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环境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21566069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环境(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大气环境【考情分析】1立足人气关系,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和酸雨均是大气成分变化的结果。2以天气预报的数值图及天气系统图为案例,考查天气变化过程。3由单纯考查气候图像向与太阳高度变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综合方面转化;从重点考查地带性规律逐渐转向重点考查非地带性因素对气候特点形成的影响。4通过图、表等资料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并考查某气候类型的纬度和海陆分布,成因,特点等基础知识,以及气候对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和农业;建筑、交通、旅游等人文社会生产生活影响;5运用等值线分布图等图表分析气温、降水、和气压分布状况,内在联系;与天气变化、风的大小、方向以及形成原因等进行

2、分析。【知识交汇】1、大气的组成和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组成作用干洁空气氧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氧化作用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有减弱氧化的作用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材料;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有保温效应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影响大气温度, 少量紫外线有杀菌作用水汽水汽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垂直分层 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各层的特点及原因:分层厚度特点运动与人类关系温度变化原因高层大气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5080千米迅速下降;80千米以上迅速上升高空电离层物质能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3、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平流层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起初气温变化小,30千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臭氧吸收紫外线故上热下冷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有纬度和季节上的时空变化(低纬1718、中纬1012、高纬89千米;夏季高些,冬季低些)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故上冷下热,对流动动显著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人类就生存在对流层底部2. 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总结削弱比重作用形式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削弱的波长范围作用特点实例19%吸收臭氧(平流层)、水汽、

4、二氧化碳(对流层)紫外线、红外线有选择性,对可见光吸收很少,可透射到地面大气成分的比例一般较稳定,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变化不大34%反射尘埃、水滴、云层、较大颗粒尘埃各种波长的辐射同样被反射无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云层越厚,反射越强,是最重要的削弱方式阴天,白天的气温一般不高,世界上最高气温不在赤道,而在20N30N沙漠地区散射质点是空气分子,微小尘埃可见光短波(蓝青紫光)向四面八方散射,有选择性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质点是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粒小水滴各种波长同样被散射(2)大气的保温效应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保存了热量。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

5、地面损失的热量,起到“地球外衣”的作用。3. 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特点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方向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高压指向低压,不因风向而变化与气压梯度成正比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二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大小与物体水平运动的速度成正比,与地理纬度正弦值成正比摩擦力与风向相反与地面状况呈正相关,(山区大于平原,陆地大于海洋)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是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夹角大小与摩擦力大小成正相关)4. 全球性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的形成及表现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匀。形成因素:高低纬度间的受

6、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形成及分布:包括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画图说明:近地面表现:近地面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影响:影响全球降水分布,如四个降水带的形成: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影响部分地区气候的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 移动方向: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产生的影响:使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季节受不同的环流控制,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很多气候类型的形成均与此有关,如: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等(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

7、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时间温度气压切断气压带实 际 气压情 况北太平洋亚欧大陆北大西洋7月陆高海低陆低海高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夏威夷高压印度低压亚速尔高压1月陆低海高陆高海低带极地低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阿留申低压亚洲高压冰岛低压影响:形成季风环流地区风向原因1月7月东亚西北风东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东北风西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澳大利亚西北部西北风东南风5. 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对天气的影响(1)气团与天气性质分类:暖气团和冷气团;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

8、压较高,天气晴朗。影响我国气候的气团:夏季:热带海洋气团(太平洋) 东南季风:降水多我国东部地区 赤道气团(印度洋) 西南季风:降水多我国西南地区冬季:极地大陆气团西北季风:降水少(2)锋面系统与天气 冷锋与暖锋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上升情况被迫抬升徐徐爬升图示天气图符号图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多形成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天气实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的大风

9、、沙暴、寒潮等(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主要类型)我国南方的绵绵春雨雨区位置锋后降水锋前降水识别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雨区位置等准静止锋名称成因影响地区带来天气江淮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长江中下游至日本南部“梅雨”天气昆明准静止锋冷锋南下受到地形阻挡西南贵阳至昆明一带该地区冬季“天无三日晴”(3)气压系统与天气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天气典型事例南北半球位置判断方法北半球南半球气旋低压区逆时针辅合顺时针辅合上升阴雨“台风”“左右手螺旋法”大拇指表示垂直气流运动方向,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气流运动方向,与左手一致的在南半球,相反则位于北半球。反气旋高压区顺时针辅散逆时针辅散下沉晴朗“伏旱”“寒潮”6、

10、气候形成因子(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影响气候的最基本的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是“以温定带”的基础);(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对气候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内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是“以水定型”的条件); (3)下垫面(地面状况)则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 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降水丰富,

11、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小(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地形地势: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垂直差异。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反射率:新雪冰面裸露地面植被覆盖地面海洋人类活动(4) 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 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7、气候类型 (1)特殊分布: A远离亦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地形迎风坡十沿岸暖流”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赤道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受纬度位置及大气环流的影响,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及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那些远离

12、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量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这样的地方在地球上有四处,即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它们虽然远离赤道,但由于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洋面又有暖流的加温加湿作用,从而使上述地区不但气温较高,降水也较为丰富,符合形成热带雨林的条件,所以发育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B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于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因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之下而形成。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区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气温相对低,对流不旺盛,降水少,从

13、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C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安第斯山脉的北风坡” 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分布于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干旱少雨。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D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2)重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点(总结)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成 因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气候特征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最冷月大于15度,终年高温全年多雨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之间非洲,南美洲,大洋洲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夏季多雨湿季干季交替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北纬25大陆东岸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南岛等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季多雨雨季集中旱雨季分明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北非,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