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培训之三心肺复苏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21583512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知识培训之三心肺复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急救知识培训之三心肺复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急救知识培训之三心肺复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急救知识培训之三心肺复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急救知识培训之三心肺复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救知识培训之三心肺复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知识培训之三心肺复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救知识培训之三第三章 心肺复苏【概述】美国心脏协会()每五年根据临床和科研的最新进展推出一个新版本的“心肺复苏指南”。该指南系统提供心肺复苏应遵循的原则并提供临床实践的操作指南。1.含义心肺复苏(),是心肺复苏技术的简称,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或其他方式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的自主搏动和循环,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2.心肺复苏的指证心搏骤停( ,

2、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 , )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2010年心肺复苏的步骤】从 更改为 2010年新指南心肺复苏操作顺序发生了变化:由改为,即: C(

3、)胸外按压 、A()开放气道 、B()人工呼吸。 1、胸外按压:只要判断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1)体位:患者仰卧位于硬质平面上。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 (2)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 (3)按压方法:按压时上半身前倾,双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一只手的掌跟放在患者胸骨中下部,然后两手重叠,手指离开胸壁,双臂绷直,以髋关节为轴,借助上半身的重力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并应随时注意有无肋骨或胸骨骨折。注意:一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另一手掌根重叠放于手背上,使第一只手的手指脱离胸壁,以掌跟向下按压。 (4)按压频率:

4、至少100次/分。 (5)按压幅度:至少5或者胸廓前后径的1/3,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压下后应让胸廓充分回弹。 (6)按压职责更换:每2更换按压者,每次更换尽量在5s内完成。 2、开放气道:去除气道内异物:开放气道应先去除气道内异物。如无颈部创伤,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时,可一手按压开下颌,另一手用食指将固体异物钩出,或用指套或手指缠纱布清除口腔中的液体分泌物。 (1) 仰头举颏法:用一只手按压伤病者的前额,使头部后仰,同时另一只手的食指及中指臵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2)双下颌上提法(颈椎损伤时):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臵在患者头部两

5、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向上托起下颌。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唇分开,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口对口呼吸。此方法难以掌握,且常常不能有效的开放气道,还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因而不建议非医务人员采用。当双下颌上提法不能保证气道通畅时仍应使用仰头抬颌法。 3、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开放气道。用按于前额的手的食指和拇指捏紧患者鼻孔。正常吸气后紧贴患者的嘴,要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缓慢向患者口内吹气(1秒以上),足够的潮气量以使得患者胸廓抬起。每一次吹气完毕后,应与患者口部脱离,抬头看患者胸部。吹气时暂停按压,吹气频率10-12次/分,按压-通气比率为30:2。(

6、2)口对鼻人工呼吸:在某些患者口对鼻人工呼吸更有效。如患者口不能张开(牙关紧闭)、口部严重损伤,或抢救者不能将患者的口部完全紧紧地包住。 (3)球囊面罩:体位:患者头后仰体位,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手法:手法固定面罩(左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下颌角处,向前上托起下颌,保持气道通畅。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鼻部, 固定面罩,保持面罩不漏气。用右手挤压气囊)。通气量:潮气量约需500-600,即1L气囊的1/2,2L气囊的1/3,充气时间超过1s,使胸廓扩张。 【近三个版本的区别】由美国心脏学会()和其它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复苏学会制订的每五年更新一次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指导和规范在

7、全球范围内的心肺复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和国际复苏联盟()发布最新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来表达实施紧急生命支持的重要性:(1)立即识别心脏停搏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2)尽早实施心肺复苏,强调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2000年版2005年版2010年版21.婴儿和儿童时,按压/通气比为5:1;成人时,按压/通气比为15:2;2.未强调胸外按压的质量和速率,胸腔完全恢复状态,以及减少中断胸外按压的重要性。1.强调胸外按压的质量和频率,要求“用力而快速的按压,按压频率100次/分

8、”;2.所有单人时,按压/通气比均为30:2;3.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恢复到正常位置,压/放时间50%:50%。4.应尽量控制中断胸外按压的时间。1.2010年指南,调整了心肺复苏的流程,由更改为,把心脏按压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2.单或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均为30:2。3.在除颤之前进行胸外按压,在除颤1次结束之后马上再进行胸外按压。4.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5.连续按压,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持续按压,不过早放弃病人。6.可以在治疗科室使用机械按压。【版本趋势】趋势一:心肺复苏指南中的按压通气要求比发生了显著变化,从5:1到15:2到目前的30:2或连续按压,并要

9、求避免过度通气。在2005年版本之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心脏中心 A. 等提出了纯胸外按压不通气的方式,并通过临床证实持续胸外按压即可提供充足的氧供。趋势二:指南越来越强调在除颤之前,先行进行胸外按压,使得心脏得到足够的灌注。尤其是2010年指南,调整了心肺复苏的流程,由更改为,并要求更高的按压频率和按压深度。强调高质量的的有效胸外按压。趋势三:指南越来越重视不间断按压,和持续按压,减少中断次数并且不要过早放弃病人。趋势四:2010年指心肺复苏指南针对心肺复苏的高质量要求促使我们考虑使用一种高效、便携的移动心肺复苏设备来辅助或部分替代人工按压。【思考题】一、选择题 1.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

10、按压的频率为 ( B ) A.至少80-100次/分 B.至少100次/分C.至少120次/分 D.至少60-80次/分 2.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单或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 ( A ) A.30:2 B.15:2 C.30:1 D.5:1 3.对成人进行口对口吹气时吹气的频率为 ( A ) A.10-12次/分钟 B.20-24次/分钟 C.5-6次/分钟 D.12-20次/分钟 4.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部位为( A ) A.双乳头之间胸骨正中部 B.心尖部 C.胸骨中段 D.胸骨左缘第五肋间 5.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 C ) A.至少胸廓前后径的一半 B.至少3

11、C.至少5; D.至少6c 6.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 A ) A.仰头举颏法; B.双手推举下颌法 C.托颏法 D.环状软骨压迫法 7.在死亡边缘的患者, ( 基础生命支持)的初期黄金时刻是几分钟( C ) A.3-5分钟 B.1-2分钟 C.4-10分钟 D.10-15分钟8.在成人心肺复苏中,潮气量大小为( A ) A.500-600 B.600-700 C.400-500 D.800-1000 9.2010年指南在心脏停搏时推荐的每次吹气时间为( A ) A.超过1秒 B.小于1秒 C.与呼气时间等同 D.超过2秒10.心肺复苏程序重大变化,指南建议将成人、儿童和婴儿的

12、心肺复苏程序从新更改为 ( D ) 11.现场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时,伤病员的正确体位是( C )A.侧卧位 B.仰卧在比较舒适的软床上 C.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 D.俯卧位12.常温下心搏停止几秒后可出现昏厥和抽搐症状( C ) A.3S B.5-8S C.10-20S D.20-30S13.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将患者头部后仰,托起下颌,最主要的目的是( D )A.保持脑血液供应 B.便于口对口接触C.避免口、鼻分泌物流出 D.解除舌后坠造成的咽阻塞14.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吹气毕,放开鼻孔是因为 ( D )A.防止吹气量过大 B.及时引流鼻腔分泌物 C.排出呼吸道内气体D.利于肺泡再次扩张 E.及时

13、降低腹腔压力15.心脏骤停时每延迟1分钟除颤,复苏的成功率将下降( C )A.13B.46C.710D.1115三、简答题 1.简述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 答:触到脉搏 瞳孔逐渐缩小 口唇转红 开始有自主呼吸 2.何时终止心肺复苏 ?答:病人已经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确定病人已经死亡 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上,检查 病人仍然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 环境安全危及到施救者 有合法医嘱或者家庭成员坚决拒绝并签字为证 3.简述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步骤(2010年版)。答:(1)胸外按压:只要判断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体位:患者仰卧位于硬质平面上。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

14、。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 按压方法:按压时上半身前倾,双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一只手的掌跟放在患者胸骨中下部,然后两手重叠,手指离开胸壁,双臂绷直,以髋关节为轴,借助上半身的重力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并应随时注意有无肋骨或胸骨骨折。注意:一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另一手掌根重叠放于手背上,使第一只手的手指脱离胸壁,以掌跟向下按压。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按压幅度:至少5或者胸廓前后径的1/3,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压下后应让胸廓充分回弹。 按压职责更换:每分钟更换按压者,每次更换尽量在5秒内完成。 (2 )开放气道:去除气道内异物,开放气道。仰头举颏法:用一只手按压伤病者的前额,使头部后仰,同时另一只手的食指及中指臵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3)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开放气道。用按于前额的手的食指和拇指捏紧患者鼻孔。正常吸气后紧贴患者的嘴,要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缓慢向患者口内吹气(1秒以上),足够的潮气量以使得患者胸廓抬起。每一次吹气完毕后,应与患者口部脱离,抬头看患者胸部。吹气时暂停按压,吹气频率10-12次/分,按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