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县濉溪二中孙疃中学临涣中学三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678878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濉溪县濉溪二中孙疃中学临涣中学三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省濉溪县濉溪二中孙疃中学临涣中学三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省濉溪县濉溪二中孙疃中学临涣中学三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省濉溪县濉溪二中孙疃中学临涣中学三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省濉溪县濉溪二中孙疃中学临涣中学三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濉溪县濉溪二中孙疃中学临涣中学三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濉溪县濉溪二中孙疃中学临涣中学三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濉溪县濉溪县 20172017 2018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历史试卷高二历史试卷 一 选择题 一 选择题 每小题每小题 2 2 分 分 共共 6060 分 分 1 孔子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 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性相近 也 习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 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下列观点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 提倡 有教无类 广招学生 B 使 以德治民 成为系统化理论 C 主张统治者应推行教育治国 D 主张超越功利 追求精神教育 答案 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人人都可能受教育 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和 有教无类 思 想直接相关 故

2、A 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出 以德治民 的思想和教育治国 故 BC 项错误 主张超越功利的是道家学说 故 D 项错误 2 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静胜躁 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下列言论与上述 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 国无常强 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 B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 万物将自化 C 道之大原出于天 天不变 道亦不变 D 父子君臣 天下之定理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道家思想 根据材料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材料强 调的是道家思想 B 项是道家思想 故选 B A 是法家思想 C 是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D 是理学 思想 考

3、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道家思想 名师点睛 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对辩证法的运用带有普遍性 许多思想家和学术流派在阐述 自己的理论学说时体现出辩证思维方式 不断推动中国哲学的辩证法的发展 周易 和道 家的 老子 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 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 3 孔子日 修已以安百姓 孟子指出 有不忍之心 斯有不忍人之政 荀子强调 王制 主张君主要讲求王道仁义 据此 三者都主张 2 A 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 B 礼乐制度和仁政相结合 C 克己复礼 是军民共治的前提 D 反对苛政和肆意的刑杀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 根据材料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者

4、都主张 统治者们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很好的进行政治治理 即三者都主张道德修养和政治治 理相结合 选 A 是符合题意的 正确 选项 B 只适合孔子 不符合题意 排除 选项 C 也只 适合孔子 不符合题意 排除 选项 D 只适合孟子 不符合题意 排除 故本题选 A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 4 1905 年 民报 第一号刊载了四幅人物画 分别是黄帝 卢梭 华盛顿和墨翟 并且给 每一位人物配有目录标题 下列标题属于墨翟的是 A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 B 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 C 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 D 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主义大家

5、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 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 墨家主张兼 爱非攻思想 可知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主义大家是墨家思想 故 D 项正确 A 是黄帝 B 是卢 梭 C 是华盛顿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墨家思想 名师点睛 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 二者的范围不同 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 且主张 克己复礼 为 仁 仍然讲究阶级性 墨家的 兼爱 具有广普性 不分等级贵贱 前者仍然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后者代表了 平民百姓的利益 5 汉武帝时期的太学 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 此后 太学规模不断扩大 到东 汉中期 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 该现象反映了 A

6、儒学地位不断上升 B 太学生成为做官主要途径 C 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3 D 完整的地方教育系统建立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 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 汉武帝时期 的太学 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 此后 太学规模不断扩大 到东汉中期 太学 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 可知汉武帝主张儒学思想宣传 提高入学地位 因而选择 种主要错 误 春秋时期已经开始 完整错误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 董仲舒的新儒学 名师点睛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中的 儒术 与孔子的 儒学 1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中的 儒术 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 法家 阴阳五 行家等的思想而形

7、成的新儒学 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 2 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 仲舒的新儒学 根本目的在于它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 而不是因为它宣 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6 1758 年发生了一次 霾灾 数日雾霾不散 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 京城多处粮仓告 急 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 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 乾 隆应对 霾灾 的做法受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从材料所讲的是发生了霾灾 皇帝举行祭天活动可知这讲的是 天人感应 董仲舒认为

8、天和人同类相通 相互感应 天能干预人事 人亦能感应上天 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 神 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 不仁不义 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 如果政通人和 天 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所以答案选 B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新儒学 7 下图是 明史 列女传 中的一段记述 对此记述的评价曰 然至性所存 伦常所系 正气之不至于沦澌 这说明了当时 4 A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B 男尊女卑思想盛行 C 儒家纲常成为官方史学价值标准 D 人性得到极大解放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 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宋明 理学 本段

9、记述反映了女子以死殉节 不能叫社会风气败坏 故 A 项错误 本段记述只是反映 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 故 B 项错误 明史作为官方史学对妇女以死殉节给予高度评价 说 明儒家纲常成为官方史学价值标准 故 C 项正确 明清进步思潮批判理学对人性的束缚和压抑 故 D 项错误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影响 名师点睛 8 李约瑟称朱熹理学 反映了近代科学的立足点 和近代科学上所用的某些概念并无不 同 他的主要依据是朱熹主张 A 穷理格物的认识论 B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5 C 存天理 灭人欲 D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 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格物致知强调亲身 实践获得真知 这与西方科学中实践精神不谋而合 A 项符合题意 故 A 项正确 B C D 都 是理学的内容 但不符合题意 故 B C D 错误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影响 名师点睛 地位及影响 A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备受推崇 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 哲学 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B 朱熹编著的 四书章句集注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 的教科书 C 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 朝鲜乃至欧洲 在日本和朝鲜 甚至形成 朱 子学 学派 9 黄宗羲 藏天下于天下 的思想与王夫之 以天下论者 必循天下之公 天下非一姓之私 也 的思想如出一辙

11、 二者实质上都 A 反对君主制度 B 抨击君主专制 C 主张人人平等 D 提倡人民主权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 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君主制度包括君主 专制和君主立宪 两人对封建君主专制有所批判 不是从根本上反对君主制度 故 A 项错误 两人生活的时代 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 个性解放和商品经济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题干材 料的意思就是要求君主能够适当地分权与民 故 B 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出现人人平等的信息 故 C 项错误 传统儒学是维护君主专制的 与题干主旨不符 故 D 项错误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儒学 黄宗羲思想 名师点睛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可

12、归纳为 一 二 三 四 1 一个范畴 封建传统的儒家思想 2 两个局限 没有从根本上冲破封建思想藩篱 没有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社会形态的跃进 3 三点主张 批判君主专制 提倡 工商皆本 倡导经世致用 4 四个人物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6 10 史载 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 有人问他原因 他说 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 偶有误 失 史官必书之 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 A 项 如材料所述 宋太祖之所以闷闷不乐 是因为 偶有误失 史官必 书之 此一

13、点 也正体现了宋太祖重视史书的记载 重视后人的评说 故重史传统影响君 主个人行为符合题意 故 A 项正确 B 项 由于史书为史官所撰 而史官在撰史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个人主观色彩以及当时政治环境 的影响 故全部真实可信表述错误 故 B 项错误 C 项 材料主要阐述了宋太祖由于其重视史 书记载而闷闷不乐的状况 对于史官与君主之间存在尖锐矛盾并没有展开论述 故 C 项错误 D 项 材料中宋太祖闷闷不乐的原因是 偶有误失 史官必书之 表达的是宋太祖对史书记 载的惧惮 而非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故 D 项错误 综上所述 本题正确答案为 A 考点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君主专制时代的重

14、史传统 11 孟子主张 民贵君轻 董仲舒主张 君权神授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 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 孟子 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 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故孟子 董仲舒 黄宗羲的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 项正确 孟子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 的代表 之所以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是希望统治者能够调整统治策略实行仁政 根本上还是维 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排除 A 董仲舒主张 君权神授 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受到汉武

15、帝 重视 排除 C D 项不符合董仲舒主张提出的时代 因为当时汉朝是政治统一而非社会转型期 排除 7 12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 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 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 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李贽代表的是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 文艺复兴代表的是新兴资产 阶级的利益 C 符合题意 李贽思想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人文主义思想是西方 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 表达准确 李贽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 文艺复兴将人从封建愚昧中解 放出来 都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 C 说法正确 李贽主张个性

16、自由 男女平等 人文主义批判 当时宗教宣传的 禁欲 主张注重人性 D 说法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 故答案为 C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 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 西方 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 13 古希腊诗人西莫尼德写道 德行 住在难攀登的高山 求知 智慧 向善 才能登 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美德即知识 C 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D 信奉圣经 献身上帝 答案 B 解析 材料 德行 住在难攀登的高山 求知 智慧 向善 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体现的是对品德的推崇 这与苏格拉底的 美德即知识 最为契合 故 B 项正确 ACD 均不符 合材料信息 故排除 14 2014 年 9 月 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宣布一个计划 将把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翻译成现 代标准汉语出版发行 我们通过这些作品可以得出莎士比亚 A 促成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 设计了三权分立的社会制度 C 冲击了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束缚 D 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答案 C 8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 根据材料信息 结合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