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策略探索者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21426383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物理教学策略探索者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物理教学策略探索者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学物理教学策略探索者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学物理教学策略探索者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学物理教学策略探索者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物理教学策略探索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物理教学策略探索者(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物理教学策略探索者徐承楠物理教学思想介绍尚 可 徐承楠,1941年12月出生于温州市,1959年考入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物理系,196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担任物理教师,此后在杭州二中工作至2004年退休。潜心从事和研究高中物理教学41年,成果斐然,是浙江省德高望重的著名中学校长,更是中学物理学科的带头人和领导者。他大力提倡和实践科学素质教育,特别注重物理综合能力的培养。对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目标分类、科学方法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教育测量等问题均有一定的研究。他始终站在物理教学第一线,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他具有深厚的物理学科功底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他指导的学生不仅

2、在国内和国际物理奥赛中曾取得金牌等优异成绩,而且还在尖端的科学研究领域也取得了卓著的成果。同时,还使学生培养了浓厚的物理学兴趣,使学生的物理学科成绩获得了全面快速的提升,取得了冠绝一时的高考成绩。他任教过的学生遍布海内外,都对他的教学魅力和治学态度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出色的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成果,使他获得了许多的荣誉。1986年被评为浙江省特级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8年被授于浙江省功勋教师称号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称号。在他的教育生涯中两度担任学校行政管理工作,1984年出任杭州二中副校长,1986年被评上特级教师后,为集中精力钻研物理教学业务

3、,当好特级教师,辞去了副校长职务。1992年又被推上杭州二中校长的岗位。在担任杭州二中校长期间,他努力推行各项改革,建构伦理协调型管理摸式,提出和推进富有特色的“自主发展教育”,率先进行学校课程研究,使学校教育质量大幅提高,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学校的办学业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使杭州二中成为浙江省基础教育改革的高地,成为浙江省基础教育的品牌和样板。由于物理教学和学校管理方面的成就,使他在浙江省中学教育界拥有崇高的威望。他曾连续三届担任浙江省教育学会物理教学分会会长,他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还曾担任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副总督学等职。1998年当选为第

4、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徐承楠在多年教学实践和研究中逐渐形成了“促成有效学习”物理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科学先进、特色鲜明。徐承楠“促成有效学习”物理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获得了第一届(1993年1998年)浙江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这项研究是对徐承楠35年物理教学实践和教育思想的系统总结。“促成有效学习”是徐承楠老师对物理教学的毕生追求,“促成有效学习”物理教学模式包含丰富的教育思想以及可操作的教育原则、教学策略等。下面仅对教学模式中有关物理教学策略的内容作一些介绍,以部分诠释徐承楠物理教学思想和智慧。一、“问题”教学徐承楠“促成有效学习”物理教学模式中的“问题”教学,是指利用问题进行教学,但

5、并不是局限于用“常规问题”对教学内容作例证性的阐述,也不是局限于用“常规问题”做单纯巩固知识的基本训练,更不是把“问题”等同于“习题”,用“题海”加重学生负担以换取短期教学效果。而是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问题作为基本要素来组织教学过程。“问题”教学一般用于单元教学,其基本程序是:看书自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大组讨论,师生小结,学生练习。就提出问题的主体,其教学组织形式分为主要由教师提出问题和主要由学生提出问题两种基本形式。1. 教师提出问题的形式教师提出问题形式下的“问题”教学结构图如下:在这种形式中,关键是教师对问题的设计。问题的来源和设计基础是多方面的。一是对教学材料的准确把握,

6、即对材料的价值、目的、重点、难点、疑点及整体结构的准确把握,教师要对整个物理学科学体系的总体把握为基础,把中学物理教材的内容放在物理学科的大背景中定位,又把中学物理教材内容放在物理学整个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把握,从而发掘并把握教学材料的内在结构和价值,从而使教学有一定的高度。二是对往届学生的学习中反映出的般性的问题的积累。三是利用作业、考试、练习、交谈、面批、答疑等各种机会,采用有意观察、提问查询、提示启发,设置障碍检测等方法对学生的思维动态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掌握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中的种种行为,仔细分析这些行为所反映的学生各个阶段的思维状况,从而在把握教学材料的内在结构和学生的认知

7、方式及结构的基础上,运用教学经验,多角度、多形式地发掘并设计“问题”,以具有合理的高度和梯度的问题系列来构建合理的问题教学结构。2.学生提出问题形式学生提出问题形式下的“问题”教学结构图如下:学生在单元预习的基础上,进行书面提问,教师据此设计并组织教学的形式。由于学生问题通常是多方面的,表述也不尽规范。所以,教师要对众多的问题,进行整理、选择,组织成系统的问题序列。同时,由于学生的问题系列不一定与知识系列相对称,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中介”问题,通过“中介”问题,把学生的问题和有关知识点联结起来,从而构建出有合适高度、梯度的“教学问题”。在教学中按一定步伐有序呈现,引导

8、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由于这种问题来自各层次学生,所以,这样的“问题”教学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可以“浓墨重彩”地解决各自的疑难问题,从而使讨论的过程成为师生相互作用的高效率的活动过程。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形式下,充分调动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教师中介问题的提出,一方面使“问题”系列成为“教学问题”系列,从而展开教学过程。另一方面,这种介入还可使学生渐渐意识到,自己所提问题中存在的不明确、无序或者不规范等等不足。从而,也使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教学对促成学生有效学习的效

9、应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在(1)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可诱发学习动机,很快使学生进入问题解决的思考状态。(2)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的解决,促使学生对没有意识到和领悟的问题的思考,也培养了思维的批判性品质。(3)这种有序组合、有序呈现的具有合适高度和梯度的系列问题,能使各种智力水平的学生均处于逼近目标的积极思维状态之中,并各得其所,体现了因人施教、分层施教。(4)“问题”教学的实施促使学生用物理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和现象;培养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是最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可见,“问题”教学策略的实施,把传统教学中仅着眼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到了培养学生发

10、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飞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创造的开端,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根本途径。在某种程度上,是针对中国传统教学弊端而走出的一条十分有效的路子。(二)“方法教学徐承楠认为,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一方面可有助于学生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认知过程,增强自己接受知识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科学方法的熏陶可促进科学素质的形成,进而内化成其本身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因而,在徐承楠“促成有效学习”物理教学模式中,把科学方法从教学过程中凸现出来,使其成为了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方面,成为“促成有效学习”的关键。方法教育的教学结构图如下: 科学方法论是关于认

11、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理论,自然有由概念、规律、原理等组成的知识体系,并具有自身的系统性。而物理教学材料是知识的结构,物理知识也有它自身的系统性。知识教育仍是主要任务,我们不可能设独立的必修课程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何况般的物理科学方法也不会脱离物理认知过程而存在。所以方法教育必须解决这两个系统的矛盾。使两个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干扰。其结合的方式是在知识的系统中发掘方法教育的因素,对方法论的知识,从教学的角度加以组织,形成一条依附知识教学系统主线的副线。基于以上认识,徐承楠构建了隐性和显性两种操作性很强的模式。所谓隐性模式就是用反映科学认识基本过程的科学方

12、法的一般程式去组织对科学知识的概念、规律、原理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认识过程模拟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方法”的熏陶。但教学过程中并不明确地去揭示所采用的科学方法一般程式的原理,各阶段具体方法的名称和有关知识。所谓显性模式指在知识教学的同时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时,明确提出这种科学方法的名称,传授有关该方法的知识,揭示方法的形式,操作过程,并说明原理。也就是说教师公开宣称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学生处于有意识地接受科学方法知识的状态,教学过程的方法教育形式是外显的。1.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贯穿方法教育的模式。知识传授过程中隐性模式是建立在科学的认识过程和教学的认知过程有相似之处并有共同的认识规律

13、的基础上的。教学认识过程越接近科学认识过程,就越能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过程,得到研究过程的科学方法的启示。根据科学认识过程的一般程序及教学实际,知识传授过程中方法教育的隐性模式教学基本过程作如下设计:在知识传授过程显性模式的方法教育过程如下:用这种显性模式进行教学的科学方法应该是科学认识过程中所采用的十分重要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学生认知过程又有显著促进作用,如观察法、实验法、理想化方法、模型方法等。就每一个方法来说,涉及知识不多,形式是确定的,原理也易于接受,学生也有可能模仿并进行操作练习。这样才能使这种方法更有效。2.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贯穿方法教育的模式在物理教学中也有习题课,解习题是一种物理

14、问题解决过程,在物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也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徐承楠从构建解决物理问题的流程模型入手,在流程各阶段挖掘方法因素,从方法论和教学的角度加以重组,形成一条依附于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主线的“方法”教学副线。并构建了隐性和显性二种模式。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方法教育隐性模式: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方法教育显性模式:显性摸式中的方法主要指在问题解决过程技巧性的方法,如对称法、等效替代法、逆推法、枚举法、中途点法、特殊值法、叠加法、虚设值法等。知识传授过程中“方法”教学的二种模式和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方法教育的二种模式是相似的,但是由于方法教育的背景不同,即依附的主线不同,所以也有一些差别。前

15、者涉及的方法相对单一,更加注重方法的般知识。后者涉及的方法更加众多,更加注重方法的运用范围,方法的综合应用及操作训练。当然运用方法的目的也不尽相同。隐性模式的教学中具有相当的灵活性,重在科学方法的“熏陶”;显性模式的采用加大了科学方法教育的力度,重在方法应用的操作性训练。二种模式并非完全对立,隐性教学过程中可有显性的表现,为了教学的方便,提出方法名称,很简单地指明方法的手段,也是必要的。显性教学中也可有隐蔽阶段,显示科学方法是教学的需要,但一个方法在中学物理知识中多次用到,不可能也无必要每次都要让它全部地显示出来。(三)分层教学徐承楠“促成有效学习”物理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是针对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的分化现象,通过把握每个学生学习物理的现有水平和潜在能力,为达到使不同层次的所有学生都在物理学习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这一目的而设计的教学策略。分层教学把学生分成4个层次:第一层次,少数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很强,而且对物理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内容可以不受课程标准限制,由能接受程度而定。一般采用在教师指导下,用自学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第二层次,部分基础扎实,学习能力较强,但对物理不是有强烈兴趣的学生。他们按课程标准要求学习教材内容,在学习方式上也采用教师指导下自学。第三层次,多数处于般程度的学生,他们以常规方式完成常规学习任务。第四层次,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