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课堂笔记2016

上传人:东****0 文档编号:121531764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143 大小:6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课堂笔记2016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考研政治】课堂笔记2016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考研政治】课堂笔记2016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考研政治】课堂笔记2016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考研政治】课堂笔记2016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课堂笔记20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课堂笔记2016(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论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2.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3. 最根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即与时俱进;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部分、哲学二、唯物论(一)物质观1.哲

2、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及不同的哲学流派基本问题一: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唯物主义: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古典、朴素:物质是一种或几种实物相同点:都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不同点:对于物质是什么的理解不同机械、形而上学:物质是粒子、原子辨证:物质是一切客观实在唯心主义:精神是世界的本源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主观唯心:人自身的意识是世界的本源相同点:都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意识不同点:对于构成世界本源的意识是什么有着不同的理解客观唯心:独立于人以外的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源基本问题二: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可知论:人的意识可以认识客观世界,即物质和意识具有

3、同一性不可知论:人的意识不可以认识客观世界,即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 衍生问题:世界是怎样存在的形而上学:世界是孤立、片面、静止、无矛盾 辩证法:世界是联系、全面、发展、矛盾3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两大历史贡献: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两大历史贡献就是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4.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5.物质的定义方式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6.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7.物质和运动:运动的定义: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

4、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不可分割;方法论:脱离物质谈运动,导致唯心主义;脱离运动谈物质,导致形而上学。运动等于变化8运动与静止:静止的定义: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对立统一):相区别,运动的绝对性,静止的相对性;相联系,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方法论批判:夸大静止,否定运动,将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扩大运动,否定静止,将导致诡辩论的错误。9物质运动与时空:时空的定义: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空的特点:客观性

5、、有限性、无限性、相对性、绝对性。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不可分割。10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社会物质性表现:人类社会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的实践活动物质性的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二)意识观12.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的定义: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的产生:三个发展阶段(一)

6、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二)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三)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意识产生的影响因素: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言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能动作用:(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二)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13.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物质是本源,意识是派生物质和意识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不是意识,意识不是物质意识

7、对物质既有依赖性,又有相对独立性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三)实践观 14.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劳动、处理社会关系、科学实验。15.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所独有的活动,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是,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空人的存在方式实践 16. 人与自然两个前提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两个基础自然界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

8、现实性的自然基础实践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两个方面自然界的存在及其规律限制了人的活动及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可以在认识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合理的改造自然,同时改造人自身17.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实践只是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但实际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18规律及其客观性: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是前提),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

9、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三、辨证法(一)两大总特征1. 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辨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联系的特征客观性: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应主观转移普遍性事物内部有联系总结时时有联系处处有联系事物之间有联系整个世界都是一个联系的整体多样性:如“直接联系”“、间接联系”“系统”的观点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 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整体性、结构性、

10、层次性和开放性(1)整体与部分 概念整体与部分,又称全局与局部,是一对广泛使用的辩证法范畴。关系(对立统一)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没有部分便没有整体;反过来,整体制约着部分,没有整体便没有部分。整体包含部分,部分反映整体。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整体中的某一部分脱离了原整体,成为独立的另一整体,事物的各种分解、分化、分裂、解体中都有部分转化为整体的过程;整体在更大整体中成为其中一个部分,各种融合、兼并、整合中都包含整体转化为部分的过程。整体功能并不一定等于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之和是否相等,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方法论首先把整体区分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弄清它们的性质、

11、特点和功能,然后再经过综合达到对整体的认识。(2)原因和结果 概念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关系(对立统一)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又是不确定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方法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3)必然和偶然概念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

12、不确定的趋势关系(对立统一)相互区别:它们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相互联系: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方法论要重视 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4)可能性与现实性概念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 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可能发生)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已

13、经发生)关系(对立统一)区别(略,同定义) 联系: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区别可能与不可能,现实的可能与抽象的可能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看现实中是否存在依据现实的可能性与抽象的可能性看现实中的依据是否充分(5)现象和本质概念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关系(对立统一)区别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而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现象是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生动、

14、丰富的,本质是比较深刻、单纯的。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与错觉不是一回事联系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 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方法论透过现象揭示本质(6)内容与形式概念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关系(对立统一)相区别(略、见定义)相联系: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也都有一定的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方法论既要重视内容,又要善于运用形式 2. 事物的永恒发展 发展的含义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旧事物的定义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旧事物的关系新事物具有新功能,适应新结构新事物是旧事物的改良,吸收旧的优点,添加新的功能新事物符合群众利益,受群众拥护“过程”的观点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凡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把握运动与发展的关系:运动=变化发展。区分新旧事物与时间先后无关。(二)三大规律3.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