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化和城化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1671200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工业化和城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区域工业化和城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区域工业化和城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区域工业化和城化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区域工业化和城化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工业化和城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工业化和城化(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什么是工业化 知识回顾 工业化一般是指制造业或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 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的过程 什么是城市化 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自学理解 三个问题 两个关系一个推进 一是工业化 城市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三是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做法 课本P70第1段 4 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学习重点

2、 1 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2 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 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 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3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课时2课时 阅读思考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有哪些 对外开放的前沿 阅读完成以下表格内容 第一课时 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 对外开放政策 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 给予优惠政策 良好区位条件 最大的侨乡之一 与港澳同胞 海外侨胞有着共同文化背

3、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 毗邻港澳 靠近东南亚 小结 1970 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化 珠江三角洲的区位 讨论思考 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何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 资源密集型工业是指在工业投入的各因素中 原料占最重要地位的工业 工业特点是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 因此发达国家将这类工业迁往国外资源丰富的地区 劳动力密集型工业是指劳动费用即工资支出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是选择厂址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目前世界上先进地区和后进地区之间工资差别很大 因此若干劳动密集型工业 即每生产单位产品相对耗用劳动量大 而耗用原材料少 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业 多倾向设置在有大量廉价劳

4、动力的地区 如纺织 普通服装制造 以及收音机 电视机和照相机的装配 玩具制造等 国际经济环境 对外开放政策 区位 侨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 城市化条件 完成下表 对上述四个条件进行类比分析 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国际经济环境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 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是什么 对外开放政策 这是本地区工业化 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 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思路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 一般从以下两大方面来加以分析 自然条件 气候 地形 水源 资源 地理位置等 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基础 交通条件 市场条件 劳动力条件 技术条件 历史条件 政策条件等 注 在分析某地

5、工业发展条件时 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 要抓住当地特色 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 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的增长 二 工业化与城市的推进 自主学习 对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两个发展阶段 1979 1990年 原有工业基础薄弱 矿产资源贫乏 劳动力资源丰富 政策优势 侨乡优势 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等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 外商出于风险考虑 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吸引各方面人才和农民工 保证该区工业化发

6、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期 该区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政策优势不明显 随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 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 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 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 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 外商不再担心风险 投资规模扩大 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该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 使城镇数量猛增 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两方面综合的结果 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

7、提高 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 知识拓展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图4 24 比较我国几种典型模式的区域城市化推进动力差异 图示法记忆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第二课时 自学内容 问题与对策 1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有哪些 有哪些对策 2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表现为哪些方面 有哪些对策 3 产生了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有哪些对策 提纲 问题与对策1 问题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 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

8、隔 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 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 1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 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为基地 发展石化 钢铁 汽车 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思考 城市规划 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 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 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 城市竞争力下降 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 引发了居住 交通 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城中村 的现象普遍 2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对策 构造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 加强分工合作 构建以香港 广州 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地区能

9、源 交通 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 导致 三废 排放量大 但是处理量小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露出来 主要表现在 1 大气污染日益加剧 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 2 水污染严重 水质性 缺水问题突出 3 噪声扰民 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4 耕地锐减 土壤肥力下降 5 森林面积减少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3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对策 加强规划与管理 制定城市发展规划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 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 查处私招滥雇 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A 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B 自然地理条件不宜于城市发展和规模扩大C 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 城市规

10、模急剧膨胀D 中小城市的发展 影响了大城市的环境质量答案 C 知识巩固 思考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主要是靠上海对外扩散而不断发展的 各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上海 这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有何影响 比较长江三角洲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差异 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区域图及A城市主要工业占进出口总值比重变化图 回答下列间题 1 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 B D E2 A城市是 C城市是 回归祖国后在我国行政区划中属于3 从总体趋势看 A城市的比重逐渐下降 比重持续上升 4 图中三条曲线的变化反映了A城市工业由密集型向密集型转变的趋势 5 A城市工业占其GDP 国内生产总

11、值的比重 由1954年的24 3 迅速下降到1994年的9 2 主要原因有 双选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B 工业转移到深圳等地C 政府限制工业原料的出口D 工业生产持续衰退 知识巩固 阅读下列材料 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进入新世纪以来 谋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合作共赢的热潮越来越高涨 区际间的经济合作已成为一大趋势 顺应时代潮流 广东省提出从 珠三角 至 大珠三角 再到 泛珠三角 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实施 泛珠三角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意义是什么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知识拓展 小结 问题与对策1 问题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2 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加强规划与管理 珠江三角洲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等问题 为什么还要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课后问题探究 知识回顾KnowledgeRevie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