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案例设计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21425805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山水》教学案例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案例桂林山水教学案例设计一、 教案背景1、 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2、 学科:语文3、 课时:共2课时,本课为第2课时二、 教学课题:桂林山水三、 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第2篇课文。内容分析:桂林山水是写景物的记叙文,是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遣词造句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对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最后又用“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和“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

2、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两句作结,使读者对桂林山水产生了一个完整的美好的认识,既照应了课文开头,又丰富了“甲天下”的内涵。本组课文是围绕“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写景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四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有了较好的基础,反应快,理解能力强,因此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并且学生思维活跃,能够较熟练地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感兴趣,朗读能力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不断提高,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

3、,以讲促读”这一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已有一定的默读速度和朗读基础,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教学中要是采用“以读代讲”安排教学环节的,尤其要把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桂林山水的特点的细节描写作为重中之重,通过阅读,理解写景文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难点是:最后一段是一个比喻句,中间又夹着一个排比句。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句子.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

4、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教学难点:1、联系全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2、指导学生将观察、查找获取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运用。四、 教学方法以网络为手段,让学生欣赏网络中的桂林山水音像与文本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下面我们一起去领略桂林独特的美。2、指导上网,了解桂林:进入桂林网站桂林基本概况:http:/ 哪些段落写山?哪些段落写水?(喜欢山的同学学习第3段,喜欢水的同学学习第2段。)3、桂林的山和水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学习)(三)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1、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板书:(静、清、绿)2、(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