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之零件图(ppt 56页)

上传人:r**** 文档编号:121451916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图之零件图(ppt 5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机械制图之零件图(ppt 5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机械制图之零件图(ppt 5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机械制图之零件图(ppt 5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机械制图之零件图(ppt 5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制图之零件图(ppt 5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图之零件图(ppt 56页)(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零 件 图 零件尺寸的合理标注 零件的表达分析 零件图的作用及内容 零件的工艺结构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看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一 零件的分类 根据零件的作用及其结构分类 齿轮 螺钉 销 键 垫圈 螺母 泵盖泵体 垫片齿轮轴 标准件常用件一般零件 轴类 盘类 支架类 箱体类 零件图的作用 零件图的内容 一组视图 完整的尺寸 技术要求 标题栏 表达零件的结构形 状 确定各部分的大小 和位置 加工 检验达到的 技术指标 零件名称 数量 材料及必要签署 加工制造 检验 测量零件 表达单个零件的图称为零件图 二 零件图的作用及内容 分析零件 几何形体 结构 功用 加工方法 要分清主要 和次要形体 形状

2、与功用有关 形状与加工方法有关 三 零件图视图选择的方法及步骤 选主视图 零件的安放位置 投射方向 加工位置 轴 盘类 工作位置 支架 箱体类 能清楚地表达主要形体的 形状特征 择优原则 在零件的结构形状表达清楚的基础上 视图的数量越少越好 方案比较 在多种方案中比较 择优 避免不必要的细节重复 三 零件图视图选择的方法及步骤 选其它视图 首先考虑表达主要形体的其它视图 再补全 次要形体的视图 内 外形的表达 外形简单而内形复杂的可 取全剖视 内外形均复杂 且不影响清楚表 达时可取局部剖视 内外形均复杂且有对称 特点时可考虑用半剖视 尽量不用虚线表示零件的轮廓线 但若用少 量虚线可节省视图数量

3、 而又不在虚线上标 注尺寸时 可适当采用虚线 视图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优先选用基本视图 三 零件图视图选择的方法及步骤 选择主视图 选择其它视图 用断面图表达键槽结构 投射方向 如图所示 安放位置 加工位置 轴线 水平放置 A 分析形体 结构 由于轴上零件的固定及定位要求 其形状多 为阶梯形 并有键槽 四 典型零件的视图选择 1 轴类零件 2 盘类零件 分析形体 结构 选择主视图 选择其它视图 盘类零件主要由不同直径的同心圆柱面所组 成 其厚度相对于直径小得多 成盘状 周边常 分布一些孔 槽等 通常采用全剖视图 用左 右 视图表达孔 槽的分布情况 安放位置 加工位置 轴线 水平放置 投射方向 A

4、向 A 四 典型零件的视图选择 端盖 2 盘类零件 四 典型零件的视图选择 端盖视图表达方案 A 3 支架类零件 四 典型零件的视图选择 分析零件 功用 支撑轴及轴上零件 结构 分析三部分主要形 体的相对位置及表 面连接关系 形体 由轴承孔 底板 支撑板等组成 支架 轴承孔 支撑板 底板 3 支架类零件 四 典型零件的视图选择 选择主视图 安放位置 支架的工作位置 投射方向 主视图表达了零件的主要 部分 轴承孔的形状特征 各 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 三个螺 钉孔的分布等都得到了表达 比较A B两方向后 定为A向 B A 主视图 3 支架类零件 四 典型零件的视图选择 选全剖的左视图 表达轴承孔的内

5、部 结构及两侧支撑板 形状 俯视图选用 A A 剖视表达底板与支 撑板断面的形状 A A AA 选择其它视图 阀体 4 箱体类零件 四 典型零件的视图选择 分析零件 功用 流体开关装置球阀 中的主体件 用于 盛装阀芯及密封件 等 结构 两部分圆柱与球体 相交 内孔相通 形体 由球形壳体 圆柱 筒 方板 管接头 等 圆柱筒 球形壳体 管接头 方板 4 箱体类零件 四 典型零件的视图选择 选择主视图 安放位置 阀体的工作位置 投射方向 A向 全剖的主视图表达了 阀体的内部形状特征 各 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等 A 主视图 B BB B 选半剖的左视图 表达阀体主体部分 的外形特征 左侧 方形板形状及内

6、孔 的结构等 选择俯视图表达阀 体整体形状特征及 顶部扇形结构的形 状 4 箱体类零件 四 典型零件的视图选择 选择其它视图 五 零件尺寸的合理标注 1 正确地选择基准 设计基准 工艺基准 设计基准 cd c b 2 重要的尺寸直接注出 合理不合理 五 零件尺寸的合理标注 五 零件尺寸的合理标注 3 尺寸不要注成封闭形式 AC L BACBA L B 合理不合理不合理 尺寸不能注成 封闭形式 这样标注尺寸 使得轴的总长 误差太大 误差全部集 中在不重要 的尺寸C 处 以保证重 要尺寸的精 度 4 35 20 C2 4 应尽量符合加工顺序 五 零件尺寸的合理标注 加工顺序 1 车 4 15 退刀

7、槽 2 车 20 外圆及倒角 15 5 应考虑测量方便 五 零件尺寸的合理标注 合理不合理 BCAC 六 零件的工艺结构 1 铸造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铸造圆角 铸件表面相交处应有圆角 以免铸件冷却 时产生缩孔或裂纹 同时防止脱模时砂型落砂 缩孔裂纹 零件图上应反映加工工艺对零件结构 的各种要求 六 零件的工艺结构 拔模斜度 铸件在内外壁沿起模方向应有斜度 称为 拔模斜度 当斜度较大时 则应在图中表示出 来 否则不予表示 壁厚不均匀壁厚均匀壁厚逐渐过渡 缩孔 拔模斜度 裂纹 壁厚均匀 六 零件的工艺结构 2 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倒角 b b 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作用 便于装配 和操作

8、安全 作用 便于退刀 和零件轴向定 位 b b 退刀槽 砂轮 b 六 零件的工艺结构 2 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钻孔端面 作用 避免钻孔偏斜和钻头折断 90 砂轮越程槽 六 零件的工艺结构 2 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凸台和凹坑 作用 减少机械加工量及保证两表面接触良好 凹槽 凸台凹坑凹腔 七 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表面粗糙度是指零件的加工表面上具 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形成的微观几何形 状特性 2 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 轮廓最大高度 Rz 优先选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七 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3 表面粗糙度代 符 号及其注法 用任何方法获得

9、的表面 单独使用无意义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 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 横线上用于标注有关参数和说明 符 号 意 义 及 说 明 表示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 糙度要求 七 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4 表面粗糙度代 符 号在图样上的标法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0 3 2 3 2 30 在不同方向的表面上标注时 代号中的数 字及符号的方向必须按下图规定标注 符号的尖端必须 从材料外指向被 标注的表面 3 2 2 X45 1 X45 0 4 3 2 12 5 1 6 1 6 其余 25 M 七 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4 表面粗糙度代 符

10、号在图样上的标法 每一表面只注一次粗糙度代号 且应注在 可见轮廓线 尺寸界线 引出线或它们的 延长线上 在满足表面性能要求的前提下 应尽量 选用较大的粗糙度参数值 工作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应小于非工作 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 七 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5 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选用 运动速度高 单位压力大的摩擦表面的 粗糙度参数值应小于运动速度低 单位 压力小的摩擦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 配合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应小于非配合 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 八 极限与配合 1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为什么要制定极限 与配合标准 互换性要求 保证零件具有互换性的措施 由设计者根据极限与配合标准 确定零件合 理的配合要求和尺寸极限

11、 同一批零件 不经挑 选和辅助加工 任取一个 就可顺利地装到机器上去 并满足机器的性能要求 50 008 49 992 50 八 极限与配合 1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基本尺寸 实际尺寸 极限尺寸 零件制成后实际测得的尺寸 允许零件实际尺寸变化 的两个界限值 基本尺寸 实际尺寸 极限尺寸 设计时确定的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基本尺寸 50 0 008 最大极限尺寸 实际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零件合格的条件 八 极限与配合 1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上偏差 下偏差 最小极限尺寸 基本尺寸 尺寸偏差和尺寸公差 最大极限尺寸 基本尺寸 代号 孔为ES 轴为es 代号 孔为EI 轴为ei 上偏

12、差 下偏差 统称极限偏差 0 008 0 008 偏差可 正可负 50 008 49 992 50 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基本尺寸 0 008 0 008 偏差可 正可负 50 008 49 992 50 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基本尺寸 八 极限与配合 1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尺寸公差 简称公差 公差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上偏差 下偏差 尺寸偏差和尺寸公差 允许实际尺寸的变动量 0 016 公差恒为正 公差带图 轴公差带 孔公差带 基本尺寸 0 ES EI es ei 零线 八 极限与配合 1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 标准公差 用于确定公差带的大小 代号

13、 IT 共20个等级 IT01 IT0 IT1 IT18 标准公差的数值由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确定 标准公差 标准公差 轴公差带 孔公差带 基本尺寸 0 零线 八 极限与配合 1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 基本偏差 用于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 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代号 孔用大写字母 轴用小写字母表示 基本偏差 基本偏差 标准公差 标准公差 轴公差带 孔公差带 基本尺寸 0 零线 基准孔 基准轴 R ST P C D EF FG CD E H Y A B G JS K M N U V X Z ZA ZB ZC F 基本尺寸 0 孔 J r a fg d ef cd b h

14、 js j k m n ps t u x z zazb zc g e c f v y 基本尺寸 0 轴 基本偏差系列 公差带代号组成 基本偏差代号 如 H f 标准公差等级代号 如 8 7 如 H 8 f 7 孔的基本偏差代号 孔的公差等级代号 轴的公差等级代号 轴的基本偏差代号 八 极限与配合 1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公差带代号 孔的公差带代号轴的公差带代号 八 极限与配合 1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配合 配合的概念 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 和轴的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间隙或过盈 孔的实际尺寸 轴的实际尺寸 20 配合 20 0 间间隙 0 过过盈 八 极限与配合 1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15、配合 配合的种类 间隙配合 具有间隙 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 的配合 过盈配合 具有过盈 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 的配合 过渡配合 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 八 极限与配合 1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配合 配合制 基孔制配合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 与不同基本偏 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制度 基准孔 H 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 八 极限与配合 1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配合 配合制 基轴制配合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 与不同基本偏 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制度 基准轴 h 过盈配合过渡配合间隙配合 基轴制 A H 形成间隙配合 J N 形成过渡配合 P ZC 形成过盈配合 基孔制 a

16、 h 形成间隙配合 j n 形成过渡配合 p zc 形成过盈配合 根据基本偏差代号确定配合种类 h H 基准孔公差带 r fg ef h js j k m n pst u g f 轴 基准轴公差带 EF NK JS H FG F J M G R ST P U 孔 轴 轴套 箱体 八 极限与配合 2 极限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在装配图中配合的标注 标注形式为 例如 基孔制间隙配合 基轴制过盈配合 f 7 30 H8 40 R7 h 6 基本尺寸 孔的公差带代号 轴的公差带代号 40 R7 h6 30H8 f 7 30 0 033 0 30H8 0 033 0 0 041 0 020 30 30f7 0 041 0 020 30H8 30f 7 八 极限与配合 2 极限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在零件图中极限的标注 九 形状和位置公差 1 形位公差的概念 形状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 是零件要 素的实际形状和实际位置对理想形状和理想位置 的允许变动量 轴线的直 线度公差 九 形状和位置公差 2 形位公差的分类 项目及其符号 2h h为图中字高 九 形状和位置公差 3 形位公差的标注 指引线 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