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赏析.ppt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557748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诗词赏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高考古诗词赏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高考古诗词赏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高考古诗词赏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高考古诗词赏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词赏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词赏析.ppt(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古诗词赏析 经典题例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桃花溪 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营造了一种清远含蓄的意境 溪水的两岸 满目桃林 暮春时节 那桃花的粉色如云似雾 就连清清的溪水也悠悠地飘动着片片的粉红 诗人借一溪一桥 一矶一船 描绘出诗人心中虚无飘渺的桃花溪 据说 陶渊明的 桃花源记 就是以此作为背景的 而张旭描写的桃花溪 无疑也是暗用其意境 尽管它较之陶渊明的桃花源更显得虚无飘渺 可诗人心中的绵绵诗意却满溢纸背 1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 2 洞在清溪何处边 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 这一句用问渔人的话 充分表现了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 透露出诗

2、人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 激起读者种种美妙的遐想 这种怅惘 这种遐想 全然是属于精神的 是一种超然于物外的美伦美奂 它充满的是一种诗意化的境界 3 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 诗人以虚实相间的笔墨 勾画的是远近交错的景观 虽淡淡几笔 却情蓄景中 趣在墨外 其悠悠的诗意 绕梁不绝 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 清人的这一评说 实在是极为中肯的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1 秋风无形 何以用 见 谈谈你的理解 答 秋风本无形 但它可使木叶黄落 百花凋零 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 因而虽无形可见 却又处处可见 用 见 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

3、 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2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 看似寻常最奇崛 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 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 请你找出来 并作简要的分析 答 行人临发又开封 既照应了 意万重 又紧承 复恐 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 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乡思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 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答 当时诗人孤独无眠 久久地望月苦思 心境很凄凉 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 妙在后两句 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答 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 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 这样便有言

4、外之意 弦外之音 在望月的许多人中 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全唐诗 录入此诗 落 字作 在 字 请你说说 是 落 好是 在 好 为什么 答 落 字新颖妥贴 不同凡响 给人以形象的动感 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在 字相形见绌 平淡寡味 听邻家吹笙 唐 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 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 疑有碧桃千树花 1 诗题是 听邻家吹笙 听 笙却没有写声音 而写了可视可见的景象 这是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2 彩霞 碧桃千树花 等形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 1 这是一种侧面描写和通感手法 通过视觉形象来写听觉感受 间接描写笙乐的美妙 2 笙乐如隔 彩霞 既说笙曲如从

5、天而降 极言其超凡入神 又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 碧桃千树花 以花为意象描写音乐 繁富绚丽的景象 表现出乐音的明媚 热烈 欢快 西楼子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 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 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 钩疏箔 把帘子挂起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 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答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诗的第一 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 云涌 风吹 雷鸣 渲染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 的雄伟气势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析之 答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暴风雨将临 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 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 敞开窗户 为的是能饱览 千山急雨来

6、 的壮观 滁州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 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2分 答 情感 喜爱体现情感的字是 怜 2 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 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 意象 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 创设出一种孤寂 闲适的意境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窗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 别院 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此诗以 夏意 为标题 着眼点在 意 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 这是一种什么样

7、的心境 时一声 的 流莺 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 为什么 答 诗中虽写炎热盛夏 却句句显清凉静谧 清幽朦胧的气氛 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和谐的 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 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 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 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 谢枋得 宋末元初人 宋亡后 只身隐居 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1 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 次句中 又 字有什么作用 答 首句化用 桃花源记 原意 首先表示年复一年 时间推移 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2 请简要分析 桃花 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 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 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 实 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 虚

8、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 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 作者希望 花飞莫遣随流水 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暮春回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待我归 1 诗的前两句 重在表现什么内容 并简要分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重在表现 春残 或暮春时节凋零空寂的气氛 用了渲染手法 诗中用 稀 尽 飞 三字渲染出春光已逝的情景 2 诗的后两句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既表现出作者欣喜及感激的心情 又抒发了对 不改清阴 的幽竹的怜爱和礼赞之情 歌颂了不畏春残的幽竹内美与外美的和谐统一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

9、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1 本诗标题为 闺怨 一开头却写 闺中少妇不曾愁 是否违反了题意 答 没有违反题意 前面写 不曾愁 正是为后面的 悔 作铺垫 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2 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 为什么 陌头杨柳色 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答 先写少妇兴致勃勃 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 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 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 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 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 少妇看见杨柳 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 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 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 满川风月替人愁 1 首句给全诗定下了什么感情基调 答 本篇以 阳关一曲水东流 发端 可见是

10、在依依惜别的神情中乘船离开了乡土 故人有心 流水无情 不可解脱的矛盾 一上来就给全诗笼罩上伤感沉重的氛围 2 怎样理解后两句的 醉 与 愁 答 前句的 醉 字 那不是一般的酒醉 而是 借酒销愁愁更愁 愁思浸满心田 加上朦胧的酒意 放眼望去 满川风月 一片愁情 诗人并非醉于酒 而是醉于那浓郁的愁情 所以这句语气极平淡的话 其实包含着极深沉的苦味 这一联 将无情之物说成有情 而把有情的人 偏说成是无情 就形成了更为曲折也更耐人寻思的情景关系 在艺术表现上颇为新奇 08高考全国2 春日即事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 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李弥逊 1085 1153 字似之

11、吴县 今属江苏省苏州市 人 历任中书舍人 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张罗地 指门可罗雀 十分冷落的地方 1 请对首句中的 网 字进行赏析 2 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1 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 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 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象 比喻非常生动 新奇 2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 二句写了暮春黄昏 小雨霏霏 落花狼籍 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 三 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 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 关上了自己的家门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07高考江西 金陵晚

12、望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 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 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 高蟾 韦庄 均为晚唐诗人 1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 伤心 诗人为什么伤心 2 两位诗人一位说 一片伤心画不成 一位说 谁谓伤心画不成 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案 1 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 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 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 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 从 落日 秋声 等意象中 生出一片伤心之情 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 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 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 认为画家用 老木 寒云 等意象 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 所以说 伤心

13、是难画成的 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长 问 1 诗的第一 二句 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 2 有人认为 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你认为是这样吗 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 明媚动人 生机盎然 语意相同即可 2 不是 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 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 诗歌前两句 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 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 三 四句抒情 转写愁思 东风不能吹愁 春日却能兴恨 前咏美好之景 全成了春恨之铺垫 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 乐景写哀 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和练秀才杨柳 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

14、丝 立马烦君折一枝 唯有春风最相惜 殷勤更向手中吹 1 诗中的 折柳 和 春风 各比喻什么 有何好处 2 诗中哪些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 有何深意 答 1 诗中的折柳喻行人 春风喻送行人 生动而贴切 堪称妙喻 答 2 诗中有两个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 一是 丝 作者以柳丝含蓄地表达出离别之 思 二是 柳 耐人寻味地写出了无情折柳似有情 极其生动地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春日五首 其一 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 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 无力蔷薇卧晓枝 1 这一首写春日风光的小诗在取景上有何特色 答 这首诗取景独特 对春日大地特有的自然美 诗人没有作全面描摹 而是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 摄下了一

15、幅雨过天晴的精巧画面 琉璃瓦 浮光闪闪 芍药花 灿然盛开 蔷薇花 娇卧枝头 情景交融 既写出了春日美好的风光 又突出了诗人的春愁 2 三 四句诗在写景上有何特色 答 第三 四句对自然景物不是一般的客观描摹 而是用拟人手法赋予它们人的情态 芍药 蔷薇经雨后 一个 含春泪 一个 卧晓枝 仿佛暗含愁绪 1分 既写出了雨后之花的娇弱之态 又包含了诗人的惜花之情 竹 陈与义高枝已约风为友 密叶能留雪作花 昨夜嫦娥更潇洒 又携疏影过窗纱 从诗的内容看 作者最喜欢在什么时候赏竹 答 月夜 此时之竹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致 答 月移竹影 映上窗帘 这样的景致为什么特别值得赏玩 答 竹影婆娑 弄姿窗前 景象生动 格外

16、招人喜爱 月色朦胧 更能催生人们的联想和想像 能从实和虚两面答就算对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1 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赋予柳条藤蔓 黄莺以人的情感 并使主客移位 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2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 诗中的 系 和 啼 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 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 用 系 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 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 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 啼 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 又似殷殷挽留 凄凄惜别 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贾生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 贾生 就是贾谊 本诗情节取材于司马迁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里的一段故事 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 祭祀后 接受神的福祜 坐宣室 汉未央宫正殿 借指汉朝朝廷 上因感鬼神事 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 文帝前席 既罢 曰 吾久不见贾生 自以为过之 今不及也 1 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 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