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11套附答案(适用于湖北省武汉市)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1423346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59 大小:5.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11套附答案(适用于湖北省武汉市)_第1页
第1页 / 共159页
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11套附答案(适用于湖北省武汉市)_第2页
第2页 / 共159页
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11套附答案(适用于湖北省武汉市)_第3页
第3页 / 共159页
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11套附答案(适用于湖北省武汉市)_第4页
第4页 / 共159页
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11套附答案(适用于湖北省武汉市)_第5页
第5页 / 共1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11套附答案(适用于湖北省武汉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11套附答案(适用于湖北省武汉市)(1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题号得分一二三总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30.0 分)1.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 x 的取值范围为()B. x0 C. x=0A. x0D. x 为任意实数2. 下列二次根式中与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A.B.C.D.3. 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条件是()A. 对角线互相平分,一组邻角相等B.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C.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D. 对角线互相垂直,一组邻边相等4. 下列计算正确的有()A.B.C.D.5.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ABC 的顶点 A(1,4)、C(5,0),则 B 的坐标为()A. (5,4)B

2、. (6,4)C. (6,5)D. (5,6)6. 如图所示,一个圆柱体高 8cm,底面直径 cm一只蚂蚁从点 A 爬到点 B 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A. 12 cmB. 10 cmC. 20 cmD. ()cm7. 菱形周长为cm,它的一条对角线长 6cm,则菱形的面积为()cm2A. 48B. 12C. 24D. 368. 如图,RtABC 中,BAC=90,AB=6,BC=10,AD、AE 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 B 作 BGAD 于 G,交 AC 于 F,连接 EG,则线段 EG 的长为()A.B. 1C.9. 如图,已知 RtABC,ACB=90,ABC=30,AB=2

3、,分别以ABC 的三条边为直径作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S 、S S、12 3之间关系成立的是()A. S +S +S = B. S +S =SC. S +S SD. S +S S312312312312第 1 页,共 19 页 10. 如图,正方形 ABCD 中,M 为 AB 上一点,DM 交 AC于 G,DM 的垂直平分线 PQ 交 AC 于 Q,交正方形的边于 E、F,连接 MQ,则下列结论:AQM=ADM;BM=CQ;为定值;AG2+QC2=GQ2;PQ=PE+QF,其中正确的结论有()个A. 2B. 3C. 4D. 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18.0 分)11. 计算

4、: =_,12. 已知 n 是正整数,=_,=_是整数,n 的最小值为_13. 已知 x+ =2 ,则 x- = _ 14. 如图,将正方形纸片 ABCD 折叠,使点 D 落在 BC 边点E 处,点 A 落在点 F 处,折痕为 MN若NEC=36,则FMN=_15. 如图,铁路 MN 和公路 PQ 在点 O 处交汇,QON=30公路 PQ 上 A 处距离 O 点 240 米,如果火车行驶时,火车头周围 150 米以内会受到噪音的影响,那么火车在铁路MN 上沿 MN 方向以 72 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时,A 处受到噪音影响的时间为_s16. 如图,RtABC 中,BAC=90,AB=3,AC=4

5、分别以 AB、AC 为边作正方形 ABDE 和正方形 ACGF,连接 CD、BG 交于 P,BPC 的面积为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72.0 分)17. 计算:(1)(2)第 2 页,共 19 页 18. 如图,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DM 平分ADC 交AB 于 M,BN 平分ABC 交 DC 于 N,求证:四边形MBND 是平行四边形19. 如图,RtABC 中,C=90(1)若 AB=,AC=,求 BC2(2)若 AB=4,AC=1,求 AB 边上高20. 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 1(1)四边形 ABCD 的周长=_;(2)四边形 ABCD 的面积=_;(3)

6、ABC 是直角吗?判断并说明理由21. 如图所示,一根长 2.5 米的木棍 AB,斜靠在与地面垂直的墙上,此时墙角 O 与木棍 B 端的距离为 1.5 米,设木棍的中点为 P此时木棍 A 端沿墙下滑,B 端沿地面向右滑行(1)木棍在滑动的过程中,线段 OP 的长度发生改变吗?说明理由;若不变,求 OP第 3 页,共 19 页 的长;(2)如果木棍的底端 B 向外滑出 0.9 米,那么木棍的顶端 A 沿墙下滑多少距离?2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8,0)、C(0,26),ABy 轴且 AB=24,点 P 从点 A 出发,以 x 个单位长度/s的速度向点 B 运动;点 Q 从点 C 同时

7、出发,以 y 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向点 O 运动,规定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 t 秒(1)若 x=1,y=2当四边形 BCQP 是平行四边形时,求 t 的值;当 PQ=BC 时,求 t 的值(2)当 PQ 恰好垂直平分 BO 时,求 x:y 的值23. 如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1,以 AC 为边作菱形 ACEF,点 D、E、F 在同一条直线上,G 是 DC 中点,BGH=90,且 GH 交 EF 于点 H(1)求证:BG=GH;(2)求ECD 的度数;(3)直接写出 DE=_(提示:x2+x=(x+ )2- )第 4 页,共 19 页 24

8、.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 OABC 的点 A、C 分别在 x 轴和 y 轴的正半轴上,点 B( )在第一象限,AP 平分CAB 交 OB 于 P(1)求OAP 的度数和 OP 的长(2)将正方形 OABC 绕点 O 逆时针旋转至图 2 的位置,K 为(1)中线段 OP 上一点,KMy 轴于 M,G 为 BK 中点,试探究 CG 与 MG 的关系并证明(3)绕点 O 旋转正方形 AOCB 至图 3 处,此时COy=25,x 轴上有一点 E(-0),M、N 分别为 x 轴负半轴和线段 OB 上的动点,试求 BM+MN+NE 的最小值,并在图中画出取最小值时 M、N 的位置(简要说明

9、作图过程),第 5 页,共 19 页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根据题意得:-x0,解得 x0故选:B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必须为非负数,列不等式求解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意义和性质概念:式子 (a0)叫二次根式性质: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二次根式无意义2.【答案】D【解析】解:A、=2 ,与 的被开方数不同,不是同类二次根式,故 A 选项错误;B、 = ,与 的被开方数不同,不是同类二次根式,故 B 选项错误;C、 = ,与 的被开方数不同,不是同类二次根式,故 C 选项错误;D、=3 ,与 的被开方数相同,是同类二次根式,故 D 选项正确故选:D根据同类二次根式

10、的定义,先化简,再判断此题主要考查了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即: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3.【答案】C【解析】解:A、对角线互相平分,一组邻角相等,不一定是菱形,可能是矩形,此选项错误;B、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不一定是菱形,可能是矩形也可能是平行四边形,此选项错误;C、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是菱形,此选项正确;D、对角线互相垂直,一组邻边相等,可能是梯形,此选项错误;故选:C根据菱形的判定方法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关键是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菱形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

11、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或“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4.【答案】D【解析】解:A、+,故此选项错误;,故此选项错误;=2 ,故此选项错误;B、2C、-=D、 = ,正确故选:D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分别计算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第 6 页,共 19 页 5.【答案】B【解析】解: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OC,AB=OCA(1,4)、C(5,0),点 B(6,4)故选:B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 ABOC,AB=OC=5,即可求 B 的坐标为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本题的关

12、键6.【答案】B【解析】解:在侧面展开图中,AC 的长等于底面圆周长的一半,即 =6(cm),BC=8cm,AC=6cm,根据勾股定理得:AB=10(cm),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10cm故选:B此题最直接的解法就是将圆柱侧面进行展开,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此题考查的是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展开图,表示出各线段的长度,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7.【答案】D【解析】解:如图,在菱形 ABCD 中,BD=6cm菱形的周长为cm,BD=6cm,AB=3 cm,BO=3cm,AO=6(cm),AC=2AO=12cm菱形的面积 S= 612=36(cm2)故选:D根据菱形的性质,

13、先求另一条对角线的长度,再运用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求解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性质,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勾股定理的应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答案】B【解析】解:RtABC 中,BAC=90,AB=6,BC=10,AC=8,BGAD,AD 平分BAC,AB=AF=6,BG=FG,CF=2,AE 是ABC 的中线,BE=CE,EG= CF=1,第 7 页,共 19 页 故选:B根据勾股定理得到 AC=8,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AB=AF=6,BG=FG,求得 CF=2,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到结论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9.【答案】B【解析】解:连接 OCRtABC,ACB=90,ABC=30,AB=2,AC=1,BC=以 AC 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是 ( )2= ,以 BC 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是: ( )2= 则 S1= +SAOC-扇形 OAC= + -同理,S2= + ,= -,S3= ACBC= 1 = ,则各个选项中只有 B 正确故选:B连接 OC,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扇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求得 S 、S 、S 的值,然123后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