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一 专题5【含点拔解析】(卷)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21617885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一 专题5【含点拔解析】(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一 专题5【含点拔解析】(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一 专题5【含点拔解析】(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一 专题5【含点拔解析】(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一 专题5【含点拔解析】(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一 专题5【含点拔解析】(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一 专题5【含点拔解析】(卷)(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一专题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1(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7题)“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答案】C【点拨】本题主要考查1955年亚非会议。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周恩来总理的这段话包含着求同存异的方针,故应该是在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其中,“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就是亚非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这是亚非各国能够实现团结合

2、作的共同基础。C正确。2(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7题)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答案】B【点拨】战后美苏之间日益加剧的冷战对峙局势,严重威胁着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认识到,为维护政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与文化,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并要求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决定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举行会议。3(2011年海南高考25题)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

3、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A【点拨】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955年”,“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敌对情绪”,回顾对比所学知识,可以判定是万隆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同,促进大会的圆满结束。所以选A。其他三项均不是提出于1955年,可排除4(2009年江苏高考12题)分析右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问贸易的发展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4、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A BC D【答案】B【点拨】此题考查中美关系中的贸易关系,以图表的形式出现,加大了试题的难度。时间不符合,中国入世在200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不一定就得出中美贸易必然要增长,况且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5(2011年江苏高考10题)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了我国的外交关系,可根据所学知识,排除各错误项。日内瓦会议时间是1954年,周恩

5、来总理率团出席,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本题各选项中A项排除,中苏关系当时并未恶化(1958年中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B项排除,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一直为政权控制,1971年才恢复合法席位;C项排除,中美当时处于敌对状态,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联系材料毛泽东所述,“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应选D项。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省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毛泽东的“走出去”是指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A不正确;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B错误;克林顿执政时期中美

6、关系才被定位为“战略伙伴关系”,C不正确。6(2008年高考上海文综10题)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参加重庆谈判,同学们自上而上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 )时间主要事迹评价20世纪20年代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20世纪30年代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扭转了时局20世纪40年代争取实现国家的民主与和平20世纪50年代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A B C D【答案】B【点拨】考察周恩来一生的活动以及对阶段特

7、征的把握。20世纪20年代,国民大革命,应该选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20世纪30年代,在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出现一个契机,就是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政变,囚禁蒋介石。中共派周恩来赴西安,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并迫使蒋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第二个空选;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人民期盼和平。蒋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一同前往的 还有周恩来,王若飞等人。最终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体现了中共方面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选;20世纪50年代,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会议上团长周恩来提出了

8、“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举行,选。所以总的顺序是,选B。7(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18题)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图7和图8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他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A睦邻友好 B战略结盟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答案】D【点拨】此题图片信息易读,主要还是考查两历史事件的比较,常规解法是逐一审核,尼克松访华不属于睦邻友好,两者都不是结盟,也不是另起炉灶,故选D。8(2008年上海高考32题)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A.三个世界理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原则 D.国家主

9、权理论【答案】B【点拨】从周恩来的话“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可以得出选项。选B项。9(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20题)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虽有差别,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美洲国家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职能的共同之处是 A促进社会与文化交流 B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C对抗特定的国家集团 D加强成员国军事合作【答案】A【点拨】考查各个国际组织的职能,上合组织没有推动区域一体化的职能,排除B,都没有对抗特定国家集团的职能,排除C,欧洲经济共同体,没有要求加强成员国军事合作,排除D。10(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25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

10、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B【点拨】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确立并开始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项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的方针,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的是和外国(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问题;“一边倒”,是指在两极格局中,新中国要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11(2007年高

11、考广东单科12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答案】C【点拨】属于中等难度题。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比较能力。1953年底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它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它的提出说明新中国在实行“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同时,还注意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此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和对

12、历史事实的分析能力。这是一道老题,要求考生通过回忆所学知识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和影响,可用排除法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A、B、D,因为这三项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政策提出的时间明显不符。12(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6题)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维持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B.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建交C.改革开放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D.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A【点拨】B应是万隆会议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联系;C1972年,中日建交;D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

13、席位,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3(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21题)阅读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表5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年份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建交国家495469878895103107110112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A B C D【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考查通过材料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难度中等。从表格中建交国家的数据分析,建交国家逐渐增多,从1969

14、年的49个到1978年达到112个,说明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1969年到1971年,建交国家数没有大的突破,但文革后期到1978年,建交国家数却急剧增加,说明中国外交受到“文革”的影响,排除含有的选项。1970年与中国建交数是54个,但到1971年和1972年迅速增至69个和87个,说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缓和后,国际上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表格中的年份是1969至1978年,而中美正式建交时间是在1979年,无此信息,排除含有的选项。14(2010高考安徽文综22题)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