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678834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下列不属于我国早期(夏商西周时期)政治特点的是A. 王权与神权结合B. 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 最高执政者还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 最高执政者掌握地方官员的任免权【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高执政者掌握地方官员的任免权是在郡县制出现、推广后,不属于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故D项符合题意。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以加强王权,故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西周时期宗法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

2、结构,故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随着血缘关系的淡化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宗法分封制维系的统治秩序必然遭到破坏,这说明夏商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A. 互为表里B. 前后继承C. 名称不同的一个制度D.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具体内容【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以维护西周统治的家国一体体制,A项正确;宗法、分封制同为西周统治制度,不存在继承的先后顺序,B项错误;宗法、分封两个制度一为国家管理,一为宗族秩序,是两个制度,C项错误;分封是具体制度,是宗法在国家管理中的体现,D项错误。3.依据下图和史料周

3、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西周受封主体是: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西周受封主体是同姓王室贵族,故B正确;西周分封的对象还有异姓功臣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但不是分封的主体,排除ACD。4.下图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与它有直接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C. 礼乐制D. 内外服制【答案】A【解析】【详解】族谱体现的是血缘宗法制,故A正确;分封制是周王分封子弟做诸侯的制度,与族谱无关,排除B;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

4、宗法制形成的等级的制度,与族谱无关,排除C;内外服制即将统治区域分为内服和外服,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和组织方式,不符合题意,排除D。5.西周分封制下,受封诸侯不可以在自己领地内A. 建立武装B. 设置官员C. 征派赋税D. 私铸九鼎【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按照西周的礼乐制度,诸侯不可以私铸九鼎,D项错误,符合题意。而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的封建内有统治权,可以有军队、设官员和征赋税,ABC三项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6.“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实行分封制确立礼制首创王位世袭制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结

5、合所学可知,“维新”指周王朝建立的新的政治制度。西周建立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尊卑分明的礼乐制,而王位世袭制始于夏朝,中央集权制始于秦朝。因此项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项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错误。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7.西周实行宗法制,根本上是要A. 保证嫡长子一系的特权B. 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C. 封邦建国,拱卫王室D. 保证王权稳定,避免内部纷争【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西周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D正确;宗法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目的是于维系统治阶级内

6、部的秩序,A错误;宗法制度是用父亲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这是宗法制的概念,不是其目的,B错误;封邦建国,拱卫王室是分封制的目的,C错误。【点睛】西周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8.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为秦以后的郡县政治”。以下对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A. 都是地方政治制度B. 都加强了皇权C. 都以血缘为纽带D. 都属于官僚政治【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秦以前的封建政治”中的封建政治指的是分封制;材料中的“秦以后的郡县政

7、治”的郡县政治指的是郡县制,二者都是地方的政治制度,A选项符合题意;分封制主要盛行于西周时期,当时尚未出现皇帝制度,B选项排除;郡县制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C选项排除;官僚政治的显著标志是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由一定的任期,郡县制体现的是官僚政治;分封制体现的是贵族政治,D选项排除。9.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古代官职中,较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A. 西周卿大夫B. 秦朝御史大夫C. 西汉刺史D. 明朝内阁【答案】B【解析】【详解】“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负责监察的官职,秦朝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是较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

8、制约和监督”的官职,故B正确;卿大夫是西周分封制下的较低级别的贵族,与监督无关,排除A;西汉刺史是监察地方的官职,不符合“较早”,排除C;明朝内阁是皇帝的咨政机构,与监督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联系所学秦朝三公九卿之下三公的职责分析解答。10.嬴政创立皇帝制度开辟了古代中国的专制时代。与王权时代相比,皇权专制的关键在于A. 皇位世袭B. 皇帝独尊C. 官吏任免D. 丞相制度【答案】C【解析】A选项错误,夏朝开始王位世袭制就已经得以传承;B选项不准确,西周时期王的地位也是独尊的;C选项符合题意,官吏任免问题体现的是官僚政治还是血缘政治的问题,秦朝之前

9、的官吏任免问题是根据血缘来决定的;丞相是政府首脑,在王的时代也有类似的职位,因此排除D选项。11.“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B. 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C. 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D. 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周王是天下的“共主”,但诸侯在封地内拥有较大的独立性,如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容易造成分裂割据。且“共主”指各诸侯国承认周天子的权威,但周天子对诸侯国不拥有完整的统治权,所以不能实现高度集权,故A项错误。秦

10、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负责管理财政、司法、诉讼和兵役,他们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对皇帝负责,皇帝成为天下的独主,故B项正确。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权力地位世袭,拥有很强的独立性;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只有行政管理权,故C项错误。分封制是贵族政治,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上,诸侯在领地内权力很大,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容易造成诸侯割据;郡县制是官僚政治,长官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直接对皇帝负责,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11、成中央集权制【名师点睛】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是君主专制政体下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体现形式,都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只是在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所以无论分封还是郡县,都无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正因为如此,古代社会的政治家或思想家无论发现分封制或郡县制有何缺陷,都不可能找到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法。中国古代社会的痼疾是君主专制制度,只有彻底摧毁它,代之以民主管理才能克服这种弊病。12.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地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A. 分工明确

12、,彼此牵制B. 为皇帝私家服务,“国”与“家”同治C. 垂直管理、分层管理D. 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时皇帝的“家”事与国家的“政”事不分,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点,B项符合题意;秦朝中央官制并没有彼此牵制的特点,排除A项;垂直管理不符合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排除C项;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的标志是郡县制,排除D项。13.魏晋之时,傅畅“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选入侍讲东宫”;谢琰“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拜著作郎”;王洽,“(王)导诸子中最知名,与荀羡俱有美称。弱冠,历散骑、中书郎”。这说明魏晋之时A. 社会重学人才辈出B. 世家大族垄断官位C. 选

13、官方法公平科学D. 察举制度盛行不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魏晋时期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按门第出身,世家大族垄断了官位,因此出现材料中大族子弟刚刚成年,甚至“年未弱冠”就授予官职的现象,B项正确,AC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14.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 社会阶层流动加

14、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中北宋和南宋宰相祖辈任官情况可知,北宋时期宰相祖辈担任高级官员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而南宋时有所减少;两宋时宰相祖辈担任无官职记录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说明越来越多的没有政治背景的平民有机会担任宰相职务,体现了当时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宰相的权力的变化,C不正确;身份地位较为低下的人出任宰相,得益于科举制的推行,D说法不正确。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15.下表是不同史籍中对宋代地方官学入学资格的历史记述。记述出处无不孝不悌瑜

15、滥之行,及不冒犯刑页,或曾经罚赎而情理不重者,方得入学。宋会要辑稿崇儒二工商杂类,或尝为僧道,皆不得预。续资治通鉴长编糊名考校中,诸行百尸,何所不有?癸辛杂识虽吏胥市人手,有可教者,亦收置喾序宋元学案据此能够认定宋代地方官学A. 放宽了对学生家庭出身的限制B. 强调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C. 带有一定抑商和职业歧视色彩D. 功利性减弱而平民性增强【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第一行从道德品质角度衡量给学生考试标准,第二行史料是对工商业者的限制,第三行是从考试形式角度进行规范,第四行史料是从学生出身角度说明,可见,北宋时期对于入学学生的家庭出身逐步放松,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对限制道德品质,故B项错误;材料中续资治通鉴长编只是其中一个史料,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正确性,故C项错误;表格并不能说明平民性增强的信息,故D项错误。16.北宋前期用“中书门下”(即政事堂)取代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北宋中期元丰改制又恢复了三省六部制。后来三省体制逐步消亡,但独六部制一直为后世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