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八单元 教材解析部编版

上传人:doc****ang 文档编号:121511117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八单元 教材解析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八单元 教材解析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八单元 教材解析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八单元 教材解析部编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单元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司马光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4篇课文。课文中的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儿童,既有古代的史学家也有近现代的革命家:冷静机智的司马光,受到鼓励而变得阳光自信的英子和用掌声鼓励英子的同学们,关爱、呵护儿童的列宁和天真诚实的孩子,对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白求恩,他们的身上都有美好的品质。其中,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本套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安排默读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尝试不出声不指读。本单元对默读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即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和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

2、,引导学生默读时思考句子或段落的意思:掌声要求默读时思考英子前后变化的原因;灰雀要求默读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手术台就是阵地要求默读时思考课题的含义。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默读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话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安排写一件事,要求把玩的过程相对完整地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要重视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的习惯,帮助学生提高默读的效率,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可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司马光一课可通过与现代文比较,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掌声一课可通过比较,了解英子前后的变

3、化及变化的原因;灰雀一课则可通过比较发现,同样是喜爱灰雀,列宁和小男孩有不同的喜爱方式,彰显了不同的人物特点。 第三,本单元的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应追求逐字逐句的理解,更不应追求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学时应避免拔高要求。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司马光2-31认识42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会写28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司马光。3能借助注释理解司马光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4能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心理

4、活动。能转换人称复述故事片段。5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掌声2灰雀2手术台就是阵地1口语交际请教11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2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时追问。习作 那次玩得真高兴21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1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2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3能辨析“陆续、连续、继续”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4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5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

5、解名言蕴含的道理。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合计12-13 24司马光教材解析 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课文非常简短,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比如,“戏、登”描写了孩子们尽情游戏、攀爬的样子;“跌、没”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跌入瓮中、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持、击”表现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迸”写出了水一下子从瓮中涌出来的状态。 本文虽然是文言文,但很多词语的意思与

6、现代文基本一致。比如,“戏”是“游戏”的意思,“登”是“爬”的意思,“击”是“击打”的意思。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对应着故事的结局:瓮被砸破,水从瓮中喷涌而出,司马光在一旁扶起得救的小伙伴。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教学建议 教学本课时,可先让学生回顾此前知道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引发阅

7、读期待;接着让学生跟着教师朗读,读好停顿;再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熟读成诵;然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讲讲这个故事;最后让学生将本文与其他课文进行比较,发现语言上的差异。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生字量少,可灵活指导学生识记。 “司”字,可在揭题时引导学生关注“司马”是复姓,再组成生活中常见的“公司、司机”等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形声字“跌”“持”,可引导学生关注形旁,猜猜意思,做动作理解。 “皆”字,可先让学生通过注释了解它的意思“全,都”,再出示“皆大欢喜、人人皆知”等词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字义。“弃”字,教师可出示词语“放弃、舍弃”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2写字。 本课要求写

8、的字,要注意归类指导。“司庭”等右上包围和左上包围的字,注意笔顺规则为先外后内,可引导学生回顾二年级下册“书写提示”中关于半包围结构的书写要点;上下结构的字“登”,写上边部分时撇、捺要舒展;左右结构的字“持”注意几个横画之间距离要均等;“品字形”结构的字“众”注意第二个“人”捺变点,整个字呈三角形。 教师还可让学生把本课的生字组成词语,练习书写。比如:“庭”组成“庭院”,“登”组成“登山”,“众”组成“众人”,“弃”组成“放弃”,“持”组成“支持”。 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庭 注意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广”要写得舒展,第三笔是竖撇,稍长。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可稍超出第二笔横。登 上窄下宽。上边部分的

9、笔顺为横撇、点、撇、撇、捺,左低右高,右上的两撇短而平行,捺笔从竖中线开始 ,注意保持整个字的重心。持 左窄右宽。右边“寺”注意横画有长有短,横画之间的距离均等。 二、理解运用 1利用学生已知导入课文的学习。 揭题后,可引导学生关注“复姓”,先让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学过的姓氏歌一课中提到的复姓,再讲解课题中的“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教师还可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见过的复姓。 然后,让学生简单讲述之前知道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使其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期待。教师可借助插图,引导学生猜测,课文里的故事可能就是之前知道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教师可顺势告诉学生:本课这种语言形式叫作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

10、人们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的语言。 2跟读课文,读好停顿。 教学文言文,要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引导学生练习朗读,边读边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但由于本课是学生初学文言文,对朗读的要求一定不能过高,只要能跟着教师读出正确的词句问停顿即可。至于朗读的语气、感情等方面,一律不做要求。课后第一题明确提出了这样的学习要求。 本文断句的方式举例如下: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教师范读时,要处理好停顿的层次。句号处的停顿可以长一些,逗号处的停顿可以略短,词与词之间的停顿再短一些。起初教师可以读得慢一点儿,便于学生跟读,但不要故意拖长音;等熟练一些后,教师可以用比较自然

11、的语速范读,让学生也用比较自然的语速跟读。如果学生跟读时停顿的情况比较好,可以让其试着自己朗读,但不做硬性要求。 3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 本课教学时,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词语的意思。 关于“瓮”,可引导学生先看看注释,知道它是一种N小肚大的容器,再观察课文插图,了解瓮的样子。如果有学生提出“瓮”和“缸”区别的疑问,教师可以相机出示图片,让学生大致知道瓮是收口的,缸是敞口的。关于。“迸”,可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水流出来的样子,再看注释,体会“涌出”的意味。教师可以解释,瓮被砸破后,水一下子涌出来了,这就是“迸”。 可让学生读一读“庭”的注释,知道文言文中的一

12、些单音节词语可以组成现代文中的双音节词语来理解,再运用这一方法,把“群”“戏”“没”“众”“石”等字组成“一群”“游戏”“淹没”“众人”“石头”等词语来理解。 还有一些词语,可引导学生根据前后语境,试着换成现代文中的常见词语来理解,比如,“登”换成“爬上”,“足”换成“脚”,“去”换成“离开”。学生替换有难度时,教师可相机提供词语。 文中共有3次提到“儿”,可以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想想这3个“儿”分别指谁,“众”又是指谁。 在疏通了语句意思之后,可让学生再次跟着教师读课文,读好停顿。多次跟读后,让学生不看教材,试着跟教师一起背诵课文。要提示学生,背诵时也要和跟读时一样,注意词句问的停顿。 4借

13、助注释讲故事。 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讲故事,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不仅要对故事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还要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这一环节的讲故事,与初读环节讲述此前知道的司马光的故事有所不同,对语言表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把课文中“庭”“足”“皆”这些文言词语转化成现代汉语来讲述;要注意按一定顺序讲述。 讲述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让其先回顾此前知道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再讲述。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还可引导其关注插图中人物的表情,试着揣摩人物内心,想象人物说的话,并把这些内容添加到故事的讲述中。 5初步比较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语言上的差异。 学完课文后,教师可借助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结合

14、之前朗读、理解词句的体会,将本文和其他课文进行比较,发现语言上的差异。比如,本课课文里有许多词语是单个字的;本课课文里用“光”来称呼“司马光”,这在其他课文里比较少见;本课课文的句子都很短。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教师就要充分肯定,以保护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结合本课学习经验,交流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如“认真跟着老师多读几遍”“不理解的地方看看注释”“给一些字组成词来理解”。教学资源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他主持编纂了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宋史司马光传简介 宋史司马光传主要记载了司马光的一生,既有他幼年的故事,也有他成年后在朝为官的事迹。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跟读课文。 3能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