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历史.真题汇编)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上传人:东****0 文档编号:121531965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中考历史.真题汇编)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14中考历史.真题汇编)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014中考历史.真题汇编)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2014中考历史.真题汇编)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2014中考历史.真题汇编)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中考历史.真题汇编)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中考历史.真题汇编)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按课标分解(一)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 课 鸦片战争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太平天国运动)第3课 收复新疆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内容标准(试验稿)】(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内容标准(2011版)】(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一、选择题1(2014浙江丽水8)“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损失,那么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最能证明马戛尔尼这一推论的历史事件

2、是(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北伐战争 C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2(2014山东德州6)“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3(2014天津市3)与右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4(2014江苏盐城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这是因为,鸦片战争( )A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B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标志着新民主主

3、义革命的开端【答案】A5(2014山东荷泽7)有专家说:“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最大核定关税、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中国人同意这些条款部分是出于权宜之计,部分是由于不懂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这些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A6(2014呼和浩特4)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B广州C澳门D厦门【答案】A题7图时间:1839年6月地点:广东虎门人物:林则徐意义: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7(2014广东省7)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因素。综合题7图中的要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 A虎门

4、销烟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答案】A8(2014广东揭阳5)在中国近代上,西方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其中道指中国社会性质改变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A9(2014四川遂宁1)我们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D中国战败了【答案】B10(2014四川遂宁3)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不包括( ) A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B中

5、华民国成立 C中共一大召开 D的灭亡【答案】C11(2014山东东营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中“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答案】A12(2014甘肃兰州6)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领土C打开中国市场 D传播西方文明【答案】C13(2014四川达州14)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

6、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答案】B14(2014广西玉林3)右图的雕塑是某地广场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景点。据此判断,与该雕塑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答案】A15(2014四川南充1)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教育月活动从6月3日开始,历史上的这一天,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领导人民取得了禁烟斗争的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张之洞【答案】A16(2014湖北荆门

7、9)“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C来源:学&科&网17(2014贵州安顺1)“竹枪一杆,打的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C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答案】A18(2014新疆1)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世纪40年代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史实是( )A签订南京条约,中

8、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B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太平军抗击洋枪队C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南京国民政府成立D渡江战役胜利,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答案】A19(2014青海西宁5)以下所述史实不能佐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的是( )A中国的首都三次被侵略者占领(1860北京/1900北京/1937南京) B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C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新派变法图强D辛丑条约签订后,北京东郊民巷划为外国“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答案】C20(2014辽宁沈阳3)下表是清朝爱国将领在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情况,从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时间地点人物官职1841年2月广州虎门关天培水师提督1841年10月浙江定

9、海葛云飞总兵1841年10月浙江镇海裕谦(蒙古族)钦差大臣、两江总督1841年6月上海吴淞陈化成江南提督A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C清政府求和签订不平等条约 D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答案】A(2014黑龙江大庆6)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煎熬,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我们应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请指出我国近代前夕一次大规模的禁毒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第一次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 D公车上书【答案】A22(2014山东滨州7)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正常贸易者

10、,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掘,立正刑诛”。材料表明林则徐( )支持正常贸易 反对鸦片走私 反对开放口岸 维护民族利益A BC D【答案】C23(2014山东聊城8)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激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A割让香港岛 B赔款白银4.5亿两C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严禁中国人民反帝【答案】A24(2014湖南衡阳23) 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19世纪70年代, 收复新疆,粉碎了阿古柏分裂势力,维护了我国领土主权。【答案】231840;左宗棠;25(2014福建

11、莆田8)1840年,当时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发动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称为( )A台州之战 B雅克萨之战C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华战争【答案】C26(2014江苏镇江6)在谈到道光帝(18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 B香港岛C台湾 D辽东半岛【答案】B27(2014江苏南通20)据清通州(今南通)人刘长华梓里述闻记载,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舰队侵入长江以后,一直开到南京。军舰来往于南通江面时,当地人惟恐英军登陆,纷纷下乡避难。该记载反映的侵略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28(2014广东汕尾4)八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 )A清政府武器落后 B战备不足C政府妥协退让 D封建制度腐朽【答案】D29(2014广西柳州1)“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170多年前林则徐领导的与这一共识相关的活动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虎门销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