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热现象.doc

上传人:weil****i173 文档编号:121678160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 热现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三 热现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三 热现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 热现象.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更多初中精品学习资料关注微信公众号【好老师联盟】资料分享交流社群请添加老师微信hlslm003 专题三 热现象易错清单蒸发与沸腾名称蒸发沸腾不同点温度条件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发生部位只在液体表面进行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汽化程度缓慢剧烈影响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液体表面处气压大小液体温度下降,即:致冷保持在沸点温度不变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名师点拨1. “白气”的理解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将“白气”和水蒸气混淆,事实上,“白气”和水蒸气是水的两种不同的状态.(1)水蒸气是气体,用肉眼根本无法直接观察到,而“白气”则是由无数的小水滴组成的;(2

2、)“白气”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液化过程,并伴随放热;(3)“白气”的形成有两种情况:高温气体遇冷液化形成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4)常考“白气”事例:夏天,拉开易拉罐的拉环时,罐口有少量“白气”生成;冬天,人们在室外呼出的“白气”都是液化现象;烧水时常看到“白气”,从水到“白气”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例1】夏天看到刚剥去纸的冰棍儿周围冒“白气”和冬天看到从嘴里呼出的“白气”这两种现象的本质相同吗?【解析】夏天,冰棍儿熔化时会吸热,使得冰棍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冰棍儿周围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大量的小水滴聚集起来而形成“白气”,看起来好像是冰棍儿在冒“白气”.嘴里呼出的

3、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冬天,天气比较冷,呼出气体里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水滴,大量的小水滴聚集起来而形成“白气”.所以冰棍儿周围冒“白气”和冬天从嘴里呼出的“白气”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水蒸气液化成水水滴的过程.不同的是,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的液化,冬天从嘴里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的液化.【答案】见解析2. 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质的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共有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六种物态变化的判断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判断物态变化的关键是先要看清过程的初、末状态,然后再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判断.【例2】

4、(2014福建漳州)蛟龙号潜水器下潜前停放在母船上,潜水器舱内非常湿热.潜水器下潜时舱内温度降低,到达一定深度时,舱内壁开始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的形成属于().A. 汽化现象B. 液化现象C. 凝华现象D. 凝固现象【解析】潜水器下潜时舱壁温度降低,到达一定深度时,舱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舱内壁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答案】B提分策略【趋势总览】从近三年的各地中考来看,对本部分的考查呈现如下趋势:1. 热学部分的常见题型是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和简答题;2. 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识别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蒸发和沸腾的特点规律、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及吸放

5、热情况. 热点为温度计的使用、晶体熔化规律及应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问题或现象.2015年的中考命题方向预测:温度计的使用;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规律;水沸腾的规律探究;吸放热物态变化的判断识别;物态变化曲线的含意.【锦囊妙计】1. 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温度只与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与测量者的主观感觉无关.(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时应将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记录时应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必须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测量温度时,液体的数量不能太少,要能够全部浸没温度计的玻璃泡为好.要用搅拌棒(不可用温度计代替搅拌棒)将液

6、体搅拌,使整个液体各处的温度均匀后再测量.2. 六种物态变化及判断方法【典例】试指出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1)霜、雪;(2)冰、冰花;(3)雾、雾凇;(4)夏天冰棒冒白气.【解析】分析物态变化关键:抓住初始物态.(1)下霜的天气都是晴朗的,所以霜的初始物态:空气中的水蒸气,因此霜对应的物态变化为凝华;而下雪天都是阴天:较大的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遇到冷气流凝固成雪花.(2)同理,冰对应“凝固”、冰花对应“凝华”.(3)雾和雾凇都是在晴天的情况下由水蒸气形成的,所以雾对应“液化”,雾凇对应“凝华”.(4)“白气”不是“气”是“小水滴”,通过生活常识可知如果是熔化则水滴往下流,其实白气是围绕在冰棒周

7、围,所以只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答案】(1)凝华凝固(2)凝固凝华(3)液化凝华(4)液化3. 晶体与非晶体区别熔点熔化图像凝固图像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无一定的熔点【典例】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物态变化图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物质的固态为晶体,熔化过程为510min阶段B. 该物质的熔点是0C. 在6min时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混合状态,吸热温度不变D. 在1114min是气态,吸热温度正在升高【解析】从图线可以看出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明显出现了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的阶段,所以该物质的固态一定是晶体.图线的BC段为熔化过程,历时5min,在此过程为固液混合状态,吸收热量、温度不

8、变,即温度始终保持在熔点0;在1015min阶段物质是熔化结束之后、沸腾之前的阶段,所以应为液态.【答案】D【点评】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的显著特征是:熔化(凝固)过程中尽管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晶体的熔化图像要“四”看:看图线是否有与时间轴平行部分:有则说明该物体是晶体.看整个图线的温度变化趋势:温度升高是吸热熔化图像,但在晶体的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反之为晶体的凝固图像(如图所示),其对应的规律正好与晶体的熔化图像规律相反.看图线与时间轴平行部分即是熔化过程.看图线与时间轴平行部分对应的温度即是熔点.4. 晶体的熔化、凝固和液体的沸腾三种过程的实现都需要两个条件:(1)温度条件(熔点、凝固点

9、、沸点);(2)吸、放热. 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才会实现上述三个过程,缺一则不能实现.晶体熔化条件晶体溶液凝固条件沸腾条件【典例】如图所示,大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容器,大容器的液面被密闭着,二者内的液体都是水,现用酒精灯对大容器加热,则().A. 小容器中的水先沸腾B. 大容器中的水先沸腾C. 大小容器中的水同时沸腾D. 无法判断哪一个容器中的水先沸腾【答案】A【解析】大容器中的水在加热过程中,随着液面上方水蒸气的增多而且大容器密闭,压强就会增大,所以大容器中的水的沸点就会升高,即高于小容器中水的沸点,当大容器中水的温度高于小容器中水的沸点时,小容器中的水达到沸点而且仍能从大容器中的水吸收热量,从

10、而使小容器中的水提前达到沸腾的条件,所以小容器中的水先沸腾.【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液体的沸腾需要满足两个条件:达到液体的沸点、继续吸热;液体的沸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很多同学在审题时忽视了“大容器是密闭”的这一条件的含义,所以导致该题答错.专项训练一、 选择题1. (2014黑龙江哈尔滨模拟)如图所示是热学物理实验中的装置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研究晶体海波熔化时可以用甲图也可用乙图装置B. 乙图水沸腾时将酒精灯撤掉,发现水停止沸腾,说明沸腾需要吸热C. 丙图当水沸腾后把酒精灯撤去,用注射器向试管内打气,水又重新沸腾D. 丁图右侧试管内温度计示数上升说明水蒸气液化吸热2. (20

11、14四川广安模拟四)初夏,宜兴即将迎来梅雨季节,沉闷的天气常使墙面变得很潮湿,其中这是一种液化现象.在下列现象中与此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 冰冻的衣服晾干B. 春天冰雪消融C.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D. 冬天窗户玻璃上有水滴3. (2013江苏常熟模拟)下列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 春天里高山冰雪消融B. 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C.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D. 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4. (2013江苏南京白下模拟)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 冬天,紧闭的玻璃窗上出现冰花B. 冰箱内取出的可乐“冒汗”C. 衣柜内的樟脑球逐渐变小D. 用铁水浇铸工件5. (2013

12、江苏扬州广陵模拟)如图所示扬州瘦西湖清晨,水面上漂浮着一层美丽的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雾是从水面冒出来的烟B. 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C. 雾是从水面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 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6. (2013江苏张家港模拟)下列四幅图中,由凝华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二、 填空题7. (2014黑龙江哈尔滨模拟三)如图是探究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特性的实验,实验中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从而间接为研究对象(海波和蜂蜡)加热,这样做能确保研究对象;实验中在记录加热时间的同时,还需要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是.8. (2014黑龙江齐齐哈尔模拟三)干湿泡湿度计是用两个相同

13、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的读数.在相同室温下,两个读数的差值大,就表明空气的水蒸气含量.9. (2014湖南长沙模拟一)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成了人们关注和议论的话题.雾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形成小水滴.霾的形成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空气混蚀的现象,这种现象(填“是”或“不是”)扩散现象.雾和霾的本质区别是雾是液态,霾是态.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会致死.请你提出一项治理霾形成的措施.10. (2013江苏南京六合模拟)冰柜里刚拿出的冰

14、棍周围的“白气”是(填写来源)中的水蒸气(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三、 实验与简答题11. (2014四川绵阳模拟二)汽车防冻液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防冻液含量/%30405060708090混合液的凝固点/-17-28-37-49-48-46-28混合液的沸点/103104107111117124141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A. 逐渐升高B. 逐渐降低C. 先升高后降低D. 先降低后升高(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A. 30%B. 40%C. 60%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