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政治】2013文综政治政治部分试题(新课标ⅠⅠ卷)

上传人:东****0 文档编号:121526453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高中政治】2013文综政治政治部分试题(新课标ⅠⅠ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高中政治】2013文综政治政治部分试题(新课标ⅠⅠ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高中政治】2013文综政治政治部分试题(新课标ⅠⅠ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高中政治】2013文综政治政治部分试题(新课标ⅠⅠ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高中政治】2013文综政治政治部分试题(新课标ⅠⅠ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高中政治】2013文综政治政治部分试题(新课标ⅠⅠ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高中政治】2013文综政治政治部分试题(新课标ⅠⅠ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013年新课标全国文综2政治答案解析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辽宁、云南(共11省区)(2013新课标全国II)12.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12.A。解析:本题考查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财政赤字即国家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国家扩大财政支出在市场形成社会总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拉动生产,故A项正确;B项

2、中的税负的减少不是财政赤字造成的结果,排除;C项与题目无关,排除;财政支出形成的是社会需求增加,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2013新课标全国II)13.近年来,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除传统手机制造商外,许多网络公司也纷纷斥资研发智能手机,并将内置其网络产品的智能手机推向市场。在下列选项中,能够解释“网络公司造手机”原因的是( )A.生产智能手机的利润率高于其他行业B.网络公司的业务创新速度不断加快C.传统手机制造商生产智能手机能力不足D.网络公司延伸产业链提高综合竞争力13.D。解析:考查公司经营的知识。“网络公司造手机”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有利可图,二是公司产品有竞争力。材料强调网络

3、公司可以将其网络产品内置手机中,将手机的产业链延伸,可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获得更大的利益,故D项正确。A项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是网络公司造手机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C项不是网络公司造手机的原因,排除。(2013新课标全国II)当前我国农业补贴的重心已由流通环节向生产环节、由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初步形成了支持价格、直接补贴和一般服务支特相结合的农业补贴模式。回答14-15题。(2013新课标全国II)14.我国农业补贴重心转变的目的在于( )增加农业生产者收入优化农产品需求结构缩小农产品供需缺口稳定农产品市场供给A. B. C. D.14.B。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宏观调控、农业发展、社会再生

4、产环节等知识。农业补贴从流通环节项生产环节转变,说明国家运用财政手段促进农业发展。材料中的补贴模式增加了农业生产者的收入,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增加生产供给,不是需求,故错误;说法不确切,供求不平衡,并不能体现供需缺口;增加农业生产环节补贴,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市场供给,故正确。(2013新课标全国II)15.支持价格是指一国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而对粮食等农产品所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我国某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如图4所示。该产品的支持价格和供给数量分别为( )A.P0,Q0 B.P1,Q2 C.P1,Q4 D.P2,Q115.C。解析:考查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设问的是支持价格应

5、该是高于均衡价格,故P1是支持价格,相应Q4点时供给数量,故选C项。(2013新课标全国II)16.为了使政府部门与群众的沟通日常化,Q市开展了“网络在线问政”活动。2011年前9个月,共有19个政府部门组织了287次在线访谈。受理建议及咨询9482件(次),网民在线参与43657人次。Q市开展“网络在线问政”活动是( )提升行政管理水平的要求提高政府决策效率的基础健全权力制约机制的关健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的举措A. B. C. D.16.B。解析:政府通过网络在线问政,与群众进行沟通,充分反映民意,从而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水平,自觉接受群众近代,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故正确。接受网络在线问政,与

6、提高政府决策效率无关,排除;健全政府权力制约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故错误。(2013新课标全国II)17.2012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进行界别分组讨论时,政协委员就如何管理政府预算外资金、治理“小金库”展开激烈辩论。这种辩论是( )人民政协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的体现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表现政协委员管理国家事务的具体表现政协委员参与政治协商的基本形式A. B. C. D.17.A。解析:本题考查政协的知识。政协委员就如何管理政府预算外资金进行讨论,体现了政协参政议政,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故正确。政协委员不直接管理国家事务,错误;辩论不是政协委员参与政治协商的基本形式,错误。(

7、2013新课标全国II)18.在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区域外的国家中,中国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一个明确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第一个确定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这表明( )中国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中国与东盟之间用战略伙伴关系取代了竞争关系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共同利益高于各国的自身利益中国对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事务发挥着建设性作用A. B. C. D.18.B。解析:本题考查国际关系的知识,可以采用排除法。的说法错误,排除。(2013新课标全国II)1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

8、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魅力( )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A. B. C. D.19.A。解析:之所以将这幅画作为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角色,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美丽,也说明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故正确。将这幅图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说明了这幅画在台湾及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能说明,排除;说法明显错误,排除。(2013新课标全国II)20.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

9、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A. B. C. D.20.C。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知识。实践决定认识,错误;材料中联合国对发展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故正确;认识的发展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故错误

10、;材料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和上升性,正确。(2013新课标全国II)21.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唯物史观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是顺应群众期盼、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的重要形式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以宣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为根本目的A. B. C. D.21.C。解析:题目的要求是唯物史观的道理,不是哲学道理,排除;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活动,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故错误。(2013

11、新课标全国II)22.有人把一块关玉献给子罕,子罕不交。似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子罕拒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A. B. C. D.22.D。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观的知识。子罕拒玉体现了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故项正确。错误,事物的属性和功能

12、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错误,事物是否欧价值,取决于其自身的属性而并非人们的价值判断。(2013新课标全国II)23.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A. B. C. D.23.C。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错误,客观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意识的多样性;正确,

13、意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错误,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正确,意识的形成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制约。(2013新课标全国II)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城镇化,指农村人口、畜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问上泉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材料一:2004年,某县在R镇征地近2000亩(1公顷=15亩)建立了一个工业园,在一家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后.150多家配套企业相继入园,2012年该因区实现产值120亿元。在园区周围,学校、医院、银行等纷纷出现.2012年,该镇人口由2.3万增加到3.5万,新增人口中有7000多人足脱离土地的农民,他们在

14、接受培训后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务工农民留下的土地由一些经管大户集中起来、统一经管,建立了一批优质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镇90%的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人均收入明显增加。材料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被征地农民的许多现实问题受到广泛关泣.M省2010年对1460户被征地农民进行了入户调查.调查显示,被征地农民户均失地2.1亩,99%的家庭得到各种形式的补偿,每户平均获得政府货币补偿76271元;与土地被征前相比,34%的家庭收入增加,户均增加7125元,37%的家庭年收入下降,户均减少10409元,其余家庭收入变化不明显;69%的农民拥有固定职业,31%的农民

15、没有固定职业;在有固定职业的农民中,10%的农民是通过政府、社区介绍就业的;70%的农民拥有医疗保险,17%的农民拥有养老保险,3%的农民拥有失业保险。(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R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4分)答案:(1)企业的聚集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产值增加;(4分)(2)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为园区和该镇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3分)(3)土地的统一集约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3分)(4)居民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或有利于扩大内需)。(4分)(其他诸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等答案也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劳动生产率、产业化经营、生产与消费等相关知识。以“城镇化”的重大时政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根据题意对知识进行整理、重组、运用的综合判断及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