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对 未有天地 之先

4、毕竟先有此理 的理解 结合所学史实可以判断出朱熹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 伦理纲常指的是提出理是世界的本质 因此 C 符合题意 ABD 三项角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已经提出 排除 故选 C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思想主张 名师点睛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理学思想 理 是万物的本原 心 是万物的本原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不 同 点 修养论 方 法论 强调 格物致知 通过外物求 理 心即理 致良知 通过内心的反省 代表 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 维护专制统治 遏制人的欲求 共 同 点 内容 都认

5、为世界的本原是 理 都是儒学的新形式 3 都继承了孔孟 仁 礼 的思想维护封建统治 影响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对塑造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4 王阳明与两学生王汝中 省曾坐室中 天气闷热 王阳明叫学生摇扇取凉 省曾连说 不敢 怕在老师面前失礼 王阳明开导他 圣人之学 不是这等细缚苦楚的 不是装作 道学模样 这表明王阳明 A 主张人格独立 B 反对圣人之学 C 追求思想自由 D 否定师道尊严 答案 A 解析 材料强调了王阳明认为圣人之学也是尊重人格独立的 所以材料表明王阳明是主张 人格独立的 选 A 是符合题意的 正确 王阳明是圣人之学的继承和发展者

6、他是不反对圣 人之学的 选项 B 不符合题意 排除 材料未涉及思想自由的问题 选项 C 不符合题意 排 除 王阳明也未否定师道尊严 所以选项 D 不符合题意 排除 故本题选 A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 王阳明认为圣人之学也是讲究人性的 也是尊重人格独立的 所以选项 A 是正确答案 5 顾炎武说 博学于文 行己有耻 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 皆学之事也 这说明他 A 主张学以致用 B 反对封建专制 C 主张男女平等 D 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 博学于文 行己有耻 中可以看出 顾炎武主张要学以致用 故 A 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反对封建专制 故 B 项排除 材料

7、强调的是做学问要有实际用途 不要空 谈 没有体现男女平等和对理学的态度 故 CD 项排除 4 6 郑和下西洋时采用的一项技术 与今天美国的 GPS 全球定位系统和中欧合作研制的 伽利 略卫星导航系统 具有相似功能 这项技术促使欧洲 A 告别了骑士时代 B 加速了文化进程 C 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D 引发了社会转型 答案 C 7 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 追求 得意忘形 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并不 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 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 天人合一 B 诗画合一 C 情景合一 D 知行合一 答案 C 解析 文人画最大的特点是注重意境描述 材料中的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8、说明文人画是人的主观情感和绘画的情境交融在一起的 故 C 项正确 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 思想 A 项与题意无关 诗画合一不是文人画的特点 故 C 项错误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 D 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定位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文人画 点睛 文人画 兼诗 书 画 印为一体 重表现 尚内美 讲究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通过作品 托物言志 抒发情怀 文人画的作者们大都是些超脱世外的高人雅士 他们游心 翰墨 寄情山水 不贪恋金钱名利 不为权术降格 在艺术上大都有自己的独特追求 体现 着自己的个性风格 这种特殊的身份以及作画的非职业性 非功利性特点 成为人们醉心于 文人画

9、的主要原因 8 在中国历史上 人们习惯以 夷 称呼西方国家 然而 徐继畬 瀛寰志略 1848 年 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 外国 英吉利 葡萄牙 等 很少称 夷 同治初年 清廷下 旨不再以 夷 称呼西方各国 这反映了 A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5 B 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 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 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答案 C 解析 中国传统的外交观念是 华夷之辨 鸦片战争后 中国对西方国家的称谓逐渐不 再使用 夷 说明中国逐渐接受平等的外交观念 即清政府开始接受国际惯例 故 C 正确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完全形成的标志是 辛丑条约 不符合本题的时间信息 故 A 错误 中 国摒弃天朝观念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

10、 故 B 错误 洋务运动自始至终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反 对 故 D 错误 考点定位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 列强侵华和中国军民的抗争 清政府外交近代化 点睛 本题以清政府外交称呼的变化为切入点 考查考生对近代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认识 意 在考查时空意识 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晚清近代化是海南卷高考的高频考点 考生一定要 掌握 晚清近代化指经济上的工业化 政治上的民主化 思想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晚清经 济 军事 教育 外交近代化的标志是洋务运动 9 电视剧 走向共和 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 它保存了大部分史实的同时 以自己的角度 探求了不少问题 剧中李鸿章有一句台词说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下列选项最符合 以

11、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代人所行之事 A 最早在中国提出 师夷长技 B 主张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C 最早在中国提出进行政治改革 D 育人于学校 论政于议院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 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代人所行之事 结合所学可以知道 是指洋务运 动 其指导思想是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故 B 项正确 A 项是魏源的思想 不符合题意 应排除 C 项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不符合题意 应排除 D 项是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的主张 不符合题意 应排除 10 张之洞在 劝学篇 说 中学为内学 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身心 西学应世事 不必尽 索之于经文 而必无悖于经文 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主张的是 A 师夷长技以自强 B 启民

12、智 伸民权 设议院 6 C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D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 辅以诸国强兵之术 答案 B 解析 张之洞的言论体现了利用西方的技术维护封建体制的中体西用思想 师夷长技以 自强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没有涉及学习西方制度 没有突破张之洞的主张 排除 A 启民智 伸民权 设议院 体现了学习西方民主制度的思想 是对中体西用思想只学西方技 术 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突破 故 B 正确 CD 都体现学中体西用思想 没有突破张之洞的 主张 排除 CD 名师点睛 根据 中学为内学 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身心 西学应后事 判断是中体西用思想 学习政 治制度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 判断 B 正确 11 严复在

13、 1913 年发表的 思古篇 中写道 且诸公所以醉心于他族者 约而言之 什八九皆其物质文明已耳 不知畴国种之阶级 要必以国性民质为之先 而形而下者非所重 也 中国之国性民质 根源盛大 岂可厚诬 材料表明严复 A 重拾 中体西用 思想 B 质疑中国之 国性民质 C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文明 D 批评晚清以来的西潮澎湃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思想 中体西用 是洋务派的思想 严复是维新变法时期 的思想家 排除 A 项 材料强调了划分国家民族的层次要以 国性民质为之先 中国之 国性民质 根源盛大 B 项错误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文明 与材料无关 排除 C 项 材料 强调 诸公所以醉心于他族 皆其

14、物质文明已耳 中国 岂可厚诬 可知严复在批 评 西潮澎湃 故 D 项正确 12 王韬认为 当默深先生时 与洋人交际未深 未能洞见其肺腑 然 师长 一说 实倡 先声 文中的 默深先生 是指 A 林则徐 B 魏源 C 曾国藩 D 李鸿章 7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 师长 一说 实倡先声 可知 默深先生 最先提出了 师夷长 技 的思想 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可知 B 项正确 ACD 三项均不符合材料意思 可以 排除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互联网 13 晚清时期有思想家提出 夫中学体也 西学用也 无体不立 无用不行 二者相需 缺 一不可 泯中西之界 化新旧之门户 庶

15、体用并举 人多通才 该主张 A 本质上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思想 B 是对 中体西用 思想的发展 C 否定了传统文化 主张全面学习 D 提倡维护传统文化 反对西方学说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 该思想家认为中学与西学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主张中西学结合 人多通才 这种思想与洋务派的思想有本质区别 洋务派认为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中西学 之间是分离的 或者说学习西学是为了巩固中学 为中学服务 因此 A 项错误 可以说这种 思想是对中体西用的发展 所以 B 项正确 提倡中西学并重 不能说是否定传统文化 因此 C 项错误 D 项 与材料内容不符 错误 14 美国 展望杂志 曾推选全世界 百名闻人 胡适当

16、选 当选理由 曾经替中国发明了 一种新语言 这主要是基于他 A 创办 青年杂志 B 主张文学改良 C 倡导 民主与科学 D 发表 狂人日记 答案 B 15 中国近代思想是主要经历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民 8 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 的演进过程 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发展资本主义 B 救亡图存 C 反抗外来侵略 D 反对专制统治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 深化的过程 从学 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 文化 其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 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故选 B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 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 共同主题 16 1992 年 邓小平到南方视察 围绕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做了重要讲 话 下列与此相关的内容是 A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D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答案 D 解析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就是在解释 什么是社会主义 所以 选 D 是符合题意的 正确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