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生物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海南(卷)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21662424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生物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海南(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年生物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海南(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年生物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海南(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年生物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海南(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年生物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海南(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年生物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海南(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生物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海南(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生物第I卷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氦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量最大的氨基酸是甘氨酸B.有些氨基酸不能在人体细胞中合成C.氨基酸分子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D.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R基引起的【答案】A【解析】甘氨酸是分子量最小的氨基酸,A错误;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取,人体内不能合成,B正确;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正确; R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酸之间的差异,D正确。【试题点评】本题考查氨基酸的分子量

2、、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的区别、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氨基酸的结构差异等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2.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B.酶在催化反应前后,其分子结构不变C.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D.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答案】C【解析】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A正确;作为催化剂的酶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B正确;少量的盐能够促进蛋白质的溶解,但如果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现象叫做盐析,依据的原理是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盐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没有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C不

3、正确;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正确。【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蛋白质的盐析、蛋白质催化作用和作为结构蛋白的功能、蛋白质的鉴定等知识点,同时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3.关于细胞中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肠杆菌无线粒体,有核糖体B.水稻叶肉细胞有叶绿体,也有液泡C.酵母菌有线粒体,也有叶绿体D.小鼠肝细胞有线粒体,也有内质网【答案】C【解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没有线粒体,A正确;水稻叶肉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叶绿体、液泡,B正确;酵母菌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有线粒体但没有叶绿体,C错误;小鼠肝细胞为动

4、物细胞,具有线粒体和内质网,D正确。【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等内容,涉及到线粒体、核糖体、液泡、内质网、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分布,借此考查学生对细胞结构等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4.下列操作中,不可能导致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的是A.淀粉酶溶液中加入强酸 B.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C.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 D.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粉剂【答案】C【解析】温度、pH都会影响酶活性,A、D不正确;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酶会将其水解,从而使其活性发生改变,B不正确;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后,淀粉被水解,但是淀粉酶在反应前后结构和活性不变,C正确;综上,本题选C。

5、【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涉及到温度、pH等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难度不大。5.关于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环素能抑制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B.经诱变育种可获得人胰岛素高产菌株C.细胞中只含有A、T、C、G四种碱基D.T2噬菌体感染菌体,不会导致菌体裂解【答案】A【解析】四环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繁殖,A正确;要想获得能产生人胰岛素的高产菌株,只有通过基因工程来实现,B不正确;大肠杆菌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含有A、G、C、T、U五种碱基,C不正确;T2噬菌体感染菌体后,在菌体内大量增殖,则会使菌体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D

6、不正确。【试题点评】本题以大肠杆菌为背景,综合考查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作用,人工诱变、细胞中的核酸和碱基组成、噬菌体侵染细菌等内容,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不大。6.关于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硝化细菌虽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自养生物B.蓝藻虽然无叶绿体,但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终产物可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D.大肠杆菌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转录,在细胞质中翻译【答案】D【解析】硝化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氨等物质氧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利用该过程释放的能量合成自身的有机物,为自养生物,A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是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

7、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正确;酵母菌的代谢类型为兼性厌氧,有氧呼吸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C正确;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核膜,转录和翻译同时在细胞质中进行,D不正确。【试题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不同微生物的代谢类型、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基因的表达等内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7.关于植物细胞中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番茄和水稻根系吸Si元素的量相等B.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C、O、H和NC.植物根系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离子需要ATPD.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可为豆科植物生长提供N元素【答案】

8、A【解析】不同植物的根系对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不同,A不正确;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C、O、H、N,B正确;植物根系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C正确;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为共生关系,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可豆科植物提供N元素,D正确。【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含量,不同细胞对物质的转运情况、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共生关系等内容,涉及面较广,同时考查了学生的识记和立即能力,难度不大。8.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 B.一直保持稳定,不

9、变化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答案】C【解析】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密闭容器内的植物,密闭容器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有限,随着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二氧化碳逐渐被消耗,浓度降低,进而光合作用强度跟着降低,当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则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保持相对稳定,故本题选C。【试题点评】本题以密闭容器内绿色植物生长为背景,考查环境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难度不大。9.关于叶绿体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a和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绿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 C.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4种叶绿体色素D.乙醇提取

10、的叶绿体色素不能吸收光能【答案】D【解析】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A正确;叶绿体中叶绿素含量为3/4,类胡萝卜素含量为1/4,B正确;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可用纸层析法对其进行分离,C正确;乙醇提取的叶绿素只要结构没有被破坏,仍是可以吸收光能的。综上,本题选D。【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叶绿体重色素的吸收光谱、色素含量、色素的分离提取等内容,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10.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下丘脑功能的是 A.参与体温调节 B.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C.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D.对昼夜节律有调节作用【答案】C【解析】下丘脑中含

11、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等,同时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故A、B和D正确;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而不是下丘脑,C不正确。综上,本题选C。【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下丘脑的作用,涉及到哺乳动物的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对节律的调节等考点,难度不大。11在动物细胞的物质运输中,属于自由扩散的是A.红细胞中的Na+进入血浆B.细胞外液中的O2进入肌细胞C.细胞外液中的K+进入神经细胞 D.血浆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答案】B 【解析】人红细胞中的Na+只有血浆中的1/6,为了维持Na+细胞外高浓度、K+细胞内高浓度,细胞靠主动运输运出Na+,运进K+,故

12、 A、C项错误;O2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故 B项正确;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碘浓度比血浆中的浓度高高,血浆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故D项错误。【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运输的方式,涉及到无机盐离子、氧气和碘离子等物质跨膜运输及血浆、红细胞、细胞外液等离子含量,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2.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答案】C 【解析】组织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时,细胞失水,故 A项错误;细胞呼吸

13、包括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二者均发生在细胞内,故B项错误;血浆pH的稳定与HC03-、H3PO4-等离子有关,故C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故D项错误。【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基础知识,涉及到内环境的渗透压的及维持渗透压稳定的因素,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3.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C.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管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答案】D 【解析】下丘脑分泌促甲

14、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继而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故 A项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故 B项正确;促甲状腺激素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C项正确;下丘脑和垂体对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下丘脑活动增强,促甲状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故D项错误。【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含量的调节控制,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4.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

15、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D.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答案】C 【解析】激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A正确;乙酰胆碱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后由突触小泡摄取并贮存,B正确;激素不提供能量,不参与构成细胞结构,只起信号分子的作用,C错误;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D正确。【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激素和神经递质的相关基础知识,涉及到激素发挥作用后的去路、乙酰胆碱的贮存部位、激素的作用、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等内容,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5.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答案】A 【解析】一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形成多个突触小体,A正确;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B错误;神经细胞K+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C错误;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