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26课周一练习题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21433352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26课周一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文言文26课周一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文言文26课周一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文言文26课周一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文言文26课周一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26课周一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26课周一练习题(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言文26课周一练习题一 积累与练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二 语基训练1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A、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来了。B、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C、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D、这种种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的引起了讨论。2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A、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B、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C、要是一篇文章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

2、得的。D、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也冲不出去。3下列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贫者语(告诉,说)于富者B. 欲买(买卖,购买)而下C. 越(到了,及)明年D. 子何恃(凭借,倚仗)而往4下列句中“之”与“人之立志”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之南海B蜀之鄙有二僧C子将安之D西蜀之去南海5下列代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为汝(第二人称:你)B子(第二人称:你)何恃而往C其(第三人称:他)一贫,其一富D吾(第一人称:我)一瓶一钵足矣三 课堂巩固四 说明文阅读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狮子雕塑狮子并非我国土生土长的,传说它是在东汉时期由安息国(今伊朗)传入我国

3、的。狮子被视为狰狞之兽,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人们根据它的凶猛性格,设计出狮子雕塑,并赋予它以特殊的使命-护卫。所以,今天我们看到在古代陵墓和重要建筑物的大门两旁,甚至房梁、屋顶上,都有狮子雕塑,它们守护着主人并显示着主人的威势。从历史的发展来考察,不同时期的狮子雕刻具有不同的风格。唐代顺陵位于陕西咸阳城之北,其四方门口左右都有石雕的狮子作护卫。这些石狮造型夸张、体形高大,腿和爪都特别粗大壮实,脚爪扣地,仿佛入土三分,显得非常有力。这些石狮,立者作昂首行进状,蹲者呈张口挺胸势,整体形象使人望而生畏。北宋皇陵都统一建造在河南巩县,如今那里留下了大量墓前石像,其中石狮也不少。这些宋代石狮的造型,比起唐

4、代的狮子,更具有写实性,大小更接近狮子原型。狮子的头及头上的卷毛都更接近真实,其四肢和狮身轮廓虽也用了夸张手法,但狮子的整体形象却不如唐代石狮那么威武有力了。明清时期,建筑中留存下来的狮子雕塑更多,在宫殿、园林、寺庙、王府里,不同造型的石狮子,铜狮子、铁狮子比比皆是。它们的形象更写实了,造型比过去复杂,细部刻画多,四肢有肌肉的起伏,头上有卷毛,身上戴着铃铛,却不注意狮子整体造型的气势,失去了狮子威武的神态。故宫宁寿殿门前的铜狮子,为了强调护门狮子的狞厉,将其腿部的肌肉表现得特别鼓凸,嘴张得很大,露出很尖的牙齿,但这样一来,狮子反而失掉了整体的雄威。狮子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它的风格特征和那个时

5、代的特征相符合。唐代统一中国,进入了一个政治上相对稳定,经济上繁荣昌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建筑风格上的特点是:规模宏大,气魄雄伟,突出建筑艺术上的大效果,壮丽而不纤巧。我们从唐代留下来的石狮子上也看到了这种风格。宋代建筑,从技术上看,比前代更趋成熟,但就其建筑艺术风格来看,宋代建筑逐步走向秀丽的方向,在总体上气势大不如前。这个特点在石狮子上也很明显地反映出来了。清代尤其到了清末期,政治上保守腐朽,在建筑和其他艺术上都表现出一种追求繁琐绮丽的风气,工艺品上堆砌玉石珍宝,建筑装修上镶嵌珐琅玉石,艺术之高低仿佛与金银财宝的多少成了简单的正比。所以我们发现清朝的狮子有的竟成哈巴狗的形象也就不足为奇了。(楼

6、庆西中国小品建筑)6下列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介绍狮子雕塑的源起。B介绍狮子雕塑在传统建筑中的作用。C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狮子雕塑的特点及其变化。D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狮子雕塑的风格及其形成原因。7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唐代石狮高大威猛,腿爪粗壮有力,造型上多用夸张的手法。B宋代石狮比唐代更具有写实性,头部及四肢等细部刻画得很真实。C唐代石狮呈现的风格与唐代的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D宋代石狮的雕刻技术比唐代更加成熟,但气势却远不如唐代。8 同学们要排练一出以清朝为背景的课本剧,大家为剧中的道具-狮子雕塑的设计出主意。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A小华说:让狮子

7、的嘴张大一些,让它的牙齿尖一点,露出来。B小鹏说:设计得酷一点,让它头上的卷毛夸张一些,不那么写实。C小莉说:这个狮子呀,给它打扮一下,最好镶嵌一些宝石。D小燕说:别忘了,还要在它的脖子上配个铃铛。五 练笔答案:1-5:A D B D C 6-8:D B B文言文26课周二练习题一 积累与练字时间抓起来说是金子,抓不住就是流水。谚语( )二.语基训练1.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A、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B、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个问题的调查处理,都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C、解放前,爸爸和哥哥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D、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

8、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2.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A、十月十一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出版了。B、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二者缺一即不能入场。C、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D、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完成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 等一系列的工作。()3.下列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蜀之鄙(卑鄙)有二僧B顾(难道)不如蜀鄙之僧哉C西蜀之去(距离)南海D吾欲之(到,去)南海4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翻译:过了第二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有人告诉了富和尚。

9、B子何恃而往?翻译:您靠什么去?C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翻译:从西蜀去南海,不知道要走几千里啊。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翻译:人立志,应该如同四川边境的和尚。5对文中“吾一瓶一钵足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贫僧的怯懦,畏惧困难的神态,表现在句中。B表明了贫僧的决心。C证明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D表明贫僧有信心,不畏困难的精神。三.课堂巩固四.文言文阅读蔡勉旃坚还亡友财-蔡磷,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

10、,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注释:旃:读zhn。诺责:诺言和责任。敦:重视。风义:情谊。千金:一千两白银。券(qun):票据,凭证。亡(w)何:不久。“亡”通“无”。归之,愕然不受:省略了主语,应为:(蔡)归之,(其子)愕然不受。辇(ni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亡何,其人亡 (死亡) B且父未尝语我也 (经常)C而翁知我(父亲) D故不语郎君 (因此)7、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卒辇而致之A子将安之 B西蜀之去南海 C蜀之鄙有二僧 D吾欲辱之8、对上面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磷

11、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为了解蔡磷“重诺责,孰风义”。B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只是因为父亲不曾把这件事告诉他。C“券在心,不在纸”,意思是信守诺言重在内心和行动,而不在口头上或纸上。D这则短文以具体的事例赞扬了蔡磷的诚信。9.翻译(1)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译文: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译文: 五.练笔答案:1-5:B B A B A 6-8:B D B9(1)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票据的人?(2)人立志,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文言文27课周三练习题一 积累与练字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 )二语基训练1.选出下列各

12、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A、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B、老张逝世离现在已经十年了。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D、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2.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A、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B、“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C、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D、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不很清楚。3.给下列词语注音。郴( )州 荛( )牧 微伺( ) 大骇( )以缚( )背刃 童区( )寄传 疮( )手勿惮4.下列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离开)逾四十里B寄伪(虚伪)儿啼C为儿恒状(常有的样子)D植(插)刃道上5“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贼易之 B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C之虚所 D刺史颜证奇之三课堂巩固四现代文阅读命运随时可以转弯他是个出了名的问题孩子,逃学、捣蛋、捉弄老师、欺负同学,可谓“无恶不作”。同学怕他,讨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