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厂商行为理论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1610453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3.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厂商行为理论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2020年厂商行为理论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2020年厂商行为理论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2020年厂商行为理论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2020年厂商行为理论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厂商行为理论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厂商行为理论培训课件.ppt(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厂商行为理论 生产者行为理论 生产 本章重点1 企业 生产者 生产要素2 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3 生产函数 产量4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5 等产量曲线6 生产者均衡7 规模经济及其运用 一 生产者 企业 厂商 1 生产者 厂商 企业 Firm 把投入转化为产出 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一经济单位或生产经营性组织 经营性 假定为完全的理性经济人 生产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风险性 市场需求 政府政策 技术进步 行业兴衰等 任务一生产与生产函数 2 企业产生的原因 本质 误读 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 把厂商的生产过程看成一个 黑匣子 即投入到产出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抽象 1 分工 专业化生产带来高效率

2、 马克思的分工协作观点 规模经济 交易活动内部化 降低交易成本 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 1937年 企业的本质 3 企业的形式 业主制 个体业主制 合伙制 公司制的初级形式 公司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4 厂商 企业 的经营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 假定 成本既定怎样实现产量最大 生产理论 产量既定如何实现成本最小 成本与收益理论 市场竞争与垄断下 如何确定价格与产量 市场结构理论 思考 信息不对称和契约关系制约之下 厂商的目标如何 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行为要受到两种限制 市场限制与技术限制 1 市场限制 企业购买投入品与出售产品的限制 2 技术限制 二 生产及生产要素 1 生产一切能够创造或增加效用的

3、人类活动 2 生产要素 FactorofProduction 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 如 劳动L土地N资本K企业家才能E 1 土地土地泛指一切自然资源 地上 地下2 资本又叫资本品或资本财货 指的是生产过程中的一切人工制品或设备 3 劳动劳动指的是生产活动中人类一切体力和智力的消耗 4 企业家才能企业家经营企业的组织能力 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生产函数P801 生产函数的含义 描述的是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 各种可行的生产要素组合和可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 关系 投入量与最大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一般记为 Q f x1 x2 x3 xn 2 生产函数的表达式假定投入的生产要素劳动 L

4、资本 K 土地 N 等 目前的技术状况为T 则生产函数可表达为 产量Q 是指一定投入要素的组合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 也就是说 投入要素的使用是有效率的 一般情况下 假定只有两种投入要素 劳动L和资本K 因此生产函数可写成 3 生产函数的基本特征 第一 若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同 则产品的产出量也不同 一般来讲 更多的投入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产出 第二 厂商采用的生产技术决定厂商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 生产技术与生产函数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4 生产函数中的短期和长期 短期 ShortRun 厂商来不及调整生产规模的时间跨度 只有一部分生产要素 劳动 原材料 可变 劳动要素L可以变化 在短期中 根据要素的可变

5、性 我们把所有投入要素分为两大类 固定投入和可变投入 短期生产函数 表达式 它反映的是短期生产产量与变动要素投入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在短期生产函数中 劳动L为可变投入 资本K为固定投入 其既定的数量 则有 长期 LongRun 厂商可以调整生产规模的时间跨度 一切生产要素 劳动 资本等 均可变 生产函数中长短期的区分要注意三点 1 技术水平是否可能发生变化 2 考察期内是否存在固定投入要素 现实中的长短期的划分因生产或行业的特点而异 任务二短期生产函数P81厂商的短期生产函数描述的是在资本投入不变的情况下 产出量与劳动投入量之间的关系 一 总产量 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 1 总产量TP或Q Tota

6、lProductofLabor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 变动投入要素与某一固定要素相结合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或TPL Q f L 2 平均产量APL AverageProductofLabor 在一定技术条件及其它诸投入要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平均每单位变动投入要素与总产量之比 指每单位劳动的平均产出 劳动是变动投入时 等于总产量Q除以劳动量L 即 3 边际产量MP MarginalProductofLabor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 其它诸投入要素都保持不变 每增加一个单位变动投入要素所引起总产量的变动量 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 或者使用最后一个单位劳动所带来的产量增量 即 对总产量求

7、导 4 总产量 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假定一下情况 求导 每一项指数变为系数 与原项系数相乘 未知数的指数减去1 常数项倒数为0 5 总产量 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 总产量与边际产量 总产量与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 总产量与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在各点切线的斜率 当总产量以递增速度上升 表现为总产量曲线形状为凸曲线 凸向横轴 时 相应地 边际产量曲线是上升的 表明增加劳动能增加总产量的增量 当总产量以递减的速率上升 总产量曲线形状为凹曲线时 边际产量曲线下倾 表明增加劳动虽然能增加总产量但总产量的增量减少 当总产量曲线向下倾斜 增加工人后而使总产量减少 说明工人的边际产

8、量为负 边际产量曲线延伸到横轴以下 当总产量曲线达到最高时 边际产量曲线与横轴相交 边际产量为零 总产量与平均产量 平均产量 Q L 实际上就是总产量曲线上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总产量曲线上的某一点与原点的连线恰好是总产量曲线的切线时 斜率达到最大 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边际产量线在平均产量线上方 平均产量上升 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 边际产量线在平均产量线下方 平均产量下降 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 两条曲线相交 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边际产量曲线穿过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A点 TP AP与MP的关系MP必经过AP的最高点 TP的拐点处MP最大TP最大的点MP为零TP

9、曲线上与原点连线斜率最大的点处AP最大 生产的三阶段 补充 短期生产 单一可变要素投入 理性厂商如何确定合理投入区间 根据总产量曲线 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 可以把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区间划分为三个阶段 为投入量由零到平均产量最大 变动要素的边际产量大于其平均产量 使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 理性的厂商不会把变动要素的投入量确定在这个区间 为由平均产量最大到边际产量为零 变动要素的边际产量小于其平均产量 但却能够增加总产量 为边际产量为负值 变动要素的边际产量小于零 这意味着变动投入的增加使得总产量减少 故第 阶段为合理投入区域 即平均产量最大 MPL APL 到MPL为零的阶段 二 边

10、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1 适用于短期生产的一条规律 2 概念 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 当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 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在达到某一点以后 总产量的增加额将越来越小的现象 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注意 边际报酬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减少的 而是先增加到一个最大值然后才减少 原因 初期 可变要素不断增加能逐步提高固定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且通过专业分工提高自身的利用率 达到最佳比例后 可变要素相对过多 固定要素相对不足 产量增量递 当可变要素过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 开始起消极作用 会造成总产量增量绝对减少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解释为什么亚洲许多国家如此贫困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11、 在拥挤的中国和印度 生活水平之所以低 是因为每英亩的土地上有如此多的劳工 而不是农民在激励面前无动于衷 摘自萨缪尔森 微观经济学 为何新中国建国以来的60多年 人口增多 却没有出现饥荒 3 对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几点理解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随着一种可变要素的连续增加 边际产量变化要经历递增 递减 最后变为负数的全过程 是消费者选择理论中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在生产理论中的应用或转化形态 存在的条件 边际报酬递减是以技术不变为前提 它是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 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变化为前提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只适用于可变要素比例的生产函数 它假定所有的可变投入要素是同质的 4 边际

12、报酬递减规律的产生原因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来说 可变要素投入量和不变要素投入量之间都存在一个最佳的组合比例 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 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 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 边际产量达到最大 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 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比就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 于是边际产量就出现递减趋势 切记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以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保持不变为条件的 马尔萨斯的错误预言 随着人口的膨胀 越来越多的劳动耕种土地 地球上有限的土地将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 最终劳动的边际产出与平均产出下降 但又有更多的人需要食物 因而会产生大的饥荒 幸运的

13、是 人类的历史并没有按马尔萨斯的预言发展 尽管他正确地指出了 劳动边际报酬 递减 在20世纪 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改变了许多国家 包括发展中国家 如印度 的食物的生产方式 劳动的平均产出因而上升 这些进步包括高产抗病的良种 更高效的化肥等 三 生产的三个阶段 任务三长期生产函数P84 等产量曲线 IsoquantCurve 边际技术替代率 MarginalRateofTechnicalSubstitution MRTSLK 一 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含义等产量曲线图等产量曲线性质 1 等产量曲线含义 1 假定某一种商品的生产需要投入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 两种要素都是可变的 并且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14、那么等产量线就是一条由用技术上有效的方法生产一定产量的所有劳动和资本可能组合点所组成的一条曲线 2 等产量曲线图 3 等产量曲线性质 成本一定 产量最大的均衡产量一定 成本最小的均衡 二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内涵投入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1 边际技术替代率 MarginalRateofTechnicalSubstitution 2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内涵 为了使产量保持不变 当劳动投入不断增加时 每单位劳动能够替代的资本数量不断减少 也就是说 劳动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因此 当一种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 在总产量不变的条件下 每单位这种要素能够

15、替代的其他要素的数量不断减少 这就是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投入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二 等成本线 企业预算线IS 1 含义 生产理论中的等成本线也叫企业预算线 是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等成本线是指生产要素价格一定时 花费一定的总成本能购买的生产要素组合 2 等成本线方程假设既定的成本为C 已知的劳动 L 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 已知的资本 K 的价格即利息率为r 据此我们可以得到等成本线 如下图所示 可得成本方程为 表示在PL PK已知的条件下 用既定的成本C可以购买各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所决定的曲线 即 PLL PKK C式

16、中C为常数 3 等成本线的特征1 由于成本方程式是线性的 等成本线必是一条直线 它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所能购买到劳动和资本的各种组合 2 等成本线的斜率为 W r 即为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之比为负值 唯有等成本线上的任何一点 才表示用既定的全部成本刚好能购买到的劳动和资本的组合 4 等成本线的变动 补充 1 要素价格与成本同方向同比例变化 等成本线不移动 2 成本保持不变 两种要素价格同比例变动 引起等成本线平移 加右 减左 3 成本保持不变 一种要素价格变化 等成本线发生旋转 5 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最优组合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1 概念 指企业在配置资源 从事生产的过程中 使其产量达到最大或成本达到最小的生产要素的组合状态 理解 在既定的成本条件下 产量 或收益 最大 或在既定的产量 或收益 条件下 成本最低 一旦达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就处于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 故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状态又被称为生产者均衡 Producer sEquilibrium 3 生产要素最佳组合原则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价格的比例相等 即 利润最大化条件 使用任意两种生产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