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建议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21573400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化学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化学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化学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化学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建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1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建议简阳市阳安中学:黄健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为中学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1模块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学生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专设“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主题来界定核心内容。目前新课改版本结构上对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处理遵循了课标的要求:“将物质性质的学习置于一定的社会或生活背景中,从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层面切入物质性质的学习”。一、化学1模块无机元素化合物内容特点1、不再按照 “元素族”组织元素,不再分“律前”元素和“律后”元素;界定了与社会或生活实际应用价值密切相关的四种金属元素和四种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2、要求的元素种类

2、和数目比以前减少。过去明确要求某种物质的具体性质,现在课程标准仅仅提出要求八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充分体现以元素为核心,而不是以“族”为核心的观念。3、物质的组织线索发生变化,以元素为核心;不再以物质系统(存在性质应用制备)呈现逐一介绍,而是要求某些核心元素中的典型个别物质。4、内容承载的功能发生变化。原来侧重物质性质的具体,现在不仅要求物质性质相关知识与技能,还要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过程,以及与物质性质密切相关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内容。二、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1)第三章新课程标准对于与金属有关的知识,规定“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

3、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第三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可分为单质、化合物和金属材料三大块。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性质分块。对于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呈现,故学生的活动也多样化:有的用回忆与复习、讨论的方式;有的用实验、观察的方式;有的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有的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去研究和探索。第三章丰富和巩固了化学反应的有关知识。几乎涉及了上一章所提及的各类反应。在同类物质共性的基础上突出具体物质的特性,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各类物质的通性、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为我们将整个金属作为研究对象,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进行横向分类,重新整合。同类物质具有

4、相似的通性。A、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学习,了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2通过对钠、铁与水反应的学习,了解金属与水反应的规律3了解铝与强碱溶液的反应4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5通过对、2O3、的学习,知道金属氧化物的通性6通过对()2、()3的学习,知道金属氢氧化物的通性7通过对2O3、()3的学习,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性质8通过实验,了解23、3在性质上的异同9了解3+的氧化性及其鉴别方法10了解2+的还原性及其鉴别方法B、过程与方法:1通过“钠分别与水和氧气的反应”、“探究23、3的重要性质”、“3+的氧化性”、“鉴别3+”等实验操作及现象的观察,体会化学

5、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2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通过比较归纳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等。3初步认识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重要意义。第四章第三章是按照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来分类,横向地介绍重要的金属及

6、其化合物。第四章沿着“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间的关系”这样一条主线,分别以硅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硫和氮的氧化物、硫酸、硝酸和氨,四条支线,体现化学知识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第四章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突出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将零散知识点集中处理,从中发现共性,恰当体现知识的系统性、规律性。在注重知识内在逻辑的同时,突出了知识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内容紧凑,层层深入。三、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特点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力争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从课程设计来看,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形成最基本的化学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必须强调其基础性;从必修模块

7、自身的编排体系来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不再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考虑在周期系中的代表性,选取的八种元素都是周期系中的典型元素,分别代表不同的族和周期。虽然化学1不讲周期律,但这里的安排是有目的地,因为高中化学整体要求并没有降低。化学1在这里为化学2学习周期律提升学生能力做了一些铺垫,有承上启下暗渡陈仓之意。四、把握知识的深广度。必修模块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关于元素化合物内容的选择不能仅考虑化学学科的体系,还非常强调与生产

8、、生活、学生已有经验的关联;课程标准在陈述元素化合物内容时,描述了这些元素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对学习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化学1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要求层次与传统的课程相比有较大变化,如何把握元素化合物的深广度,知识延伸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符合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内容的深广度要求。总体来说教师不要再多加很多内容,因为你加的内容往往属于选修模块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容易受到传统知识教学的影响,不经意扩展内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额外的负担。如在钠与氧气的教学中,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钠与氧气反应的情况,体验实验的方法,知道实验条件控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重要性,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

9、反应的产物不同。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容易重点关注钠的两种氧化物的对比,尤其是对过氧化钠化学性质进行拓展。由于知识的深广度发生了变化,知识组织顺序也发生了变化,必然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思路,要重新设计相关的问题。教师不能简单的将原有的教学处理进行“搬家”,而要根据现在知识的位置和组织方式,进行新的处理,设计合理的教学问题和教学活动。原来教材中的习题很简单,教师要补充很多复杂的题,课改新教材中的习题都是经过精心编制的,不要再随意找难题补充。对于课程内容和教学深广度的解读,国家的课程标准从宏观上规定了课程的内容,由于各校的教学实际有很大的差别,国家的课程标准不可能对课程内容做详细的规定,否则教学就会走向

10、僵化、教条。各校备课组根据各自的教学实际情况,必须从客观上对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进行进一步解读,制定较为详细的教学实施细则,以统一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五、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建议倡导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背景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抓住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核心内容进行整合教学,教给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落实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恰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1、多种途径自主构建元素化合物知识(1)用化学实验探究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要使学生形成物质的概念,必须从揭示物质的性质入手。而物质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只有借助于一定的化

11、学实验,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才能直观地显露出来,才能被学生所感知。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得物质性质等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运用多种感官协同学习,可以更多地在大脑中留下回忆的线索,从而提高记忆的效率。为了便于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已经淡化了教师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在运用化学实验探究元素化合物知识时,教师不仅要尽可能多地设计和安排化学实验,而且对于一些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安全可靠的实验,还应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甚至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或自行设计一些简单的探究实验,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全面观察与体验,使结论的获得与具体的情景和

12、过程有机结合,以增进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记忆和理解。(2)用基本概念整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学生的畏难情绪主要源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零乱分散”,不易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为了使学生能借助于一定的化学基本概念认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课程标准把“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概念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安排在同一模块,有利于形成理论支撑。限于化学1的模块功能,这些概念是浅显而又有限的,但它们有助于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领悟课程标准的立意,注意运用这些概念帮助学生整合元素

13、化合物的知识。例如,在学习金属的性质时,可以在学生对钠、铝、铁等分别与氧气、水、酸、碱反应的探究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找出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和差异,使学生了解金属的一般化学性质和不同金属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对金属性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探究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对有关金属的性质进行分析,以理解反应的本质和变化的规律。(3)用逻辑关系组织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类、整理,可以使零散、孤立的知识变为彼此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这种经过结

14、构化组织的材料能给学生一种形象直观、简明扼要的感觉,有利于他们一目了然地把握知识之间的复杂关系或内在联系,从而减轻记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化学1中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有三种。(a)顺序关系。某元素在单质及其化合物中化合价的高低顺序。如:3N223。(b)种属关系。同一元素在单质及其化合物中不仅有化合价的高低顺序,同价态时也有物质种属的衍变。如:2O2O2233。(c)因果关系。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是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存在、制法、用途以及保存方法等。在组织元素化合物知识时,逻辑关系的选择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必须关系清楚,层次分明,以保证知识的顺利提取。

15、2、把握教学主线,渗透学科方法,突出重点线索一:金属活动性顺序。课本第一节先呈现不同的金属单质与相同的非金属单质、与酸或水、与碱的反应中,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反应产物随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差异而存在差异的内容。线索二:运用分类的思想,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类别性质。本章将整个金属作为研究对象,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进行横向分类。第四章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内容繁多,将旧教材中分四章详细介绍的内容整合为一章,因此教师要深入细致地研究新教材,用书和教学目标要求,准确把握本章的重点、难点,教师应该更多关注学生核心观念的建构,尤其是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教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分析元素化合物内容的深广度,站在

16、观念的建立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层面上,争取做到在有限的课时内,把教材处理得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旧教材中关于氯气的实验室制法:2 +4(浓) 2 + 2+2H2O,一直是个重点难点内容,传统的处理是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与结论”程序进行教学。而新教材中这一反应仅在82页的“科学史话”栏目“氯气的发现和确认”中,要求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显然不是重点,不作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做作简单介绍,不必进行挖掘和做复杂的考查。3、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衔接第三章的学习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初中知识、生活常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分类、各类物质的通性、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指导本章的学习。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