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业务汇总】 表外业务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1450210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外业务汇总】 表外业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表外业务汇总】 表外业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表外业务汇总】 表外业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表外业务汇总】 表外业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表外业务汇总】 表外业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表外业务汇总】 表外业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外业务汇总】 表外业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外业务汇总】 表外业务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表外业务在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不断增加,表外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比较缓慢,整体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外资银行。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加大表外业务的发展,实现经营多元化,拓展新的利润渠道,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金融20世纪80年代以来,表外业务在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不断增加,表外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比较缓慢,整体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外资银行。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金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存

2、贷业务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加大表外业务的发展,实现经营多元化,拓展新的利润渠道,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 1 影响我国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因素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长期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习惯了政府的指令性安排,市场竞争意识差,盈利观念淡薄。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商业银行的经营观念有所改变但是仍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传统的存贷等表内业务上,对表外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表外业务的创新发展缺乏动力,没有形成对表外业务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分业经营管理体制的约束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商业银行在涉及证券,保险业务领域时不能提供相应的综合理财业务。分业经营极大的限制

3、了表外业务的拓展空间,割裂了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联系,使商业银行经营的表外业务品种单一,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受到很大的局限。金融市场欠发达我国金融市场相对不发达,企业债券市场和商业票据市场在规模,流通机制等方还都很不完善;股票市场虽然历经改革,有所发展,但仍然存在市场分割,投机严重等问题;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开辟无疑与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及人名币走向完全自由兑换的进程密切相关。担保类,承诺类等表外业务与企业债券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的兴衰高度相关。而更高层次的表外业务如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服务,理财顾问服务等要以高度发的的金融市场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为依托。金融市场的不发达,严重阻碍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4、。外部信用环境欠佳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有风险的表外业务如担保类,承诺类,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类的服务,开展此类的表外业务要求缔约双方有良好的信用习惯,否则会使银行承担过高的风险。我国社会信用意识淡薄,社会生活中信用机制不健全。我国银行与企业之间,甚至银行与银行之间债务拖欠时有发生。这种不良的外部信用环境也是银行表外业务缓慢发展的原因之一。专业的人才和技术的缺乏银行本身是一个高技术,高智能型行业,而表外业务更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产品,集合了对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和信誉于一体的要求,涉及金融,财会,法律,税收等领域。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拓展需要大批复合型金融人才,他们需要熟悉国际金融业务,精通先进

5、电子技术,掌握现代管理和法律法规知识。这就对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但目前我国的金融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这“三多三少”的问题,即懂一般操作的人多,精通管理的人少;懂传统业务的人多,精通金融创新类表外业务的人少;懂单项业务的人多,精通计算机,外语和国际业务的人少。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经营及管理人员的数量与素质明显不足。在技术支持方面商业银行虽然进行了电子化革命,拥有较位先进的网络服务系统,但是于表外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如软件程序开发能力不足,计算机应用配套能力差,管理信息系统有待完善等。2 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对策(1)允许商业银行适度的混业经营。我国金融机

6、构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现状,限制了银行、证券、保险企业之间的业务互通,使得商业银行拓展表外业务受到诸多制约。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面对金融业开放后激烈的市场竞争,扩大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允许商业银行适度混业经营,可以提高银行的收益率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发挥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范围经济效应。(2)改变经营观念积极稳妥的发展表外业务。银行树立多元化的经营管理理念,以表外业务为发展方向实施多元化战略,可以改善财务收入结构,开辟新的收入,提高综合经营效益,从而彻底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片面依赖存贷利差收益、收入结构过于单一的经营状况,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首先,根据我国商

7、业银行针对表外业务品种单一、服务质量低的现状,应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 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的需求, 甚至创造出客户的需求;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包括庞大的机构网络资源、现有的客户资源、几十年经营积累起来的信用资源以及相对优势的人力资源; 同时挖掘潜在的资源,包括潜在的市场资源、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资源、信息技术资源和我国特有的文化资源等,尽力拓展表外业务发展的空间。最后,要充分利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分业经营限制将逐步被打破的良好契机,不断开拓表外业务的新品种。(3)加强科技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我国商业银行要改变当前的用人机制, 大量培养和引进表外业务人才。一

8、方面可以从现有人员中选拔精通业务、善于钻研的人员, 安排到表外业务岗位上, 对他们进行表外业务方面较高层次的知识培训, 为表外业务的拓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面向社会、大专院校、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等, 引进一些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充实到表外业务发展的人才队伍中来, 以促进表外业务的管理与发展。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快电子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开拓创新,始终保持超越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4)加强对表外业务的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加强对金融法律法规的建设,保证表外业务的发展有法可依。表外业务经营状况透明度低,银行股东和其他外部人员不容易获得表外业务的真实信息,比较难以

9、有效监督。银行内部对表外业务的风险也较难以控制。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首先应从管理制度入手,如建立信用评估制度、业务风险评估制度、双重审核制度等,明确表外业务运作中的岗位分工和岗位职责,确立严格的业务程序和业务条件,将具有信用风险的或有资产业务实行统一授信管理,使各项业务的操作者、监督者和风险管理者相互制衡和相互约束;其次,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增加表外业务报表,以及时向金融管理当局报告交易情况和统计数据,强化交易透明度;最后,要加强对表外业务的内部审计,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得到切实有效执行。金融监管机构应根据市场情况、金融业发展状况和客户需求,严格审查国有商业银行拟开

10、办表外业务特别是金融衍生业务的风险防范措施、成本和收益预测、管理人员配备情况、业务支持系统、操作规程和相关内控机制建设情况,并以此作为表外业务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要完善表外业务报告制度,规范表外业务信息披露。孟扬记者孟扬今年以来,面对陡然增加的流动性压力,银行一方面大量发行短期理财产品,缓解存贷比考核压力,加剧了存款“出逃”至理财,另一方面通过委托贷款、银信合作、票据理财产品满足企业融资需求,造成了资产负债“双重表外化”的局面。有业内专家坦言,由于表外业务的扩张不在原有监管范围之内,且缺乏有效的风险对冲机制,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正在不断累积。如何加强表外业务风险控制,防范表外风险向表内蔓延,成为

11、摆在商业银行和监管者面前的紧迫课题。资产负债“双重表外化”加剧自20XX年下半年以来,银行体系流动性逐步收缩,尤其是央行实施稳健货币政策,过度扩张的银行信贷受到一定限制,为维系企业客户,银行大量通过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票据理财产品等方式帮助客户融资。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委托贷款增加万亿元,同比多增5625亿元;委托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达%,同比提高个百分点。“今年我们做了不少委托贷款,因为没有贷款额度,又不想丢失客户,我们就会把有融资需求的客户介绍给一些资金宽裕的企业和个人,不仅不占用银行的信贷额度,还能带来不错的手续费收入。”一国有银行温州分行公司业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行企业

12、间的委托贷款余额近6亿元,其余几家大银行的委托贷款余额也比去年有所增加。与委托贷款一样有“复苏”迹象的还有银信合作业务。仅从10月份的数据来看,新发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为615款,占银行理财产品的%,环比上升个百分点。按平均规模测算,当月发行的银信合作产品总规模达到亿元。如果说委托贷款和银信合作是银行资产方的“表外化”,那么存款“搬家”至理财就是负债方的“表外化”。面对严格的监管和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纷纷发力理财产品,一是依靠短期理财产品期限的精准设计来保证关键时点的存贷比考核和业绩,二是通过发售理财产品筹集资金,然后放贷出去,不仅不受央行信贷规模的限制,还能扩大中间业务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

13、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共发行14876款理财产品,个人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达万亿元,理财产品平均年化预期收益率达%,远超一年期存款利率。 表外业务风险不断累积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银行表外业务的快速发展是我国金融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 “首先,随着经济和金融的发展,金融脱媒日益显现,降低间接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必然结果就是银行直接融资工具或者说表外业务的快速发展;其次,由于宏观调控在加强,利率管制很严格,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信贷规模收紧,一些企业的资金需求无法从表内实现,只能通过信托计划等表外工具实现;最后,这跟银行间的竞争有关。由于高端客户的融资需求越来越高,银行的传统产品难

14、以满足他们的需要,理财业务因此实现较快发展。”某大型国有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表示。虽然表外业务拓宽了商业银行的服务领域,使其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多元化需要,但相对于表外业务的创新步伐,监管却相对滞后,表外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可能产生的风险隐患已经引起关注。“表外业务风险正在不断累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信用风险,信托资金主要投向了房地产,理财资金由于资产池运作,也不可避免地流向了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风险较高领域。”赵庆明直言,“此外,银行还面临信誉风险。因为客户购买银行的信托或理财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银行的信赖,产品一旦发生问题,必然对银行信誉造成影响。” 美银美林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信托

15、贷款、委托贷款等表外业务大约占银行风险加权资产的10%至20%,这相当于25%至60%的银行贷款总额;目前已有超过40%的借款者都是通过信托方式贷款,房地产商占绝大多数。资金流向房地产以及融资受限的企业,使得政府调控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巨额理财产品也对冲了信贷调控的效应。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缺乏风险对冲机制和有效“防火墙”,表外业务风险很容易向表内蔓延。“双重表外业务的扩张,脱离了监管者的监管范围,且没有有效的风险对冲机制,一旦表外贷款无法偿还,银行为避免声誉上的损失,必将动用表内贷款偿还理财资金,表外风险转嫁表内。”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分析。建立有效“防火墙”是当务之急如何加强表外业

16、务风险控制,防范表外风险向表内蔓延?多数专家的建议是,建立有效“防火墙”,真正做到表内资产与表外资产的风险隔离。“一是建立健全表外业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表外业务运作中的岗位分工和岗位职责,确立严格的业务程序和业务条件,注重对表外业务形成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项目实行统一资本金管理,对具有信用风险的或有资产业务实行统一授信管理;二是加强对表外业务的内部审计,建立独立审计的风险管理模式,准确评估风险控制的差距和自我改进状况;三是建立风险管理信息和控制系统,充分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历史数据和市场信息,着力构建涵盖风险监测、风险分析的管理信息系统。”一银行业首席风险官表示。事实上,表外业务的迅速发展及其潜在风险也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近日,央行在三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