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1671772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十三五 产业政策与思考 郑迎革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 1 十三五 政策背景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产业政策背景 政策背景 1 五中全会审议通过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保持战略定力 坚持稳中求进 到二 二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 一 年翻一番 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 构建产业新体系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实施 中国制造二 二五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 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 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 释放新需求 创造新供给 推动新技术 新产业 新业态蓬勃发展 拓展发展新空间 形

2、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 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 实施网络强国战略 实施 互联网 行动计划 发展分享经济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一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的政策背景 2 我国 船舶工业 十三五 规划将重点扶持高端海工装备 并配套出台推动船舶兼并重组 高技术船舶走出去等政策 提出到2020年高技术船舶 海洋工程装备及关键配套设备制造能力明显增强 进入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 其中 高技术船舶 海工装备核心技术主要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30 以上 江苏 面对改革转型的时代 面对产业发展的新常态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需要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创建新的竞争优势 一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的

3、政策背景 1 提出背景近十年来 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 规模大幅提升 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 然而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 在自主创新能力 资源利用效率 产业结构水平 信息化程度 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 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如今 全球正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 发达国家的 再工业化 以及新兴市场国家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新阵地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双重挑战 为了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 提质增效 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 中国制造2025 重大部署 实施 中国制造2025 建设世界制造强国 是我们吸取错失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 主动应

4、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目前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新常态的核心是变革 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是新技术 新产业 新业态 新模式的迭代更新 中国制造2025 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 以提质增效为中心 以两化融合为主线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为目标的指导思想 正是为了适应新常态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 3 一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的政策背景 2 基本内容 中国制造2025 规划中提出了一个目标 一个方针 四项原则 五大工程 九大任务 十大重点领域 具体如下 1 主要目标在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目标是完成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5、 2 基本方针结合中国制造业的缺点和面临的严峻形势 文件提出了 创新驱动 质量为先 绿色发展 结构优化 人才为本 的基本方针 3 四项原则市场主导 政府引导 既立足当前 又着眼长远 全面推进 重点突破 自主发展和合作共赢 3 一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的政策背景 2 基本内容 4 五大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工程 强化基础的工程 即强基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 绿色制造工程 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解决长期制约重点领域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 突破一批标志性产品和技术 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5 九大任务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大

6、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服务业 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6 十个领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航空航天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轨道交通装备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电力装备 新材料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农业机械装备 其中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是造船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3 一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的政策背景 3 大数据 云计算 物联网 3D打印 虚拟仿真 人工智能化等技术构成了船舶工业 中国制造2025 的技术基础 船舶的设计 生产 制造 使用 维护 售后 物流则构成船舶工业全寿命周期产业链 一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的政

7、策背景 3 相比其他行业 劳动密集型的船舶工业智能化 信息化进程相对滞后 我国船舶工业开始全面进入3 0时代的同时 工业4 0已经被广泛提出 且很快上升为国家战略 因此船舶工业需要将3 0和4 0相融合 进入船舶工业3 0和4 0并行发展的时代 一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的政策背景 4 涉海基础设施和大型装备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保障 一路 的开发为船舶企业带来了更加直接的利好 就是由海运贸易和海洋资源开发带来的海洋装备的大量需求 一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的政策背景 5 2014年9月 国务院印发 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开发长江黄金水道 加快推动长江经

8、济带发展 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发展长江经济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与发展 必将海工与船舶产业发展带来新空间 对船舶配套产品 船舶制造带来新的市场需求 这将给我国造船业带来发展机遇 一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的政策背景 6 我国海上 特别是东海 南海方向海洋领土和权益维护形势严峻 海上执法维权力量薄弱 岛礁建设严重不足 远海保障能力短缺 海洋权益遭受严重挑战 强大的技术装备是保障国家安全 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物质基础 船舶工业是典型的国防工业 也是重要的军民融合工业 江苏船舶工业在军民融合方面应该有担当 有作为 一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的政策背景 第二部分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 十三五 发展

9、思考 发展思考 结构性产能过剩突出行业抗风险能力不强产业创新能力待提升服务平台体系不完善高端配套业发展滞后企业管理水平差距大 存在不足 发展核心动力 转型升级创新驱动 总体导向 船舶制造品牌化船舶配套高端化船舶设计本省化海工装备规模化海工配套本土化游艇制造产业化船舶修拆绿色化 总体思考 二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的发展思考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 在此态势下 船舶工业进入新常态运行期 预计未来较长一段时期 我国造船完工量将3500 5000万载重吨之间波动 江苏造船业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 进入1200 1700万载重吨之间波动 造船业进入新常态运行期 从国际来看 由于国际航运指数在创新低后一直在低位徘徊

10、加之石油价格大幅走低 是否能够尽快走出低谷尚难乐观 此直接制约了海工装备 海工船等类船舶的需求 1 二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的发展思考 未来十年 江苏海工与船舶产业应紧紧围绕海洋强国战略和建设世界造船强国的宏伟目标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顺应世界造船竞争和船舶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强化创新驱动 以结构调整 转型升级为主线 以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品及其配套设备自主化 品牌化为主攻方向 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突破口 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层次 质量和效益 力争到2025年实现海工与船舶工业由大到强质的飞跃 2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动力驱动产业发展以质量建设为主要抓手提升品牌层次以科学资源配置为路径

11、实现节约发展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保证高效发展以健全人才与服务体系促进持续发展 江苏海工与船舶产业对接 中国制造2025 具体路径 二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的发展思考 3 海洋经济地位重要性 201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59936亿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 4 比上年增长10 4 2014年全国涉海就业人数达3554万人 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25156亿元 比上年增长8 1 二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的发展思考 3 服务海洋强省 江苏海洋经济贡献率不到9 低于全国总体水平 海洋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大幅低于广东 山东 上海和浙江 二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的发展思考 长期以来 江苏省全力支持船舶与海洋工程产

12、业的发展 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列为江苏省战略新兴产业 将造船业列为重要的出口装备制造产业 提出了 实施五大重点计划 建设三大重点基地 发展八类重点产品 推进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的战略部署 4 二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的发展思考 4 江苏是第一造船大省 但还不是第一海工大省 十三五 期间 江苏海工装备产业通过抢机遇 固成效 争创新 上规模 努力在 十三五 末成为第一海工大省 三大重点领域 2011年 江苏省编制了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南 提出了海洋工程装备的三大重点服务领域 新兴海洋工程装备关键系统与配套设备海洋工程研发和服务 海工总承包能力建设计划 工作方案 的五大重点发展计

13、划之首 打造一批具备总承包能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海工专业化总装制造企业 支持南通建设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 提高其产业集聚度 二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的发展思考 5 造船大省 造船强省 高附加值产品不多 核心技术拥有不够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产品品牌效应不显著 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十三五 期间 江苏应乘势建立优胜劣汰机制 引导和扶持骨干船企抢搭转型升级快班船 既注重量的扩张 更注重质的提升 不断提升造船效率 实现江苏造船业有大到强的转变 成为我国第一造船强省 二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的发展思考 6 2010年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将海洋装备产业列为战略性性新产业 2014年

14、工信部提出船舶工业未来20年进入 3 0时代 要努力成为成为世界造船强国 2014年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制定了 海洋工程装备工程实施方案 通过装备研发 示范工程 能力建设三个途径支持海工装备产业发展 国家科技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海洋装备技术研发 江苏船企 研发投入强度 人员占比等长期落后于韩国和日本 明显低于两大集团成员单位 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 创新动力不足 面临的技术挑战不断加剧 二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的发展思考 6 江苏船舶工业的发展模式 江苏在较长一段时期产业增长方式粗放 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产业发展诸要素中 科技创新的贡献率较低 二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的发展思考 6

15、海洋工程领域的创新需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连续三年发布我国 海洋工程装备科研项目指南 分别就工程与专项 特种作业装备 关键系统和设备 共性技术与标准等方面提出了海洋工程装备重点科研方向 江苏省加快船舶产业转型升级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三年 2013 2015年 工作方案 五大重点发展计划之二 技术创新提升计划 新增国家级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二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的发展思考 7 我国海上 特别是东海 南海方向海洋领土和权益维护形势严峻 海上执法维权力量薄弱 岛礁建设严重不足 远海保障能力短缺 海洋权益遭受严重挑战 强大的技术装备是保障国家安全 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物质基础

16、船舶工业是典型的国防工业 也是重要的军民融合工业 江苏船舶工业在军民融合方面应该有担当 有作为 二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的发展思考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深化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改革的重要举措 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将迎来新的历史契机 船舶产业作为军民融合的核心产业之一 必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船舶工业的军民融合成为新常态 二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的发展思考 7 船舶产业是重要的军民融合产业 但其军民融合度还非常低 江苏造船业在数量和规模上具有优势 但和央企相比 在涉军产品的生产和研发方面基本没有 江苏省十分注重推动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发展 江苏省加快船舶产业转型升级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三年 2013 2015年 工作方案 五大重点发展计划之五 军民融合发展计划 二 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的发展思考 根据克拉克松数据统计 2013年底 我国船舶工业的产能利用率仅为64 明显低于国际常规水平 针对船舶工业 国务院印发了 船舶工业加快调整促进转型升级事实方案 2013 2015 指出要加快船舶工业的转型升级 2013年1月 工信部出台了 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