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上海高中政治考点总结】 20XX年高中政治新课标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1435446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XX上海高中政治考点总结】 20XX年高中政治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XX上海高中政治考点总结】 20XX年高中政治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XX上海高中政治考点总结】 20XX年高中政治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XX上海高中政治考点总结】 20XX年高中政治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XX上海高中政治考点总结】 20XX年高中政治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XX上海高中政治考点总结】 20XX年高中政治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XX上海高中政治考点总结】 20XX年高中政治新课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XX上海高中政治考点总结】 20XX年高中政治新课标高考政治考点是现在文科复习生们很关注的一个话题。那么20XX高考政治主要考什么,考试重点有哪些呢?下面xx给大家带来上海高中政治考点,希望对你有帮助。上海高中政治考点时政热点的考查以本为本政治是一个亲时政热点的学科,因此在时政热点的复习上很多考生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此笔者认为这种重时政热点的误区必须纠正。高考政治会考查时政热点这毋庸置疑,但是考查的形式是用学到的知识点去分析相应的时政热点。因此,考试考的不是时政热点是什么,而是已我们的知识分析时政热点为什么,怎么样。对事实的合理的评论比事实本身更重要。根据本年度的时政热点,有以下问

2、题希望考生高度重视:1.依法治国,“四个全面”即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生活角度考查政府的依法行政,党依法执政,人大的立法工作,结合人大公民考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征和要求。考查党的执政理念,指导思想。哲学生活角度考查历史唯物主义中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原理,考查认识论部分中国法治认识的发展。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2.互联网经济,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生活角度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政治生活角度考查政府职能的转变,简政放权哲学生活角度考查系统优化,质量变,发展原理3.雾霾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经济生活角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绿色消费

3、政治生活角度政府职能,公民政治参与4.“一带一路”,亚投行经济生活角度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治生活角度世界主题,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文化生活角度文化传播、多样性,中华文化包容性出题方式的设计能力主导高考政治的考近几年来的出题方式越来越灵活多变,考查也更多的侧重学生能力,越来越强调考生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活学活用解决现实问题。针对出题方式和题型的练习一定要以本省的历年真题和一模二模题作为蓝本,在千锤百炼中培养出对于特定考题形式的定向的条件反射性思维。综合全国各个省份考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建议考生一定要强化注重:1.计算能力和数据逻辑的分析能力高考政治经

4、济生活跟数据联系紧密,因此涉及到相关问题的计算和相关变量关系的函数分析是必考题型。因此,函数图表的分析,数据的归纳分析,相关现实问题的计算建议考生务必练习掌握。2.语言阅读,信息归纳和概括总结的能力高考政治在文化和哲学生活部分经常涉及到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内容。这些部分的考题常常以引用原文的方式设置材料,这些材料对于考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这就需要考生有比较强的阅读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如古诗文、文言文作为题干的哲学原理题,又如国外学者名言或某种其他学科的理论作为题干的原理理解题。除了文字材料的理解是重点难点外,漫画题也常常成为很多考生的拦路虎。这类题型的思路万变不离其宗,均是用特别抽象

5、、隐晦难懂的材料考查考生对信息把握以及和相关知识点关联。能否读懂材料是破题关键。核心知识的考查重点恒重在高考政治众多知识点当中,重点核心知识仍然是考查的重点,在命题形式上会结合时政热点筛选材料,也会以能力考查作为核心出一些形式新颖、灵活多变的题型。就高考政治的几个板块来说,重点知识如下:1.经济生活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财政的作用和政府的财政手段价格的变动及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对外经济开放水平2.政治生活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方式及意义政府的职能,政府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利,政府权力行使受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的执政方式,执政理念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世界的主题和建立国际政治经

6、济新秩序3.文化生活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中华文化与包容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中政治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直接理论: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7、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因此,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

8、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高中政治考点预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可以比较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加以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2、理解推动社会运动、变化、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应

9、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3、比较并理解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同表现及解决方式阶级社会:主要通过阶级斗争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只能通过改革解决。4、了解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5、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想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1、辨证否定观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辨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

10、径;辨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辨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辨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它要求我们注重发展,注重变化,敢于创新。3、为什么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真理的历程1、实践的概念与特点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

11、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2、从认识的、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实现人生的价值1、理解什么是人的价值,掌握评价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标准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2、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思考并深入体会价值观的选择与人的

12、幸福之间的关系?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3、联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等相关知识,明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4、懂得劳动及奉献对人生的意义创造价值,体验幸福:在劳动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促进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体验人生幸福。5、思考为什么强调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是不可能的。6、理解自我砥砺是一种人生的修炼,是抗挫折,抵诱惑的能力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