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2人教版:精品导学案(全册)(127页)(卷)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21623808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X 页数:136 大小:4.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选修2人教版:精品导学案(全册)(127页)(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地理选修2人教版:精品导学案(全册)(127页)(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地理选修2人教版:精品导学案(全册)(127页)(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地理选修2人教版:精品导学案(全册)(127页)(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地理选修2人教版:精品导学案(全册)(127页)(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选修2人教版:精品导学案(全册)(127页)(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选修2人教版:精品导学案(全册)(127页)(卷)(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选修二知识结构与课堂练习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1.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考点搜索】1、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2、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材分析】区域差异和区域特征是地理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本课主要讲述我国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存在的全国性地区差异,为后面学习我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的专题提供基础知识。知识纲要三 大 自 然 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全 国 性 差 异湿润干旱高寒整 体 性地貌气候重要图释图1.1“三大自然区图”三大自然区的界线(自然地理分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mm等年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约以

2、3000米等高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学习策略】1、读图分析: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的方法,识记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相互界线,理解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2、综合训练:运用空白地图,将地理事物落实在图上,并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理解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教学内容】一、三大自然区的划分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地貌、气候的地域差异)表1-1:我国地貌和气候的地域差异自然要素地域差异差异成因地貌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复杂的地质作用气候气温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转向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年

3、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海陆位置、地形的影响2三大自然区的基本情况(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表1-2:三大自然区基本情况比较表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位置和范围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一线以北北起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南抵喜马拉雅山,东起横断山,西至国境地貌单元(地形区)第二级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第三级阶梯上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第二级阶梯上的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面积比45%30%25%人口

4、比95%4%1%二、三大自然区的特点湿润的季风气候森林为主生物种类繁多森林土壤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河流自西向东注入海洋海拔较低西高东低平原广阔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1东部季风区图1-1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深居内陆荒漠(沙丘)草 原内陆河湖耐旱植物耐旱动物降 水 稀 少地形闭塞人 烟 少畜 牧 业灌溉农业城乡:点状 带状干 旱图1-23.青藏高寒区不利交通多 高 山多 冰 川多大河源头“高”、“寒”气温低、无霜期短太阳辐射强、日照长、日温差大高寒草原耐寒牲畜适宜温凉作物生长、产量高高寒牧业河谷低地农业区、居民区图1-3活动: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点,完成表1-3:表1-3:三大自然区的特

5、点比较表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地势气候植被土壤水文人类活动经典例题1(2002年天津卷)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1)城市N以西的铁路线名称是()A.青藏铁路B.兰青铁路C.兰新铁路D.宝成铁路(2)M河谷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其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图1-4A.热量、光照B.光照、水C.水、地形D.地形、热量(3)与上海、天津相比,城市N作为毛纺织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是()A.接近市场B.有大量廉价劳动力C.接近原料产地D.交通运输方便(4)9月23日,某摄影爱好者在日落前1小时到达P点拍摄湖面落日景观,此时北京时间约是()A.17:00B.18:00C.1

6、7:20D.18:20解析:可判断图示范围主要是青海湖周围及湟水谷地地区。M河谷地(湟水谷地)三面环山,海拔2000m左右,位于青藏高原上,因此热量不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一大要素;另外由于地处河流谷地,三面环山不利于扩大农业规模和实行机械化作业。发展农业的优势是光照充足,有灌溉水源。答案:(1)A(2)D(3)C(4)D【知能训练】一、选择题(第1-5题为单项选择题,第6-7题为双项选择题)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的自然差异显著,并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1-3题:1、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A.区域面积依次增加,人口比重依次增加B.地势逐渐升高,降水逐渐减少C.

7、人类活动逐渐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D.土壤发育程度逐渐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2、新疆生产的瓜果特别甜,原因是()A.云量多,光照弱,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3、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王教授在日记中写到:“早晨出门,天色昏暗。强劲的东风刺骨般的寒冷,气温在零下40度以下。这种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据此完成4-5题:

8、4、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A.漠河B.喜马拉雅山C.北极地区D.南极地区5、王教授家乡的土壤上是()A.灰化土B.棕壤C.红壤D.砖红壤6、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地貌B.土壤C.气候D.植被7、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单元有()A.黄土高原B.藏北高原C.柴达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二、综合题8、读图1-5,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区域C为 区,D为 区。C、D两区的交界线上有 山、 山和 山。(2)图中A、B所在的区为 区,AB间以 为界,自然环境差异明显。A与C相邻处的A侧温度带属于 带,B与C相邻处B侧的干湿地区属 区。(3)C区向东,农业生产由以 业

9、为主变为以 业为主。图1-51.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考点搜索】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教材分析】在了解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等三大自然区域总体特征的基础上,本课介绍其内部的自然地区在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自然要素方面的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分析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帮助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差异的显著性。知识纲要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主要差异南北差异影响因素热量其他差异南北差异影响因素水分主要差异东西差异影响因素水分其他差异垂直差异影响因素高度变化主要差异垂直差异影响因素高度变化其他差异水平差异影响因素水分重要图释图1.3

10、“东部季风区的四个自然地区”根据初中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我国东部季风区从南到北由于所跨纬度比较大,气温差异最为明显,在北方从东到西由于距海远近不同,降水差异也比较明显。其中热量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东部季风区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又分为东北区、华北区,南方地区又分为华中区、华南区。【学习策略】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的方法,识记三大自然区内部的空间位置、相互界线,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核心特征。运用空白地图,将地理事物落实在图上,并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理解三大自然区中各自然地区的区域差异。【教学内容】一、 东部季风区的南

11、北差异海 陆 位 置受 季 风 影 响东 部 季 风 区南 北 差 异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热 量 条 件 变 化纬 度 位 置1.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同一性差异性图1-62.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即四个地区的主要特征)表1-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自然地区地表景观农业生产地貌气候植被土壤水文概况主要粮食油料作物糖料作物作物熟制北方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分界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分界南方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分界华南热带湿润地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太阳辐射决定的热量条件,故地区差异呈现出南北方向的变化规律

12、。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深居内陆地形阻挡干 旱 气 候干旱特征明显西北地区东 西 差 异内蒙古温度草原地区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降水量变化距 海 远 近同一性差异性1.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区内部差异的形成图1-7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区的东西差异表1-5: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自然地区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分界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自然条件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海陆分布决定的水分条件,故地区差异呈现出东西方向的变化规律。注意: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除了水分条件这一主导性差异因素外,在高大山地也存在随高度变化而形成的垂直分异。经典例题2(20

13、02年上海卷)读图1-8,解释天山地区的地理现象:图1-8(1)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是遵循陆地自然带分布的 地带性规律。据图判别天山南坡积雪冰川高度比北坡 (高、低)。天山南北地区利用天山冰雪融水发展 农业。(2)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牲畜赶往:A.高山草甸B.山地草原C.荒漠草原D.山地草甸草原(3)下列牲畜中,新疆天山地区放牧的是:A.三河牛B.伊犁马C.滩羊D.阿拉善骆驼解析:本题考查了自然带垂直分布的规律及干旱地区的农牧业发展,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判断能力。自然带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即纬度、经度、垂直地带性规律,天山植被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变化充分体现了自然带分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据图中所标注的积雪冰川的高度,不难得出南坡的垂直自然带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