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经典+化学】碱金属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上传人:东****0 文档编号:121529743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经典+化学】碱金属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高考经典+化学】碱金属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高考经典+化学】碱金属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高考经典+化学】碱金属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高考经典+化学】碱金属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考经典+化学】碱金属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经典+化学】碱金属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碱金属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新策略:碱金属内容,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其中有关过氧化物的分析与计算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解题时,要在理清题中关系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反应合并、守恒法。对于信息类试题,如NaH、超氧化物等,还要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化合价的分析。经典题: 例题1 :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 B ).A干冰灭火剂 B黄砂 C干粉(含NaHCO3)灭火剂 D泡沫灭火剂方法: 根据性质分析获解。捷径: 分析性质,因钠可与干冰灭火剂及干粉灭火剂产生的CO2发生反应,与泡沫灭火剂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气,故不行。而钠与黄砂不能发生反应,故可用黄砂扑灭金属钠着火。综合后得答案为B。总结:将课

2、本中镁与CO2的反应迁移到钠,是解答出此题的重要之点。例题2 :在一定温度下, 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 g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 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 )A等于1.06 g B大于1.06 g而小于2.86 C等于2.86 g D大于2.86 g方法:通过假想类比分析(不必计算)。捷径: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加入1.06 g 无水碳酸钠,析出晶体(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106 2861.06 2.86由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使原溶液中水量减小,减少溶剂又有晶体析出,导致析出晶体大于2.86 g,所以选D。总结

3、:根据考试说明,对析出含有结晶水的晶体的计算不作要求,但并不排斥对结晶出来晶体的质量的范围作估计,或者对溶液质量变化或者溶液的浓度的计算或判断。因此在复习时注意复习范围。例题3 :某溶液中有NH4+、Mg2+、Fe2+和Al3+四种离子, 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 )ANH4+ BMg2+ CFe2+ DAl3+方法:从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捷径: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微热,发生下列反应:ANH4+OH=NH3+H2O, BMg2+2OH= Mg(OH)2CFe2+2OH=Fe(OH)2(白色),4Fe(OH)2+O

4、2+2H2O=4Fe(OH)3(红褐色)DAl3+3OH=Al(OH)3(白色),Al(OH)3 + OH= AlO2 + 2H2O再加入过量盐酸,使Mg(OH)2溶解转变成Mg2+,使AlO2转变成Al3+。但由于NH3的挥发及Fe2+转变成Fe3+,所以Fe2+和NH4+离子大量减少。因此答案为AC。总结:本题容易漏答案,因只注意到铵根离子加碱后转化为氨气,而疏忽了Fe(OH)2转化Fe(OH)3。例题4 :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 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大小的顺序是 ( )A甲

5、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方法:两种方法。(1)直接计算,(2)巧析巧解。捷径:此题要求熟练掌握Na、Na2O、Na2O2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甲:2Na+2H2O=2NaOH+H2乙:Na2O+H2O=2NaOH丙:2Na2O2+2H2O=4NaOH+O2所形成的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分别是:甲:乙:丙:丁:所以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的顺序为丁甲乙=丙。答案为B。总结:本题的另一解法是:因为等物质的量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中,氧化钠及过氧化钠含钠原子数是钠及氢氧化钠的2倍,且均投入相同体积的水中,所以乙、丙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甲、丁质量分数。又因2Na+2H2

6、O=2NaOH+H2放出氢气,又等物质的量的钠质量小于氢氧化钠,所以最后的溶液质量甲小于丁,而溶质质量相等,所以丁甲。在乙和丙中,2Na2O2+4H2O=4NaOH+O2,溶液的增重质量为278 32=124,而2Na2O+2H2O=4NaOH,(注意应保证Na2O2与Na2O物质的量相同),溶液增重262=124。所以乙、丙中溶质质量相同,溶液质量也相同,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当然相同,即乙=丙。例题5 :将70 g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混和物跟98 g水充分反应后,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50%。试分别写出过氧化钠和氧化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计算原混和物中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质量各为

7、多少克 ?方法:该题解答的方法有:利用方程式设未知数求解;守恒法求解等。捷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Na2O+H2O=2NaOH解法一设混和物中含x mol Na2O2和y mol Na2O 2Na2O2+2H2O=4NaOH+O2 Na2O+H2O=2NaOH 2 4 1 1 2 x 2x x/2 y 2y解得:x=0.50,Na2O2质量=0.5078=39(g),y=0.50Na2O质量=0.5062=31(g)解法二设混合物中Na2O2质量为x g, Na2O质量为(70-x) g解得:x=39,Na2O2质量为39 g ,70-x=31Na2O质量为

8、31 g解法三设混合物中Na2O2质量为x g ,Na2O质量为(70-x) g解得:x=39,Na2O2质量为39 g,70-x=31,Na2O质量为31 g总结:解法2的思维方式与传统方法不一样,目的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本题主要利用Na2O2、Na2O与水反应后的特殊关系,将混合物转化为纯净物而计算的。例题6 :本题分子量用以下数据:H2O=18.0 CaO=56.0 CaO2=72.0过氧化钙是一种安全无毒的氧化物,通常含有部分CaO,且带有数量不等的结晶水。为分析某过氧化物样品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0.270 g样品,灼热使之完全分解,生成CaO、O2和H2O,得到的O2在

9、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 mL 。另取0.120 g 样品,溶于稀盐酸,加热煮沸使生成的H2O2完全分解。然后将溶液中的Ca2+完全转化成CaC2O4沉淀,经过滤洗涤后,将沉淀溶于热的稀硫酸,用0.0200 mol/LKMnO4溶液滴定,共用去31.0 mLKMnO4溶液。化学方程式如下:5CaC2O4+2KMnO4+8H2SO4=K2SO4+2MnSO4+5CaSO4+10CO2+8H2O(1)写出CaO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计算样品中的CaO2的质量分数。(3)计算样品中的CaO2xH2O的x值。方法:通过分析反应,利用守恒法求解。捷径:(1)2CaO2 = 2CaO+O2(2)

10、w(CaO2)=80%(3)n(CaC2O4)=n(Ca2+)=31.010-3L0.0200mol/L=0.00155mol其中CaO2所含的n(Ca2+)=0.00133molm(CaO)=(0.00155mol-0.00133mol)56.0g/mol=0.012g(1分) m(H2O)=0.120g0.12080.0%0.012g=0.012g:x=总结:作为高考的计算题,该题由于反应步骤多,文字长,对考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如能在解题时充分理清反应关系(可在草稿纸上画出关系图),正确作答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的。金钥匙: 例题1 :某不纯的烧碱样品,含Na2CO3 3.8%(质量百分含

11、量)、H2O 5.8%、NaOH 0.004% 。取m g样品溶于2 mol/L盐酸40 mL后,并用2 mol/L NaOH溶液中和剩余的酸,在蒸发后可得干燥的固体的质量为( )A4.68 g B5.58 g C2.34 g D2.34 m g方法:解此题时一般方法是,根据具体的反应过程进行分步求解。如果不盲从一般解法,利用氯元素守恒法HClNaCl,此题则很快可求得。捷径:根据氯元素守恒( HClNaCl ),n(NaCl) = n(HCl) =2mol/L40103L = 8102 mol,干燥固体质量为8102mol58.5g/mol = 4.68g。即正确答案选(A)。总结:“含Na

12、2CO3 3.8%、H2O 5.8%、NaOH 0.004%”是该题的无效信息,对考生答题起到了干扰作用。如果利用此数据,因固体质量未知,便无法获解。例题2 :氢化钠是一种离子晶体,它跟水反应时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将m g氢化钠和铝粉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充分反应后,若收集到n g氢气,则混合物中铝的质量为A(36n3m)g B(m4.8n)g C(12nm)g D(24m5n)g方法:根据两种情况,利用反应中产生的氢气总量分别分析。捷径:当铝完全反应时, 根据反应NaH+H2O=NaOH+H2及2Al+2NaOH+2H2O = 2NaAlO2+3H2,可设NaH的质量为x,根据反应中H2总量得关

13、系式:解得x=(4m36n)g ,Al的质量为:mgx= mg(4m 36n)=(36n 3m)g 。当Al有剩余时,Al产生的H2决定于NaOH量的多少,设NaH质量为y,生成H2的总量为:解得y = 4.8ng,Al的质量为:mgy =(m4.8n)g 。正确答案为(A)、(B) 。总结: NaH和Al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时存在两种情况,一种为Al不足或恰好与生成的NaOH完全反应,另一种为Al有剩余。该题错解的原因是不恰当地假设Al全部参与反应而出现漏选答案。例题3 :现将Na2CO310H2O与NaHCO3组成的混合物mg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测得溶液中Na+离子的浓度为0.4

14、mol/L,若将溶液蒸干,并灼烧至质量不变。可得到固体质量是 ( )A1.68g B2.12g C2.55g D1.06g方法:利用Na离子个数守恒求解。捷径:溶液蒸干并灼烧后,最终得到的固体是Na2CO3,根据Na+离子守恒,可知:(m(Na2CO3)106g/mol)2=0.4mol/L0.1L,m(Na2CO3)=2.12g ,故选B。总结:因混合物的质量未知,如不用守恒法,将无法获得结果。例题4 :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若将原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则该混合物中一定有 ,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有 。 方法:通过反应现象和质量守恒综合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