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weil****i173 文档编号:121678271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一、课内文言文知识选择题1选出划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组()A劝学(劝勉) 跂而望矣(提起脚跟站着) 博学(广泛) 金就砺则利(磨刀石)B闻者彰(清楚)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继承) 秦人开关延敌(迎战) 奋六世之余烈(功业)C河内凶(荒年) 请以战喻(做比喻) 兵刃既接(已经) 王无罪岁(年成)D吾师道也(学习) 师道之不复(风尚) 圣人无常师(固定) 六艺经传(传记)2下列划线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整顿衣裳起敛容B剑阁峥嵘而崔嵬C老大嫁作商人妇D亦将有感于斯文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全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组是()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直不

2、百步耳,是亦走也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或百步而后止 非我也,岁也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AB= 10 CD= 10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秋月春风等闲度(随随便便)B艰难苦恨繁霜鬓(极其痛恨)C侧身西望常咨嗟(叹息)D可以横绝峨眉巅(飞越)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B赢粮而景从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君子生非异也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实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宽厚而爱人B古之学者必有师惑而不从师C会盟而谋弱秦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D以致天下之士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

3、乘之势7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懂得)C作师说以贻之(赠送)D不耻相师(老师)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断绝)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险)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D余嘉其能行古道(嘉奖)9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与例句中“耻”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B序八州而朝同列C吾从而师之D天下云集响应10下列划线的词与“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中“衣”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A吾师道也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填然鼓之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11下列

4、句中加点的词语,都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蚓无爪牙之利C才能不及中人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2与“蚓无爪牙之利”句式相同的一项是()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ABCD13对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A不同,相同B相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不同14下列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无失其时 虽有槁暴B始皇既没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C传道受业解惑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君子生非异也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1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5、是()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C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D夫庸知其年之前后生于吾乎(如何)16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蚓无爪牙之利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为天下笑者,何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以为桂林、象郡。A/B/C/D/1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低眉信手续续弹。A信可乐也B信誓旦旦,不思其反C信口开河D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18下列选项中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帝城,古城名,今重庆

6、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B青冢,指王昭君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C六军,周制,天下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D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即位46年二、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满分10分)19石扬休,字昌言,其先江都人。唐兵部郎中仲览之后,后徙京兆。七代祖藏用,右羽林大将军,明于历数,尝召家人谓曰:“天下将有变,而蜀为最安处。”乃去依其亲眉州刺史李滈,遂为眉州人。 扬休少孤力学,进士高第,为同州观察推官,迁著作佐郎,知中牟县。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

7、家扬休请悉罢之改秘书丞,为秘阁校理、开封府推官,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历三司度支、盐铁判官。坐前在开封尝失盗,出知宿州。 顷之,召入为度支判官,修起居注。初,记注官与讲读诸儒,皆得侍坐迩英阁。扬休奏:“史官记言动,当立以侍。”从其言。判盐铁勾院,以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同判太常寺。初,内出香祠温成庙,帝误书名称臣,扬休言:“此奉宗庙礼,有司承误不以闻。”帝嘉之。兼勾当三班院,为宗正寺修玉牒官。迁工部郎中, 未及谢,卒。 扬休喜闲放,平居养猿鹤,玩图书,吟咏自适,与家人言,未尝及朝廷事。及卒,发楮中所得上封事十余章,其大略:请增谏官以广言路,置五经博士使学者专其业,出御史按察诸道以防壅蔽,复齿胄之礼以

8、强宗室,择守令,重农桑,禁奢侈,皆有补于时者。然扬休为人慎默,世未尝以能言待之也。至于诰命,尤非所长。 平生好殖财。因使契丹,道感寒毒,得风痹,谒告归乡,别坟墓。扬休初在乡时,衣食不足,徒步去家十八年。后以从官还乡里,畴昔同贫窭之人尚在,皆日:“昌言来,必赒我矣。”扬休卒不挥一金,反遍受里中富人金以去。(节选自宋史,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B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C县当国/西门

9、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D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数”指观测天象以推算岁时节令的方法,主要运用的是历史和算术知识。B“孤” 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称为“独”。C“有司”通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D“五经博士”,学官名。五经即易书诗礼春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扬休,进士考试高等及第,入仕后能体察民生疾苦

10、,因在开封府任职时失盗被追究,由开封府推官外调担任宿州知府。B石扬休上奏称记注官应当站立陪侍天子,皇宫内行香祭温成庙时,他对官员的失职也提出了批评,这些都得到了皇上的赞同。C石扬休性喜悠闲,和家人谈话从不涉及朝廷事务,也不以草拟诰命文书见长,但他关心朝政,所上奏章对时政均有补益。D石扬休早年家境贫寒,衣食不足,出仕后历任地方及朝中多职,十八年后才因病暂得归乡,却遍受乡里富人的财务。(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扬休为人慎默,世未尝以能言待之也。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各题。(满分11分)20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

11、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注】开元二十五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四、名句填写补充下面句中的空白部分2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22无边落木萧萧下, 。2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24 ,此时无声胜有声。25 ,枯松倒挂倚绝壁。26 ,孤舟一系故园心。27 ,潦倒新停浊酒杯。28履至尊而制六合, ,威振四海。29 ,相逢何必曾相识。30故不积跬步, 。31 ,蓝田玉暖玉生烟。32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3吾尝终日而思矣, 。3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五、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完成下列

12、各题(满分19分)35杨 绛 杨绛老先生102岁了。 一百多年过去了,岁月的风尘难掩她的风华,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的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1911年,杨绛生于无锡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原名杨季康,小时候,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说完父女会心对笑。 1935年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毫不犹豫中断清华学业,陪丈

13、夫远赴英法游学。满腹经纶的大才子在生活上却出奇地笨手笨脚,学习之余,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钱钟书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 1937年,上海沦陷,第二年,两人携女回国。钱钟书从昆明回上海后想写围城,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搞创作。杨绛在清华没能拿到硕士学位,后陪钱钟书西方游学,也未攻读任何学位,但她一路旁听,一路自修,坐拥书城,遍读乔叟以降的英国文学,还不时和丈夫展开读书竞赛。闲时,尝试写了部四幕剧称心如意,不料一鸣惊人,她所署的笔名“杨绛”也就此叫开。此后,杨绛又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和悲剧风絮,讽刺幽默,流畅俏皮,颇有英式戏剧的风格。1945年,夏衍看了杨绛的剧作,顿觉耳目一新,说:“你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 1958年,47岁的杨绛,利用大会小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决心从原文翻译堂吉诃德译稿历经 “九死一生”,终得出版。 1978年10月,邓小平将其翻译的堂吉诃德作为国礼赠送给西班牙国王和王后。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专门奖给75岁的杨绛一枚“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表彰她的杰出贡献。 1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