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2014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统考(一模)化学试题.doc

上传人:weil****i173 文档编号:121546982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2014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统考(一模)化学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2014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统考(一模)化学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2014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统考(一模)化学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2014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统考(一模)化学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化学期中试卷本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0小题。考试形式为闭卷书面笔答。试卷满分为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

2、6 S:32 Fe: 56第卷( 选择题 共15分)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5分)1目前无锡市正在进行地铁建设,广泛使用金属材料。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A不锈钢 B生铁 C钛合金 D合成材料2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风力发电 C铁矿石炼铁 D太阳能取暖 3头发的成分能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根据分析证明:健康人的头发每克约含铁130mg、锌167172mg、铝5mg、硼7mg等。这里的铁、锌、铝、硼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4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用油 B冰块 C面粉 D白

3、糖5下列物质的归类正确的是A复合肥料:硝酸钾、磷矿粉、氨水 B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C同一物质:烧碱、火碱、纯碱 D混合物:空气、石灰石、氢气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硫酸铵和熟石灰在研钵中研磨,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少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的白雾8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因用电器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在冰箱里放入活性炭,除去冰箱里异味C室内烤火取暖,放一盆水防止CO中毒 D硬水变为软水,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9善

4、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有错误的一组是A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B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蜡烛燃烧放热反应碳还原二氧化碳吸热反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灯泡填充气石墨很软可作电极C元素与人体健康D化学原理解释生活常识缺氟易引起龋齿缺钙易骨质疏松或得佝偻病用洗涤剂除去油污乳化作用用汽油除去油污溶解作用10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宁酸属于氧化物 B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C单宁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765246D单宁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50011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

5、是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50时,把50 g A放入50 g水中能形成75 g A的饱和溶液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将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 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12现有铁、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等五种物质,存在着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或转化关系(图中“一”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丙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B丁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C乙必须通过置换反应转化为铁 D甲和丁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13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热条件

6、下,氨气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3Cu+3H2O+N2,如下图所示,挤压鼓气球把空气鼓入盛有浓氨水的集气瓶中,使氨气进入试管,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即可达到实验目的。关于该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实验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反应一段时间后,可看到试管内有红色物质生成; 反应结束时,先撤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以 免液体倒流; 该装置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会污染空气。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只有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用溶解、过滤、蒸发等方法初步提纯粗盐;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用紫色石蕊溶液一次性鉴别稀盐酸、食盐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

7、均不改变;用稀盐酸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用灼烧闻气味区分羊毛线和棉线。A B C D15下列四个图像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错误的是0盐酸的质量/g气体的质量/g氢气的质量g反应时间/sFeMg0pH7加入水的体积/mL0溶解度温度/0A在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BO2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曲线C等质量的Mg粉和Fe粉与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D硫酸溶液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第卷 (非选择题 共35分)16(8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1)现有H、O、C、Na四种常见的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种(用化学式表示):

8、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 ; 汽水中含有的酸 ; 一种有机化合物 ; 制作叶脉书签的碱 。(2)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下面三幅示意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填字母序号)密切相关。A最外层电子数 B质子数 电子层数 图2描述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A、B、C三处中B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是 。 图3所示物质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7(4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正常雨水pH约为5.6 。(2)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3)加热混有

9、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 。以上属于分解反应的是(填序号): 。18(7分)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后,小红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从实验操作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是_(填序号),验满CO2的方法是 。小海用下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为说明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可重复选用)。从b端通氮气 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从a端通二氧化碳 从分

10、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4)已知硫化氢(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是氢硫酸,具有挥发性。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现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H2S气体,且符合“绿色化学”理念,小明选用上图中B、F、G、H四个装置,则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填接口序号):a 。19(6分)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家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其工业流程如下图所示:(1)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操作中 (填“一定”“不一定”)含有过滤。(3)上述工业流程中 (选填A、B、C)内发生了复分解反应。A吸收

11、塔 B分离池 C煅烧炉(4)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和 。 (5)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的好处是 。 20(10分)医学上经常用硫酸亚铁糖衣片给贫血患者补铁。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糖衣片中硫酸亚铁晶体的制备和组成产生了兴趣并对其进行探究。探究:利用实验室的废水回收铜、制备硫酸亚铁晶体。(1)步骤的化学方程式是 。(2)固体甲中含有的物质是 ;红色固体是 ;溶液乙中的溶质是 。探究:硫酸亚铁晶体(FeSO4xH2O)的化学式。【查阅资料】(1)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变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2)硫酸亚铁晶体加热失去结晶水,高温继续分解产生金属氧化物和气态非金属氧化物。(3)亚铁

12、离子遇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易被氧化成铁离子。【进行实验】该兴趣小组同学称取ag硫酸亚铁晶体(FeSO4xH2O)样品按图1装置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并对所得产物进行分析,并利用SDTQ600热分析仪对硫酸亚铁晶体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制成图2所示关系图。【数据分析】(1)图1装置B中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质量增加12.6g,说明产物中有 。(2)实验中要持续通入氮气,否则测出的x值会(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T4时,硫酸亚铁晶体经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固体呈红色,放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得到黄色溶液,则装置A中红色固体是(填化学式或名称) 。(4)请计算FeSO4xH2O中的x。(写出计算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