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1、曹刿论战(表格型)优质教案

上传人:东****0 文档编号:121511576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1、曹刿论战(表格型)优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1、曹刿论战(表格型)优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1、曹刿论战(表格型)优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1、曹刿论战(表格型)优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1、曹刿论战(表格型)优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1、曹刿论战(表格型)优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1、曹刿论战(表格型)优质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科语文课 题21、曹刿论战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过程方法通过读议结合、讨论探究等教学手段,探究曹刿取胜的原因,从而理解人物形象。情感态度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 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教学媒体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导语设计中国历史

2、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战役呢?让我们走近这篇课文。二、资料助读多媒体出示: 1、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

3、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聆听教师对相关知识的介绍,和课文内容链接,轻松进入课堂情境自由阅读教师出示的多媒体资料,了解文学常识积累知识整理笔记由学生感兴趣的战例故事导入,很自然的迁移到课文内容,恰到好处。丰富学生的文学积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9精品文档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4、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2.课文谈论的是古代战争故事。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三、释译课文1、朗读课文,正音(多媒体出示):刿(g

5、u) 又何间焉(jin) 鄙(b) 弗敢专也(f) 小惠未徧(bin) 玉帛(b) 小信未孚(f) 公与之乘(chng) 辙(zh) 轼(sh) 旗靡(m)2、熟读课文,对照注释,小组翻译课文,集体质疑、释疑。注意积累、记忆重点词句。3、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提出问题,复述课文大意。明确: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人曹刿见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建议鲁庄公要取信于民。鲁庄公听取了他的建议,采取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刿的协助下选择了利于打仗的地点长勺,有利于攻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齐军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结果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奥妙,曹刿雄

6、辩地论述了鲁胜齐败的原因。4、理清线索,给课文分段。提问:本文有几条线索?学生讨论后明确: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四、研读课文1、小组探究:课文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曹刿的“远谋”?2、小组交流3、集体交流。学生阅读相关文字,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次战胜的不易,侧面了解曹刿其人。朗读课文,给字词正音,记忆教师多媒体出示的字词。小组朗读课文,对照工具书、相关资料翻译课文积累重点词句解释在多次译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大意独立思考,给课文分段,明确行文线索从课文中找出体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明白故事的背景,和文本实现时空上的对接,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7、。扫清字词,读通文章,译准文章,是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关键。初三学生已经有了文言基础,所以让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翻译,教师点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这个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课文,既检查了学生的翻译情况,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讨论课文的线索,明确行文思路,为后面理解人物形象做好铺垫。直接从课文的文眼入手,相当于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明确: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4.你如何评价文中的曹刿?如果让你写一则颁奖词,你准备写给谁?如何写?明确:(1)曹刿具有卓

8、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他认为,“民从”,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民从”,具备了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些人识见鄙陋,就包括考虑不到这点。二是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起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写道:“春秋时候,鲁与齐战”,“当时的情况是弱

9、国抵抗强国”,“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2)鲁庄公 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综合以上,可以得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五、探究疑点1. 这篇文章是记叙文还

10、是议论文?明确: 这是一篇记叙文,但全文以“论”为中心。第1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 2、文章的题目可以改为长勺之战吗?学生讨论后明确:根据问题小组概括集体交流试着给文章中的人物写颁奖词,集体交流自由发表自己对曹刿取胜的看法,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并说明理由。结合教师出示的资料自由阅读,理解曹刿取胜的原因。结合学生给鲁庄公写的颁奖词,和文本内容,客观、公正的理解鲁庄公形象。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言之成理学生自己深入文本,从文中找出依据,从而更好的理解人物形象。把学生的理解转化为文字写出来,既是对人物特点的概括,又锻炼了写作能力。这个设

11、计灵活而有高度,由表象认识形成理性认识。通过疑点讨论,更深入的理解文章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文章围绕“论战”来进行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此文虽然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中心始终扣住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第1段)及战胜齐国的原因(第3段),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六、拓展迁移介绍你熟悉的战例经典,并说出喜欢的理由。七、课堂总结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

12、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 学生小组讨论明确文章独具匠心的裁剪安排交流经典战例内容,因而赏析散文的剪裁特点。结合已有知识实现迁移 ,丰富学生积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作业设计1. 试着查阅资料,写一篇论文我眼中的战争2. 有时间阅读左转板书设计曹刿论战左传 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一、战前分析二、战争经过三、战后总结教学反思相关链接相关链接相关链接毛主席论战争1、 蒋介石教我打仗 2、 我们这些人就是受过蒋介石教育的,他用内战的办法教会我们打仗。像我这样的一个人,从前并不会打仗,甚至连想也没有想到过要打仗,可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强迫我拿起武器。(1965年3月23

13、日)同叙利亚访华友好代表团谈话 3、 2、武器与人 4、 (1)有人说:“武器是第一,人是第二。”我们反过来说:“人是第一,武器是第二。”武器同机器差不多,都是人手的延长而已。是人拿在武器手里,还是武器拿在人手里?当然是后者,因为武器没有手,哪个武器有手?我从没有看见过武器有手,只看见人有手,而人用手掌握武器。(1964年7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朝鲜平壤参加第二次亚洲经济讨论会后访华的亚洲、非洲、大洋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的谈话) 5、 (2)力量的因素是很重要的,包括武装力量在内。(1956年3月14日,毛泽东等同长征、艾地的谈话) 6、 3、谁“侵略”谁? 7、 (1)我们的名誉很不好,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是侵略者。他们说我们侵略了中国,这确实是“侵略”了蒋介石,但那是蒋介石先侵略了我们嘛!(1964年7月9日,毛泽东同在朝鲜平壤参加第二次亚洲经济讨论会后访华的亚洲、非洲、大洋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谈话) 8、 (2)帝国主义者还说我们是好战分子,原因是我们过去帮助胡志明打法国人,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