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上册同步训练试题 6.21.doc

上传人:weil****i173 文档编号:121540549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上册同步训练试题 6.2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上册同步训练试题 6.2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上册同步训练试题 6.2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上册同步训练试题 6.2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册同步训练试题【练基础】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若为佣耕()(2)苟富贵()(3)会天大雨()(4)度已失期()(5)等死,死国可乎()(6)宜多应者()(7)楚人怜之()(8)陈胜、吴广喜,念鬼()(9)比至陈()(10)号为张楚()答案:(1)你(2)如果(3)适逢,恰巧遇到(4)估计、揣测(5)同样(6)应当(7)爱戴(8)考虑、思索(9)等到(10)宣称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辍耕之垄上(去、往) B.或以为死(或者)C.广故数言欲亡(缘故) D.以激怒其众(把)【解析】选A。B项,“或”的意思是“有的人”;C项,“故”的意思是“故意”

2、;D项,“以”的意思是“用来”。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失期,法皆斩。译文: (2)天下苦秦久矣。译文: 答案:(1)误了期限,按照(秦国的)法律,都要被杀头。(2)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4.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答案:(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5.文学常识填空。陈涉世家的作者是(朝代)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答案:西汉司马迁史记二、课内阅读(2013孝感中考)阅读“陈胜、吴广乃谋曰”至“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完成69题。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

3、相同的一项是()A.陈胜、吴广喜,念鬼 念无与为乐者B.今亡亦死 暮而果大亡其财C.扶苏以数谏故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解析】选A。均解释为“考虑、思索”。B.逃亡/丢失;C.因为/凭借、依靠;D.私自,偷着/夹杂。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等死,死国可乎?译文: (2)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译文: 答案:(1)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2)即使仅能免于斩刑,然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会死去六七个(或:然而戍守边塞的人有十分之六七会死)。8.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

4、映陈胜在反抗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做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C.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练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解析】选B。陈胜、吴广做舆论准备不是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而是假借鬼神的名义号召戍卒一同起义。9.起义能顺利进行,因素有

5、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请简要作答。答: 答案(示例):有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有非凡的宣传鼓动才能;做事考虑周密,有计划等。【练能力】(2013宜宾中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4题。【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吴广以为然。【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

6、安乐也。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辍耕之垄上舜发于畎亩之中B.佣者笑而应曰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C.为天下唱行拂乱其所为D.百姓多闻其贤曾益其所不能【解析】选D。D项均为“代词,他”。A项分别为“动词,去、往/助词,的”;B项分别为“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C项分别为 “介词,向/动词,做”。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举大计亦死百里奚举于市B.必先苦其心志天下苦秦久矣C.扶苏以数谏故项燕为楚将,数有功D.等死,死国可乎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解析】选C。C项均解释为“多次”;A项分别解释为“发动/被推荐,被选拔”;B项分别

7、解释为“使受苦/苦于”;D项分别解释为“为而死/灭亡”。3.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译文: 答案:如今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都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4.陈涉历尽艰辛最终“立为王,号为张楚”,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均出身卑微但终成大业。请细读【甲】【乙】两选段,摘选其中你认为最恰当的原句回答他们成功的缘由。答: 答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附【乙】【译文】舜从田间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举用。因此上天将要降下重大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就一定要先使他的心智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的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干。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扰,思虑阻塞,这样以后才能奋起,憔悴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国家做外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