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GHOE】

上传人:东****0 文档编号:121538474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溪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GHOE】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本溪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GHOE】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本溪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GHOE】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本溪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GHOE】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本溪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GHOE】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溪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GHOE】》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溪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GHOE】(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 宁省本溪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1小题第10小题,每小题1分;第11小题第15小题,每小题1分)33(1分)(2013本溪)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的沸腾B干冰升华C蔗糖溶解D铁丝燃烧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的沸腾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

2、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蔗糖溶解过程中只是蔗糖分子进入了水溶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铁丝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四氧化三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4(1分)(2013本溪)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海水B天然气C冰水混合物D石灰石高温煅烧后的剩余固体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海水中含

3、有水、氯化钠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其它成分,属于混合物 C、冰水混合物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D、石灰石高温煅烧后的剩余固体中含有氧化钙以及石灰石中一些不反应的杂质,也可能有未反应的碳酸钙,属于混合物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35(1分)(2013本溪)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则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A木炭B镁条C红磷D硫粉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

4、断B、根据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放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生成物的颜色、状态36(1分)(2013本溪)近日,央视曝光了“镉大米”事件,

5、大米中镉含量严重超标,危害人体健康,其中“镉”指的是()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镉”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解答:解:大米中镉含量严重超标,这里的“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镉”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7(1分)(2013本溪)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米粥B牛奶C碘酒D石灰水考点:溶液的概念、

6、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米粥是米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B、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C、碘酒是固态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D、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8(1分)(2013本溪)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7、()A空气中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它们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食品包装中充氮气可以防腐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1%D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常温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以及用途分析;B、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以及用途分析;C、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1%分析;D、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分析解答:解: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它们可以制成多

8、种用途的电光源,故说法正确;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毒,因此食品包装中可充氮气防腐,故说法正确;C、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1%,不是按质量计算,故说法错误;D、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常温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考查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的用途、空气的污染及防治等39(1分)(2013本溪)化学在能源、材料和环境等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甲烷和淀粉都属于有机物B石油、乙醇和沼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C合金、合成纤

9、维和合成橡胶都是合成材料D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的利用都有利于保护环境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生活分析: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B、用完不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C、材料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等;D、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解答:解:A、甲烷和淀粉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二氧化碳虽然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是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不正确B、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和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不正确C、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10、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不正确D、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的利用不污染环境,有利于保护环境正确故选:D点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40(1分)(2013本溪)今年来,部分大城市出现雾霾天气,下列情况:煤的燃烧;工业废气的排放;动植物的呼吸;汽车尾气的排放其中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ABCD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煤的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工业废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能引起

11、大气污染;动植物的呼吸产生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不会造成污染;汽车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能引起大气污染解答:解:煤的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工业废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能引起大气污染;动植物的呼吸产生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不会造成污染;汽车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能引起大气污染故选A点评:本考点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41(1分)(2013本溪)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

12、家用电器着火,用自来水扑灭C不慎碰翻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抹布扑灭D厨房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B、根据防止触电的情况判断;C、根据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入手;D、根据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及防护措施判断;解答:解:A、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做法正确;B、电器着火若用水扑灭极易造成电线短路和人体触电,所以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做法错误;C、打翻燃着的酒精灯,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是用湿抹布扑盖,这样既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又可以隔绝空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做法正

13、确;D、厨房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故做法正确故选B点评: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是撤离可燃物都是常用的灭火原理,在具体扑火时还要结合火场实际,选择恰好的灭火方法42(1分)(2013本溪)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自此判断,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A氯化物B硫化物C氢化物D硫、氢和氧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来推断解答:解:生成物二氧化硫、水中含有S,H,O三种元素,则反应物中也一定含有这三种元素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则S,H一定是从该物质中来,而该物质中是否含有氧元素无法确定,而含有硫和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硫化物;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推断的能力,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43(2分)(2013本溪)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细铁丝燃烧B稀释浓硫酸C过滤D点燃酒精灯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加热器皿-酒精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铁丝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