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二期末物理复习试卷(二)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21435563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二期末物理复习试卷(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年高二期末物理复习试卷(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年高二期末物理复习试卷(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年高二期末物理复习试卷(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年高二期末物理复习试卷(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二期末物理复习试卷(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二期末物理复习试卷(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安中学2012年高二期末物理复习试卷(二)第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关于电磁场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电场的周围空间一定产生磁场B任何变化的电场周围空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C均匀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变化的磁场D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2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必须依赖介质传播B电磁波可以发生衍射现象 C电磁波不会发生偏振现象D电磁波无法携带信息传播3声波能绕过某一建筑物传播而光波却不能绕过该建筑物,这是因为A声波是纵波,光波是横波 B声波振幅大,光波振幅小C声波波长较长,光波波长很短

2、 D声波波速较小,光波波速很大4属于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的是:在不同的惯性系中, 真空中光速不变时间间隔具有相对性 物体的质量不变物体的能量与质量成正比5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B 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C 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像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 D 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6已知某玻璃对蓝光的折射率比对红光的折射率大,则两种光 A在该玻璃中传播时,蓝光的速度较大 B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该玻璃中,蓝光折射角较大 C从该玻璃中射入空气发生反射时,红

3、光临界角较大 D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蓝光的相邻条纹间距较大 7电磁波包含了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等,按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A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射线B红外线、无线电波、射线、紫外线C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D紫外线、无线电波、射线、红外线8一个弹簧振子在AB间作简谐运动,O是平衡位置,以某时刻作为计时零点()。经过周期,振子具有正方向的最大速度。那么以下几个振动图中哪一个正确地反映了振子的振动情况?( )9某同学在用单摆测重加速度的实验中,用的摆球密度不均匀,无法确定重心位置,他第一次量得悬线长为L1(不计摆球半径),测得周期为T1,第二次量得悬线长为L2,测得

4、周期为T2,根据上述数据,重力加速度g的值为:A B C D无法判断10如图甲是一列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图乙是从该时刻起记录到P质点的振动图象,结合两图分析可知( )A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P 质点每个周期沿y轴正方向传播8m CP质点1秒通过的路程是8m D该波的传播速度为4m/s,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1一弹簧振子作简谐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位移为负值,则速度可能为正值,加速度一定为正值B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C振子每次通过平衡位置时,加速度相同

5、,速度也一定相同D振子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其速度不一定相同,但加速度一定相同12在以下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地震波是机械波,其中既有横波也有纵波B不同频率的机械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不同C如果测量到来自遥远星系上某些元素发出的光波波长比地球上这些元素静止时发光的波长长,这说明该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D全息照相是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13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多次报道某些边远落后农村电价过高,农民负担过重,其中客观原因是电网陈旧老化近来进行农村电网改造,为减少远距离输电的损耗而降低电费价格,可采取的措施有 A提高输送功率 B应用超导材料做输电线 C提高输电的电压

6、D减小输电导线的横截面积14图示为一直角棱镜的横截面,bac90,abc60。一平行细光束从O点沿垂直于bc面的方向射入棱镜。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若不考虑原入射光在bc面上的反射光,则有光线( )A从ab面射出B从ac面射出C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斜交D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垂直15在O点有一波源,t=0时刻开始向上振动,形成向右传播的一列横波。t1=4s时,距离O点为3m的A点第一次达到波峰;t2=7s时,距离O点为4m的B点第一次达到波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横波的波长为2mB该横波的周期为4sC该横波的波速为2m/sD距离O点为1m的质点第一次开始向上振动的时刻为6s末O入

7、射光12滤光片 第II卷16如图,一玻璃柱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细的单色光束从空气射向柱体的O点(半圆的圆心),产生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已知玻璃折射率为,当入射角时,求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之间的夹角为 。17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方向传播已知在t=0时,波传播到x轴上的B质点,在它左边的A质点位于负最大位移处;在t=0.6s时,质点A第二次出现在正的最大位移处这列简谐波的周期是s,波速是m/st=0.6 s时,质点D已运动的路程是mCOMNABDP1P2P318如图所示,某同学用插针法测定一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在平铺的白纸上垂直纸面插大头针P1、P2确定入射光线,并让入射光线过圆心O

8、,在玻璃砖(图中实线部分)另一侧垂直纸面插大头针P3,使P3挡住P1、P2的像,连接O P3图中MN为分界面,虚线半圆与玻璃砖对称,B、C分别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圆的交点,AB、CD均垂直于法线并分别交法线于A、D点 设AB的长度为l1,AO的长度为l2,CD的长度为l3,DO的长度为l4,为较方便地表示出玻璃砖的折射率,需用刻度尺测量 (用上述所给物理量的字母表示),则玻璃砖的折射率可表示为 19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已知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L1=100mm,双缝与屏的距离L2=700mm,双缝间距d=025mm。用测量头来测量亮纹中心的距离。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

9、轮等构成,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左右移动,让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亮纹的中心(如图(乙)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另一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1)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分别对准第1条和第4条亮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读数如图(丙)所示,则对准第1条时读数x1=_mm、对准第4条时读数x2=_mm光源单缝双缝遮光筒屏图(甲)L1L2(2)写出计算波长的表达式,=_(用符号表示),=_ _nm15205100202515图(丙)第1条时读数第4条时读数1520510030354045图(乙)20(8分)如图所示,AOB是14圆柱玻璃砖的截面,玻璃砖的折射率为,今有

10、一平行光以入射角射入玻璃砖的OA平面,这些光线中只有一部分能从圆柱的AB面上射出,假设凡射到OB面的光线全部被吸收,也不考虑OA面的反射作用,试问圆柱AB面上能射出光线部分占AB表面的几分之几?123088y/cmx/m21(10分)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t1 = 0和t2 = 025s两个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求该波的传播速度的可能值22(12分)如图所示,一小型旋转电枢式交流发电机,其矩形线圈的长度为a,宽度为b,匝数为n,电阻为r,与线圈两端相接触的集流环上接有一个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线圈以角速度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对称轴匀速转动,沿轴方向看去,线圈转动方

11、向沿顺时针,求: (1)从图示位置(线圈平面平行于磁场方向)开始计时,矩形线圈产生感应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 (2)与电阻并联的交流电压表的示数; (3)矩形线圈中产生的热功率; (4)从图示位置开始矩形线圈转过14周期的过程中通过线圈的电量。参考答案1D 2B 3C 4A 5D 6C 7A 8 C 9 B 10 D 11AD 12ACD 13C 14BD 15 B 16 900 17 0.4、5、0.1 18 l1、l3;l1/l3 19(1)2.190,7.868, (2), 67620、( 8分)解:在OA面发生折射,设折射角为r 解得(2分)设射到AB面上的光线,其射出部分为部分,则应等

12、于临界角 ( 2分)在中,(2分)射出光线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为,占面的( 2分)21、解析: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图可知,该波在t1 到t2的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m (n = 0,1,2,)(3分) 因此,该波的传播速度的可能值为 m/s (n = 0,1,2,)(3分)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由,图可知,该波在t1 到t2的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m (n = 0,1,2,)(2分) 因此,该波的传播速度的可能值为 m/s (n = 0,1,2,)(2分)2217解:(1)最大感应电动势( 1分)最大电流电流表达式即 ( 2分)(2)通过R电流的有效值( 1分)所以伏特表的示数为 ( 2分)(3)矩形线圈中产生的热功率( 3分)(4)通过线圈的电量( 3分)第8页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复习试卷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